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财富规则与财富演变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伴随财富规则的重新改写,以及财富创造的路径演变。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目前将近300年的时间里,这样的规则有过多轮更替。区块链加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已经在发起又一轮财富变迁。

在工业革命产生之前的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朝代,人均收入都很低,始终徘徊在马尔萨斯陷阱 的边缘。如美国学者彭慕兰所说,1800年之后产生了一个“大分流”,少数国家因为引爆了工业革命,大多数人的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普遍提高。而剩余的国家依然在马尔萨斯陷阱里徘徊,包括洋务运动时期和民国时期的中国。

1. 早期的财富规则:信息不对称、资源抢夺

在工业文明尚不够发达的时代,如农耕时期,谁拥有的土地最多并成为地主,谁就可能是富人。这段时间里,原始积累往往是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大富翁要数春秋时期的范蠡,即大名鼎鼎的陶朱公。他被视为弃政从商的鼻祖,《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他当时从事农耕养殖和土产贸易,经营季节性特产的长途贩运,赚取两地贸易差价。他的商业逻辑里有一个关键词:待乏,就是夏天预备皮毛商品,冬天囤积葛麻商品。囤积的货品价格低廉,等到货物缺乏的时候卖出就可以获取利润。

范蠡的另一种思维是“货无流,无敢居贵”,意思是说要让手中的货物资金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也有一些通过贸易聚积巨额财富的,比如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吕不韦,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入商品,以高价卖出所购商品,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后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

从世界史的视角看,在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西班牙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据统计,1521—1600年期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达200吨,白银达18.6万吨。

这些天上掉下来的财富,并没有帮助西班牙进一步强盛,反而让统治阶层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消费习惯,从而扼杀了实业的发展。当时有钱人大量消费瓷器、丝绸等奢侈品,进而导致白银持续流出。与此同时,由于西班牙国内物价飞涨,剥削了劳工阶级,加上国货比外国货贵太多,一时间走私横行,加剧了国内产业的衰落。

所以,虽然西班牙发现了美洲,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工业革命却首先发生在英国和法国。

2. 公司诞生后的财富大规模积累

财富大规模的产生与积累及民间商业的繁荣,应该是从公司诞生后才开始的。

据记载,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也就是大航海时代,一直到1799年解散。公司在成立的两百年间,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约有100万人次的欧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前往亚洲地区。17世纪初,西欧年均消费量约700万磅,1688年增加到860万磅,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进口量分别是300万磅和400万磅,接近欧洲消费总量的半数。

当时,荷兰议会给了东印度公司很大的授权,允许他们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到麦哲伦海峡等区域拥有贸易垄断权。他们的垄断持续了21年。

随后,东印度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股票,面值150荷兰盾,发行日期是1606年9月9日。股票向居民发售,首期募集650万荷兰盾,其中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认购了57%,成为控股股东。

在后来的100多年时间里,东印度公司快速崛起,纵横海上40多年,成为当时全球最赚钱的公司。荷兰人逐渐控制了全球贸易的40%,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随后各种公司诞生,公司背后活跃的家族势力在几百年时间里发挥着他们的影响力,如杜邦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奥纳西斯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和麦地奇家族等。

以美国为例,蒸汽机发明之后,动力轮船的水上竞争转移到铁路领域,美国的范德比尔特又成为“铁路大王”,与另一位富豪安德鲁·卡内基竞争。修铁路需要钢材,因此钢铁工业随之发展。卡内基以钢铁大王的身份成为亿万富豪。而石油的发现和开采,让“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积累了可观的财富。石油与钢铁成为汽车工业的两大引擎,亨利·福特T型车的流水线推动了20世纪初的工业变革和管理革命,财富盛宴进入“汽车时代”。

冒险家和资本家紧紧拥抱,共同掀起创业和投资的财富浪潮,金融巨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力挽狂澜,在大萧条和经济危机中,投放源源不断的现金提振信心。

