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英国病”到“创意英国”

中国是茶叶和陶瓷的故乡,但世界上最著名的茶叶生产商立顿却来自英国,最著名的陶瓷品牌皇家道尔顿、韦奇伍德也来自英国。英国人从中国学会了喝茶,但他们通过工业化把茶叶标准化、品牌化、方便化,使茶叶从初级农产品变为日用消费品,并成为风靡世界的品牌。

曾经,英国货就是工业品的代名词,英国创造了最多的全球知名品牌。如今,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之下,英国已经从大部分工业品生产上淡出,称雄全球的英国品牌已经不多,其数量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是经济发展周期规律的自然结果。英国工业化早期、中期形成的一些品牌也成为过眼云烟,但在“创意经济”思想的引领下,BBC(英国广播公司)、维珍航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代表英国的国家新品牌。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最早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大国崛起的国家,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经济走过了从兴起到衰落再转型的多个阶段,其经济的兴衰颇具典型性。

英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4个阶段:发展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鼎盛期(19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的辐射力遍及全球;衰退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逐渐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经济持续衰退近百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才开始扭转局面;重振调整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率先提出“创意经济”,开始重振产业经济,重塑国家形象。

在政治、经济、文化积淀的影响下,英国品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兴盛和衰落的过程与国家产业经济的起落也基本是同步的。

英国产业经济的崛起与品牌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确定了英国的议会政治,为产权提供了必要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发展;1694年,英格兰银行诞生,英国开始了金融变革,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大助力;同时,17世纪对外战争的胜利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贸易条件。176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标志,英国以棉纺织产业为龙头进入“蒸汽时代”,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银行和公司组织成为自由主义经济体制的主体,英国工业高速发展,一系列政治、外交、科技、金融的有利条件促使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并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

到了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英国建立了强大的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和机器制造业,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率先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轨道。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法国的这一比例是25.2%,美国是13%,俄国是7%。到1861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已达62.3%,法国是28.9%,美国1860年城市人口的比重仅19.8%。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年),英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32%,煤、铁产量和棉花消费量各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当时,英国的工业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建立起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1851年,伦敦举办“万国工业产品展览会”,即世博会的前身。在近30万块透明玻璃修建的辉煌“水晶宫”中,英国的工业产品琳琅满目,展现出英国丰硕的工业化成果。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则致力于收藏和展示世界上最精美的产品和设计,体现出英国作为当时全球工业产品最高水平代表的强大能力和雄心。

英国在18世纪所建立的国家制度为人类确定了现代国家的总体框架,其工业体系也是近代西方国家建立工业体系的参考原型。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工业革命标志着有文字记录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人类生活转型”,“就工业化国家而言,它们的发展进程基本上是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技术基础的延伸”。

英国许多百年老品牌便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体现了英国在19世纪后期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比如金融服务业的汇丰银行(HSBC,1865年)、普华永道(其前身在1865年创建),能源产业的壳牌石油(1897年),时尚奢侈品产业的克拉克皮鞋(1825年)、巴宝莉(1856年)、登喜路(1893年),药品业的葛兰素史克(其前身在1715年创建),食品业的立顿红茶(1890年)等。

英国品牌的迅猛成长,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同时还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英国政府通过军事实力、外交和经济手段对外扩张,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为英国品牌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比如,创建于1897年的壳牌石油,最初便是由英国在亚洲从事运输、贮藏和销售石油的各企业联合成立的。它同荷兰皇家公司进行了10年的激烈竞争,最终在1907年合并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最初,荷兰资本占公司总资本的60%,英国资本占40%。后来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国资本逐渐取得了优势。

其二,作为具有重商主义传统的国家,英国一直重视专利和商标的保护,并最早开展广告业的规范化运营。早在1449年,亨利六世就给发明彩色玻璃制造方法的人授予了专利。171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对报纸广告课征印花税(The Stamp Duty)的法案。1889年,英国颁布了《不当广告法》(Indecent Advertisements Act),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广告法。1900年,英国第一个广告行业组织“广告主保护协会”(The Advertisers Protection Society)成立,对广告业进行权益保护和行为规范。由此,英国成为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世界广告中心。

其三,英国皇室非常重视对商业信誉的认证,给予了英国高端品牌极大的助力。早在1155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就首次颁发皇室认证给一家纺织公司。韦奇伍德陶瓷品牌最早的成功,便来自1763年为乔治三世的妻子夏洛特王后定制的“女王陶”。1840年,皇家认证持有者协会(Royal Warrant Holders Association)成立,英国皇室开始了制度化的品牌认证工作。奢侈品品牌巴宝莉,豪华汽车品牌劳斯莱斯、宾利、捷豹等相继得到过英国皇室认证,以英国皇室御用品牌的高贵身份赢得了全球声誉。

