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阿拔斯朝历史与文化背景

阿拔斯王朝是继伍麦叶王朝后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

747年,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玄孙艾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艾卜·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推翻了伍麦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王朝初以库法为首都。

762年,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754—775/伊136—158在位)时期,迁都于巴格达。

阿拔斯王朝历经37任哈里发,前后500多年,是阿拉伯历史上最长的朝代。随着阿拔斯朝的建立,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最后形成。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约100年,特别是在第五任哈里发哈伦·赖世德(786—809/伊169—193在位)和第七任哈里发麦蒙(813—833/197—218在位)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期。王朝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在行政管理方面,多采用波斯的政治体制,启用波斯显贵担任要职,并吸收各地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贵族、学者参政。王朝大力发展生产,帝国经济相当繁荣。巴格达、巴士拉等地东西商旅云集,店铺林立,商品丰富,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从而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和促进了相互间的经济交流。

9世纪后半叶起,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逐渐衰落时期。突厥奴隶将领握有军权,专横跋扈,任意废立或杀害哈里发。836年迫使哈里发迁都萨马拉达56年之久。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割据,独占一方,脱离中央而独立。10世纪中叶,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域只剩巴格达及其周围的一小块地区。

945年,布韦希人入主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最高统帅”称号,并剥夺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存宗教领袖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率军占领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素丹”称号,发号施令,哈里发由其完全控制。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领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阿拔斯王朝遂亡。

孕育于伍麦叶朝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这一时期也正式形成并不断发展,达到鼎盛。

这与阿拉伯人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孩子们很小就被送往私塾或清真寺里去,以《古兰经》为核心,学习读、写各种宗教知识。帝国的各大城市,如巴格达、巴士拉、大马士革、开罗、科尔多瓦等,清真寺林立,很多大清真寺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在清真寺内设座讲学、传授知识。清真寺除了兼作学校外,往往也被用作图书收藏所,并附设书店。阿拉伯人酷爱图书,帝国当权者和上层人士非常重视图书的收藏,“在珍视图书方面,只有中国能与伊斯兰相媲美。” 一些大城市设立了很多图书馆和书店;9世纪末的巴格达已有100家书店;10世纪的赖伊有一所书楼,收藏的手稿400匹骆驼也驮不了,仅图书目录就有10大册。

阿拔斯朝最早倡导翻译事业的是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在他统治的时代,天文学家法扎里( ,Muḥammad bn Ibrāhīm al-Fazārī?—约796/伊180)曾将印度的天文学名著《悉檀多》(al-Sindhind)译成阿拉伯文;同时被译成阿拉伯文的还有: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前406—前377)和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托勒密(Ptolemy生活于二世纪)的一些重要著作。

阿拔斯朝第五任哈里发哈伦·赖世德则把一些学者和精通外语的人招进宫里,让他们在叙利亚籍的御医马赛维( ,Mesue?—857/伊243)的管理下将一些有用的医学书籍译成阿拉伯文。

在推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阿拔斯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建立的“智慧馆”( ,Bayt al-Ḥikmah)。“智慧馆”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编译局的作用于一体,招纳贤才,大量翻译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的文化学术著作,形成有计划、有组织的长达百年之久的翻译运动。

由于“智慧馆”的建立,翻译运动达到高潮。当时最著名的翻译家是生于希拉城的景教徒侯奈因·本·伊斯哈格( ,Ḥunayn bn Isḥaq 809—873/伊193—259),被称为“翻译家的长老”。除阿拉伯语外,他还精通希腊语、波斯语、古叙利亚语,麦蒙曾命他主持“智慧馆”的工作。他曾到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罗马等地搜集珍本图书进行校勘;他组织了一套包括他儿子、侄子等在内的翻译班子,将希腊一些医学、哲学经典著作或直接由希腊语或间接由古叙利亚语转译为阿拉伯语,他们最主要的成就是将被认为是古代科学史上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重要医学家的古罗马医师、哲学家的加伦(Galen129—199)的全部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或古叙利亚文。此外,他们还翻译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据说,对于他所译的名著,麦蒙以译稿等量的黄金作为稿酬。

在这场翻译运动中,声誉稍逊于侯奈因·本·伊斯哈格的是哈兰的萨比教(拜星教)教徒沙比特·本·古赖( ,Thābit bn Qurrah约836—901/伊221—288)。他和他的学生曾翻译过一批希腊语的天文、地理名著,还修订过侯奈因所译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等。哈里发穆尔台迪德(892—902/伊279—289在位)对他非常重视,引为至交。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孙子、曾孙继承了他的事业,他们一家四代都是翻译家和科学家。

实际上,翻译运动经历百年之后并未结束。十世纪后半期,这场运动还出现了许多一性教的翻译家。他们修订或重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还把新柏拉图主义学说介绍到阿拉伯,对阿拉伯—伊斯兰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翻译、文化撞击、融合的结果: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哲学、逻辑学、医学、星象—天文学、数学、化学等方面;受波斯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语言、文学、史学和艺术等方面;受印度文化的影响,除语言、文学外,主要还表现在数学、天文学、哲学、神学、医学等方面。 m1kCpZE96w9Hazg4oxHoiixF5f99zdkayil3lUNiksY2bKBoX+LnKmikANgzhi8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