微软、IBM和惠普的崛起意味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拉里·埃里森等富豪皆出于此。互联网浪潮则催生出一批财富新贵,谢尔盖·布林、杰夫·贝佐斯、马克·扎克伯格等角色短时间内就拥有了让人震惊的财富。投资领域的富豪依旧耀眼,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点石成金的神奇令世人追慕。传统行业仅零售业不倒,山姆·沃尔顿的后代长期稳居美国富豪榜前列。

美国300多年的财富变迁,遵循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演进的规律,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公司进化的逻辑完全吻合。

然而富豪的财富挡不住时代洪流的冲击和涤荡,老牌大亨终将退出。富过三代的家族都是顺势而为的识时务者,今日若想在农业、工业以辛勤劳作成为富豪已十分困难。

3.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财富演变

英国早期财富的原始积累是通过侵略他国建立殖民地,进而占领并夺取的,后来通过工业革命输出生产资料进行殖民掠夺。

在工业革命之初,英国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助跑过程,至少是从1600年开始,一直到1760年,即亚当·斯密写《国富论》时。乡镇企业在英国繁荣了一二百年,政府也对此表示鼓励。在这段时间里,广大农民也因此致富。

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政府已经为乡镇企业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市场,羊毛和棉花原材料供应、生产基地,以及全球销售网络。这一切都受到英国一系列航海法令和皇家强大海军的保护。

这一时期,煤炭、交通和开矿等行业聚集了大量资金,部分人从中获益。加之英国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地方商人修建永久性的公路,允许对路人收费等政策,进一步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

英国政府组建皇家海军,控制海上路线,为英国商人服务。从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舰队在世界上堪称最强。他们把中国的茶、北美的烟草、印度的香料,以及白糖等商品,在全世界各地进行销售。

此后,由于传统的能源、动力、运输方式远远不足以支撑其商业的发展,在英国财政支持下,爆发了“煤炭、蒸汽机、铁路”的大繁荣。对钢铁、机器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量化生产的需求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所有的中间产品,包括钢铁、水泥、机器等,都开始规模化的批量生产。

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普通民众的工资是在不断增加的。1755—1851年,农业、棉纺织、印刷和造船行业的工人收入属于低增长层,名义工资收入增幅仅61.3%~69.6%;律师、职员、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属于高增长层,同比增幅高达234%~695.5%;其余行业属于中等增长,同比增幅在92.8%~190.6%。 由于工业化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生活物资变得更加便宜,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人们在1850年的平均卡路里摄入量和肉蛋奶的消耗量,几乎与今天一样。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在工业革命期间资本比劳动力的回报高,因此精英阶层是主要受益者,而普通民众只是喝了口汤。换句话说,也就是资本和土地的收益占比不断增加,但劳力的收益占比却不断缩小,这就意味着普通民众付出的劳动力越来越不值钱。

笔者认为,工业革命最大的获益者首先应该是资本家,其次是各种专业岗位上的知识分子,第三获益的才是普通民众,如农民、普通工人等。

在知识精英与普通民众谁获益最大这个问题上,笔者有这样的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很多技工是核心推动力,如纺织工人、蒸汽机安装修理工等,他们总结以往的劳作经验,发明新的工具,依靠工业革命的到来发家致富,其中拥有专利的那些高级技工,获利可能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当时的英国在财富积累上充满了残忍的色彩,由于占领了不少殖民地,英国通过向殖民地倾销商品进行经济侵略。

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技术创新需要更多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知识,这个时候,普通技工很难担当重任,拥有更高学识的知识精英们成为主推动者,财富也逐渐向这个阶层集中。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于英国不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

前面已经讲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迅猛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明显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促进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有能力挤垮技术落后的企业。

