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从理论的角度看,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改善当前绝对贫困人口生活和发展现状,使贫困人口有机会享有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总福利。本报告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两个问题入手,探索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制度(如PPP模式)等改革举措对于扶贫的作用和机理。

从实践的角度看,本报告系统回顾了从1978年~1985年以“体制改革”消除普遍贫困、1986年~2000年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2001年~2010年由“以县为单位开发式帮扶”到“整村推进的综合性扶贫”、2011年至今的片区攻坚和精准扶贫等历程。研究发现,新时代扶贫工作的内涵与基于“同质性假设”的传统扶贫方式有着巨大差异。基于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现阶段的扶贫工作要求每一份扶贫资源要精准配置、每一份扶贫资源都要产生对应的扶贫成效,以最大化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

本报告认为,能否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有效结合,是推动当前扶贫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之一。在扶贫领域引入各方力量并积极探索相互之间有效的合作模式是激发社会潜能的关键所在,积极引导、利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是当下扶贫开发的大势所趋。PPP的核心要素与扶贫工作的内涵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能很好地实现政府、企业和贫困户的三赢。

对于PPP支持脱贫减贫的一些核心问题,本报告深入细致地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当前扶贫PPP项目吸引力低、风险高的问题,需要完善制度建设,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衔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资源,建立完善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利益约束机制,强化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针对绩效考核机制与贫困地区特征不匹配、金融“不下乡”问题,需要强化对PPP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研究,落实精准导向,科学制定差异化金融政策、设定契合贫困地区特征的绩效指标。

随着我国贫困的发生形态与扶贫目标的变化,报告认为,现阶段脱贫减贫工作要从多维的角度评价贫困,精准地识别贫困群体贫困现状,深入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分类施政,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完成对贫困原因的识别,最终还要落实对贫困地区PPP项目整理规划设计上。报告结合“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战略,通过分析目前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方面代表性PPP项目,使PPP模式可以更多的介入到今后的脱贫减贫工作中,服务国家战略,将进一步发挥PPP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RGLSZ6vmqp8/FAWdRfRe1FZF2WzguU5kM1kweUjE4vOgdNhPsxJSsm6+NrRQO9j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