因此,英国许多百年老字号品牌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高贵权威的皇家形象、精湛细腻的工艺制作、传统而经典的典雅品位。

经济衰落与英国品牌的坎途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大量资本所获得的丰厚投资回报让英国人习惯于坐收资本红利,海外殖民地也为英国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英国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投资热情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陈旧、落后,在美国、德国大量被采用的电动机和内燃机在英国工厂的引进速度却相当迟缓。由于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在多个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的形势下,英国经济虽有亮点但总体上相形失色。自此,英国开始逐步丧失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都处于经济相对衰落的境地。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经济更是遭受了严重创伤;海外殖民地的纷纷独立,也进一步加剧了“日不落帝国”的颓势。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英国经济发展停滞、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英国病”。20世纪70年代,英国陷入更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之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英国政坛崛起,才开始扭转局面。

今天,曾经辉煌的英国品牌在全球品牌之林中已有些黯然失色。在2017年世界品牌实验室排行榜和2018年Brand Finance排行榜所评估的全球品牌价值前100强中,英国品牌均只占4席。以英国的汽车品牌为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相继创建了劳斯莱斯(1906年)、宾利(1919年)、路虎(1904年)、名爵(1924年)、捷豹(1932年)等汽车品牌。以劳斯莱斯、宾利为代表,英国汽车品牌致力于精湛工艺和奢华设计,受到英国皇室的青睐,是汽车王国雍容高贵的标志。从技术上看,劳斯莱斯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发动机制造商之一。但是,在汽车制造流水线化、电子化、商业化的潮流下,英国汽车始终恪守传统,执着于造型设计及选材精致,而忽视了生产成本、效率和规模化等现代工业生产要素,因此在全球资本市场上难以为继。最终,劳斯莱斯被宝马收购,宾利被大众收购,捷豹和路虎被福特并购,后来转售给印度塔塔汽车公司,而名爵目前归于中国上汽集团名下。尽管这些品牌的价值与资产尚在,但对于英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来说,确定是一种遗憾。

“创意经济”为今日英国形象注入新生命力

面对缺乏活力的经济现状,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界进行了深刻反思。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战略。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这一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产业”。2001年,被称为“创意经济学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出版了《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一书,提出“创意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形式”。

“创意经济”的提出,将英国在戏剧文学与音乐领域的成就、悠长的手工艺历史、20世纪70年代娱乐产业的创新(如披头士)与当代英国青年的酷文化联结起来,试图打造一个全新而充满活力的英国形象,使英国从老旧、传统的工业化国家转型为“创意英国”(Creative Britain)。为了宣传英国的创意产业,英国政府2015年在上海举办了名为“创意英国”的展览,其时正在中国访问的威廉王子出席了展览会的开幕盛典。

近20年来,英国广告、电影、动漫和音乐等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伦敦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国际设计之都”,同时也成为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三大电影制作中心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WPP集团大举收购全球顶尖的广告公司和设计公司,包括智威汤逊(JWT)、奥美(Ogilvy&Mather)、扬罗必凯(Young&Rubicam)、Tempus Group、Cordiant(旗下拥有达彼思)、美国精信集团(Grey Group)及日本博报堂等,成为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BBC则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自21世纪初开始大力发展国际电视业务,改组成立英国广播公司环球公司(BBC Worldside),利用BBC优质的纪实节目、历史节目、系列电影和电视等资源扩大品牌影响,传播英国形象。同时,BBC还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和教育水准,有针对性地在全球各地开办相关频道。哈利·波特、阿德曼动画等新兴的文化品牌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创意经济”的影响也扩展到了非文化创意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巴宝莉、玛宝莉等服饰品牌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纷纷聘用新的创意总监,一改传统保守的形象,推出更为新锐时尚的设计。创建于1971年的维珍品牌(Virgin)则是当代英国品牌中的奇葩,维珍横跨金融、航空、零售、娱乐、饮料、铁路、服装等多个商业领域,其创始人布兰森曾经开着坦克驶入纽约时代广场宣传维珍唱片,骑着一头白象到印度国会演讲,化装成一个新娘宣传维珍婚纱店的开张,以特立独行的“酷文化”营销传播手段赢得了英国青年一代的青睐。

当然,由于脱欧事件的影响,今天的英国经济还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英国品牌重现辉煌的征程还在继续。 zGzxejuA4fgPwal20odlJTtPvLtLpYaRTrUevUBrZ3BtOyTbo6tK1C/AcpVgAM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