在这一时期,很多技术精英受到空前重视,企业愿意花钱雇佣技术与管理人才。科技阶层获得了不错的收入,财富除了掌握在大资本家手里之外,开始向科技阶层流动。

另外一个典型的财富特征是,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部分公司就产量、价格与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先是发生在流通领域,产生了卡特尔、辛迪加等形式,后来又进入生产领域,出现了托拉斯这种庞然大物。大量的财富向少数资本家手中汇集。他们开始跨出国界攫取利润,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试图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资本主义强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财富发生了产业转移。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电力、电信、石油化工、化学、交通运输(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动力等新兴工业部门,吸收了大量的人才与资金,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日本的工业革命进程也比较典型。人们普遍认为日本真正的现代化是从明治维新开始,其实不然,早在经历了将近300年商业繁荣的江户时代,农村商业化与乡镇企业的基础已经不错,只是没有打开全球市场。

日本的运气不错,江户时代复制我国的唐宋工商文明,之后又直接上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车,明治维新后,他们的目光又扩展到了海外市场。

1890年前后,日本完成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助跑的早期阶段,之后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规模化生产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品。这期间日本还跟中国、苏联分别打了一场仗,用武力开拓殖民地和全球市场,而且利用战争赔款引进西方技术和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日本在军政府主导下,通过国家投资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工具的巨大瓶颈,引进发电技术和铁路技术,将全国的私有铁路企业收归国有,逐步实现了全国铁路的电气化。

到1920年前后,日本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进行所有工业产品,包括矿产、冶炼、化工、机械产品和其他生产工具的规模化生产。当然还包括武器和军工产品,这使得日本有能力批量制造飞机、大炮和航母,为发动“二战”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日本继续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对新技术的研究,包括农业现代化等,在汽车、家电等多个行业里孵化了世界级的大公司,如丰田、本田等,因此创造了极其可观的财富。

4. 资源垄断型的财富规则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资源始终是创造财富的王牌,几百年间从来没有变过。煤矿、矿山、金属、石油等资源,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财富分布的格局。

另外,市场权力资源的垄断型实体,诸如国家掌控的企业,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等,往往都会成为财富主角。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取得对印度、中国的贸易垄断权后,将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并且在1799年攻陷迈索尔首府,抢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通过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与英国聚揽了巨额财富。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拥有1.5万个分支机构,贸易额最高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侵占台湾后,他们每年从台湾运回荷兰的财富价值高达40万荷兰盾,相当于4吨黄金。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无数人疯狂涌进宾夕法尼亚西北部,数以千计的油井被挖出来,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并在1863年开设了一家专门做石油提炼的公司。随后,洛克菲勒走了一条高风险的经营路线。他大量举债增资、投资,开发副产品,最后大获成功。到1868年时,他的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公司。两年后,洛克菲勒又将石油公司重组为标准石油,用了9年时间,控制全美90%的炼油产业。

建立在石油资源基础上的财富逻辑,一直都表现强大。1953年,“石油怪杰”保罗·盖蒂用父亲给他的50万美元在科威特边境打井成功,用了不到3年时间积累了10亿美元。在此期间,他建立了自己的超级油船队,总吨位一度达到100万吨;他长期同美国“石油七姊妹”展开鏖战,《命运》杂志列出的美国富人中,他一度排名第一。

房地产也成就了众多大佬。尤其是最近几十年里,不同国家都经历过房产致富的过程。在2017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就有绿地、万科、恒大、保利、万达和碧桂园等公司入选。而且在中国最近20年里,房产助推很多人实现了可观的财富增值。

5. 金融、互联网科技与消费升级引发的新财富浪潮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工业革命并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也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实体经济的资本需求和政府借款的需要,促成了金融革命的发生。

在《千年金融史》一书中,威廉·戈兹曼甚至认为,正是金融使得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借助金融创富,或者说,因金融力量创造的财富规模,孵化出了一代又一代金融精英,甚至金融巨鳄。

很典型的是,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全球共有54家银行上榜,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行业。银行之外,保险公司、多元化金融企业表现也不错,如EXOR集团、房利美、房地美、中国中信、布鲁克菲尔德、美国运通、国际资产控股和Onex等,促成了众多富豪的产生。

一些金融大鳄的财富传奇,如巴菲特、索罗斯、鲍尔森、博格尔、伊坎等,往往流传甚广,而且在他们的带头作用下,在金融领域致富的精英为数不少。

起家于股票投资的巴菲特,是金融财富史上的一个传奇,一度坐上美国首富的宝座。1957年时,他成立投资俱乐部,掌握资金30万美元,用了5年时间做到720万美元,之后又很快增加到2200万美元。

在他的投资史上有几个经典手笔,例如,他在1973年盯上《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这两家报纸后来增长迅猛;1980年用1.2亿美元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5年后股价翻了5倍。2002—2003年,他开始在中国投资,投入大概5亿美元买入中石油1.3%股份,到2007年申报沽空时,他已赚了36亿美元,复合年均回报达52%;他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价在1980年只有335美元,后来涨到接近30万美元,相当于40年左右翻了1000倍。

巴菲特的财富神话创造因素除了他本人高超的投资实力之外,背后还有两个巨大的红利:一个是创新的红利,美国大牛市提供了巨大的财富空间;另一个是利率的长期下降,从19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的长期国债利率从10%降到了3%,意味着融资成本越来越便宜。

除了巴菲特外,当然也少不了1930年出生的乔治·索罗斯。他率领的投机资金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1992年时押注英镑贬值,获利10亿美元。2011年时他的身家就到了145亿美元。

“赚钱之神”鲍尔森一生最成功的投资,发生在2008年金融海啸前夕,沽空次贷大赚150亿美元,当时一天进账30亿美元。

有“指数基金之父”美称的博格尔,在1978年收购了威灵顿基金,并改名为“领航威灵顿基金”,并提高债券持仓比重。他接手后第二年就开始赚钱,之后35年间有27年跑赢同类基金,当年威灵顿基金的投资者至今仍致函向他道谢。

还有被称为“企业狙击手”的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净资产一度达到140亿美元。

更早的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已在金融领域打下赫赫声名。该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他的5个儿子被称为罗氏五虎,先后在多个城市开设银行。

刚开始他们主要从事货币兑换,后来扩展到黄金、白银与纸币的兑换,以及古钱币和古玩交易。在整个19世纪,这个家族的挣钱方式还包括为皇室、政治家理财,进行工业和矿业投资等。

罗斯柴尔德家族一度确实站上了世界之巅,拥有600万英镑资产,到1852年时,这个数字达到了953万英镑。但“一战”之后,其在美国金融市场却没有赚到好处,后来又遭遇几次大灾,经历了几十年一蹶不振的状态,后来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影响力。

不过,在金融业的财富翻滚之时,最大的赢家却越来越多地来自科技行业。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在19世纪80年代初的纳指只有151点,截止到2018年6月14日为7748.95点,在过去40年里的涨幅超过50倍。

起家于计算机系统的比尔·盖茨统治了美国富豪榜20多年,后来超越他的,还是来自科技行业的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

从最近几年的富豪排行榜看,美国富豪数量最多的三大行业是科技、金融和零售,其中科技已坐上老大的宝座。福布斯2019年榜单的前20名里,这三大行业的富人占了大多数。科技行业里,至少出现了9位大人物,其中,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位居榜首,此外还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彭博社的迈克尔·布隆伯格、Google公司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以及中国腾讯公司的创始人马化腾。

在零售板块,光沃尔玛这一支力量里,至少出现了3位超级富翁,包括吉姆·沃尔顿(沃尔玛总裁)、艾丽斯·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长女)、罗布森·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的长子)等。

6. 回看国内:发生在中国的财富变迁

中国的崛起过程同样也是一部财富的变迁史。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的崛起不是靠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战争,但它带给全世界经济的拉动力量,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崛起的100倍,相当于当年美国崛起的20倍。

伴随中国崛起过程的则是中国市场的财富逻辑演变,以及国人的财富爆发。

在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财富迅速积累,并形成了独立的高净值群体。据瑞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8》显示,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从2000年的仅4.1万人,增长到2018年中的350万(相当于全球总数的8.4%),增幅逾80倍,2014年即已超过日本。中国家庭财富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多达52万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财富将进一步增长23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16%升至2023年的逾19%。

不仅如此,根据“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数据显示,来自67个国家、1931家公司的2470名10亿美元富豪上榜。中国共有658位10亿美元富豪,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国的584位多74位,排名其后是德国、英国和印度。科技行业仍是最主要财富来源,其次是房地产、投资、制造业和零售业。前五大行业的人数占据了榜单的一半。区块链是增长最快的新兴行业,有5位相关人物上榜。

据国家统计局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30多年前,中国还非常贫困,人均收入当时只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人均收入的1/3。但是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全球一半的钢铁、60%的水泥及25%以上的汽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至少经历了四波财富浪潮。

第一波是短缺经济,一批倒卖紧俏商品的商贩与企业先富起来,其中不少是个体户。后来,双轨制的影响导致财富从消费品市场扩大到生产资料市场,一部分人抓住机遇,较早加入经商的洪流,进而致富。

第二波是地产与资源财富,一是城市化与商品房政策成就了一拨富人;二是矿产、能源等资源型财富,这波财富浪潮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很多人分享了中国房地产开发井喷时代的红利,把握先机购入大量房产或土地,几年间、几个月间便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在最近20年里,只要地产商能拿到地,往往就能赚取大笔的财富。人们看到,曾经的中国富豪榜或者中国500强榜单上,开发商往往占了很多席位。

在房地产之外,股市投资也成就了一拨富人。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中,有10%的职业股民,也就是13万左右,他们是从事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

第三波财富是由“互联网+”引起的。从2005年到2015年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诞生了无数的草根英雄,孵化出无数的企业神话,催生了一个新的互联网阶层。不仅诞生了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王兴、刘强东、周鸿祎、丁磊、张朝阳、李开复和张小龙等互联网的风云人物,而且数以万计的普通年轻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红利。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经历过多轮风口,包括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电子商务、共享单车、团购、自媒体和短视频等,每一轮风口都会成就一些弄潮儿,也会让众多普通人受益。

自媒体大火之后,不仅成就了微信、微博和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而且帮助众多作家获取可观财富。虽然有统计认为80%的自媒体人士月收入不足万元,但依然有数以千计的高收入者,年收入可高达100万元。

《新财富》从2003年开始推富豪榜,有一个结果是,房地产富人的数量逐渐下滑,TMT(Telecom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行业上榜者越来越多,这个行业的创富能力明显增强。

互联网的黄金增长期将近结束。接下来依然还会有很多公司上市,很多新贵出现,但很难再像开始前十年那样规模化造富。

由于资本的强势介入,一个行业很快就会形成垄断,前三名有机会做大,后面的公司却只有转型。

普通人很难再从这个成熟稳态的平台中轻易分得一杯羹,如果还想在互联网相关的领域里掘金,得看看自己有没有核心的竞争能力,以及能不能快速拿到大笔投资。

那么,新一波财富浪潮会是什么?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技术、3D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都有可能,尤其是区块链,正在掀起新一波财富浪潮。

如果从比特币开始算起,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就有一些人在参与技术实验。2010年诞生了第一个比特币交易所,有人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之后比特币交易所Mt.Gox成立,当时参与买卖的主要是热衷于互联网技术的极客们。

比照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来看,现在区块链技术正进入其黄金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正深入到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和社交通信等各个方面,陆续已有精彩纷呈的项目落地。

据财经网站INVESTING的统计,自2018年以来,全球数字货币市场市值最高点在2018年1月7日,彼时数字货币市场总市值为8139亿美元。到了同年的6月18日,市值缩水到2769亿美元。相当于5个多月的时间里,总价值蒸发了将近5370亿美元。

这只是数字货币市场的变化,而这只是区块链应用中非常小的一个板块。如果放眼更多的领域,它的财富创造能力极其可观,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财富洗牌。

毕竟已有大量资金涌进了这个行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金融科技脉搏》显示,2018年上半年,美国区块链投资已经超过了2017年的投资总额,包括区块链在内的金融科技领域上半年投资额突破了50亿美元。

同时毕马威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融资为1118亿美元,较2017年的508亿美元激增120%。区块链投资依然保持迅猛势头,吸引投资45亿美元,略低于2017年的48亿美元。

不管是苹果、微软、Google、亚马逊、IBM等,还是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公司,都在投入重金布局区块链。

这些资金进入区块链行业,带来的同样是财富创造逻辑的又一次改变。

7. 虚拟币引发的财富转移冲击波

从比特币开始,1000多种虚拟货币引发了一轮财富转移冲击波,其规模可能高达万亿元人民币,毕竟全球的虚拟币市值曾高达8000多亿美元,即使现在“跌跌不休”,依然还有2000多亿美元。

2010年5月,美国的一位名叫拉斯勒·豪涅茨的程序员公开售卖自己手中的1万个比特币,当时这1万比特币的售价仅为50美元。最终,有人用自己手中价值25美元的披萨优惠券与拉斯勒·豪涅茨手中的比特币进行了交易,这也是比特币历史上的首次交易。

几年后,比特币迎来了它的暴涨时期,一些人因此致富。2017年3月3日,比特币兑美元价格上涨,兑换价格达到129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9000元。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结。在2017年年底,比特币价格出现异常暴涨,最高的时刻一度逼近两万美元,2018年中期又大幅回落,在1万美元上下波动。

现在谈起比特币,泡沫、骗局等贬义评价不绝于耳。不过,了解越多,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发现比特币已经对财富转移、流向与新的分配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过去8年多的时间里,比特币价格的暴涨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投资品的涨幅,同时伴随着强烈的价格震动。

能源价格比较服务网站Power Compare在一篇报告中提到,2017年全球比特币挖掘所使用的电量之和,超过了全世界159个国家各自的用电量,可见人们炒比特币多么狂热。一旦这些人大量涌入市场,财富转移就正式开始,同时也是泡沫出现之时。

除比特币外,在此期间又诞生了数量众多的加密货币。据统计,2017年,超过900个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意为首次货币发行)一共募集了超过65亿美元资金。2018年继续增长,据链向财经的调查,截至2018年11月,全球ICO数量为1181个,共筹集金额73亿美元,比2017年表现要好。

很多曾经的无名之辈,在这轮由比特币引发的ICO浪潮里出尽风头,其中不乏创造可观财富的角色,如蒋信予,网名烤猫。他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发布ICO项目的人,也是中国最早制造Asic矿机的技术天才之一,传闻2013年时就已身家过亿,手握全网20%的算力。但2014年后,他突然隐匿。

壹钱包创始人吴钢,后来的币信创始人,有人称他是比特币世界的“甘道夫”,在2009年时,他在上班的时候就挖了8000多个比特币,随后离职,投资过北航博士张楠赓的阿瓦隆矿机一代。

从北大拿到研究生学位的吴忌寒,一度持有可观的比特币,而且是比特币现金(BCH)创始人之一,目前担任比特大陆CEO,传言全球超过70%的运算力都由比特大陆生产的矿机提供。比特大陆2017年营业收入约25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1亿美元。而且他主导了比特币史上的第一次硬分叉,创建了比特币现金BCH。BCH的可怕之处并不仅是因为他是比特币的竞争币,而且是因为挖掘比特币的矿机同样可以挖掘BCH,大大分流了BTC的运算力。吴忌寒一手发起创办的BCH总市值曾高达137亿美元,排在BTC、ETH、XRP之后,位居第四名。

长铗,本名刘志鹏,2000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他于2010年接触比特币,与好友吴忌寒将“比特币白皮书”翻译成中文。在ICO火爆期间,他也做了自己的ICO。2017年6月,他们上线了比原链,号称要做一个去中心化的资产登记、流通网络,联通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目前,比原链的总币值高达9亿美元,能够挤进全球币种的前30名。

1994年出生的“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被捧为V神,他创办的以太坊是比特币之后的第二大数字货币。

波场TRON项目创始人孙宇晨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法学硕士时注意到比特币,并开始介入。他在2017年下半年发行波场TRON项目,总市值最高时达到200多亿美元,交易量一度直逼比特币、以太坊,位居全球第三。

2017年上半年,ICO成为最火爆的投资项目之一。没有门槛,没有监管,只要发白皮书,币价就会迎来十倍、百倍的增长。在那时,做ICO的依然还是“币圈”早期的人,或者是从传统互联网杀进来的技术“大牛”。

毫无疑问,这拨人当中,不少角色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名气不小的李笑来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曾是新东方的一名普通老师,后来被推到比特币中国首富的头把交椅上。他自称拥有6位数比特币,按照高峰期的价格,他的资产有几十亿元。2013年时,李笑来创立比特基金,专注于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是硬币资本(INB)创始合伙人,并成为得到APP专栏作者。出书、开课、做投资,李笑来俨然成为遍撒财富自由的教父和先行者。2017年以来,李笑来本人参与的ICO项目,比较知名的就有公信宝、量子链、菩提、EOS等。一位口才不错的英语老师成了一名腰缠万贯的投资家,背后是看不见的比特币成就了他。

不过,到了2017年8月底,“币圈”的氛围却变得紧张起来,同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首次明确指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随后,绝大部分数字货币的价格大幅下跌。

即使如此,比特币、比特币现金和以太币等多种主流虚拟货币价格还算坚挺,在交易市场上也有一定的认可度。持有这些数字币,意味着持有一定规模的财富。

虽然目前比特币的价格远不及高峰时期,但2018年7月,其价格还曾经上升到8000多美元。同月,以太币价格在400多美元,比特币现金在800美元左右,EOS大概是8美元,莱特币在80美元左右波动,瑞波币不到1美元,恒星币(Stella)一度维持在0.3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原因是比特币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强烈的投机属性,吸引了不少人盲目跟风,导致不少人亏损严重,二是虚拟币在全球流动不受限制,缺乏监管,引发了洗钱等各种问题。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比特币不仅是很好用的投机工具,同时也是财富转移利器。这种财富的转移分两类:非法的与“合法”的。

关于比特币涉嫌参与洗钱、毒品等的非法活动,长期以来都是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因为其转账交易不易被监管部门追踪,比特币涉嫌洗钱的有不少。

而非法所得的钱,很轻易地经过代币交易平台“洗白”,并且可以毫无阻碍地去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承认比特币为合法货币的日本,曾经在2017年4—12月一共报告了669起疑似比特币洗钱的案件。比起传统金融机构,这个数量并不算多。但有一种可能性是,比特币洗钱的事实更难被追踪、调查,到底有多少涉嫌洗钱的情况,很难得出准确结论。

这些非法的洗钱活动只是全局的一部分。比特币更主要的是被用来做一些“合法”的交易,以貌似规范的商业手段改变传统的财富格局。

作为交易对象的比特币本身并不是骗局,但是,在比特币交易的投机者们的策划下,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全球性的财富转移,如以前投入IPO的资金,可能转投ICO,进而造成市场的动荡。

更可怕的是,如果比特币价格狂飙,可能引发投机高潮。大量普通投资人恐慌性入场扫货,而一旦这些人大量涌入市场,财富转移就正式开始,他们很有可能被“割韭菜”。

那些早期投资比特币的人早就在这股浪潮中闷声发大财,获利金额数以千万、亿计。而后来盲目入场的普通投资人,如果在极高位入手,就可能被套牢,甚至损失惨重。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甚至认为,比特币及其同类货币代表着一场300年的经济衰退,甚至可能将引发一场全面崩溃。

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专栏中写道,他认为加密货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交易成本比较高;二是缺乏束缚。他认为比特币让货币体系倒退了300年,因为它为货币系统带来了交易摩擦,挖矿交易和区块链历史验证等过程都会产生高昂的成本;同时他还说,传统的央行系统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给用户提供了低摩擦的交易及稳定的购买力,相比之下,比特币则无法成为交易媒介或者保值品。 tysPnymsCehQO5vVKSHMVm9AFRzrncBS/i/m+N/5Q5n0wbLC3xgS29/LEb/blJ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