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阿拉伯现代散文、小说、戏剧概述

“故事”在阿拉伯世界自古以来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和玛卡梅体的故事久已闻名于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近现代引进、介绍西方文学的翻译运动的推动下,小说在阿拉伯世界发展很快。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巴嫩作家赛里姆·布斯塔尼和乔丹·宰丹受英国小说家司各特影响,写了很多历史小说,这些小说颇似野史,多是以历史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多靠巧合连接情节,解决悬念,艺术性不强。

1906年,埃及作家穆罕默德·穆维利希创作了针砭时弊的长篇小说《伊萨·本·希沙姆叙事录》,但在形式上是沿用了旧的玛卡梅文体。黎巴嫩旅美派作家纪伯伦写于1911年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埃及作家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写于1910—1912年留法期间,发表于1914年的长篇小说《宰娜布》,都写的是真诚相爱的青年男女惨遭迫害的悲剧,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被认为是阿拉伯最早出现的反映现实社会且有较完美艺术性的中长篇小说。黎巴嫩的另一旅美派作家努埃曼发表于1914年的《又一年》,发表于1916年的《不育者》,埃及作家穆罕默德·台木尔发表于1917年的《在火车上》,则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坛最早出现的现代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也都是针对当时一些传统封建价值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于一体,除诗歌外,在小说方面也起了先驱作用。纪伯伦除《折断的翅膀》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艾敏·雷哈尼则写有《驴夫与教士》《深谷百合》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

“埃及现代派”亦可译为“埃及新派”,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形成,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到了30年代已成为阿拉伯文坛主要流派之一。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产物。

其成员多受过西方教育,他们主张文学要在民族民主运动中起到启蒙作用,要反映现实生活,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这一派的代表作家有塔哈·侯赛因,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日子》3卷。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变革年代中的埃及社会为背景,通过双目失明的塔哈在青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感受和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代知识分子在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启蒙运动中,如何由蒙眬而逐渐觉醒,要求进步、民主和科学,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埃及社会的封建、保守、愚昧、落后的状况,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品因而有重大的社会意义。除《日子》外,他还写有小说《鹬鸟声声》《苦难树》《文人》等。

易卜拉欣·马齐尼的的代表作有《作家易卜拉欣》,也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先后与三个女人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当时在旧的封建传统观念与新的西方现代意识两股潮流的冲击下,青年男女的种种矛盾、痛苦、犹豫、徬徨的心理。

陶菲格·哈基姆在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有《灵魂归来》《东来的鸟》《乡村检察官手记》,被认为是有作家自传性质的系列作品。

迈哈穆德·台木尔同其早逝的哥哥穆罕默德·台木尔一样,亦被认为是埃及短篇小说的先驱之一,写有近400篇短篇小说,收在20多部短篇小说集中。他以埃及城乡各阶层人民生活为题材,反映的现实生活面比较宽阔,且有一定的深度,被称为“尼罗河畔的莫泊桑”。

叙利亚最早用中长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是舍基卜·贾比里。他的长篇小说《贪婪》(1937)被认为是叙利亚第一部具有较完美艺术性和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叙利亚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先驱则被认为是福阿德·萨伊卜,他写于1932年的短篇小说《机器的葬礼》表现了农村传统、守旧势力对现代化技术的抵制,反映了新旧时代的矛盾。

伊拉克近现代小说的先驱是迈哈穆德·艾哈迈德·赛义德。其出版与1928年的长篇小说《杰拉勒·哈立德》被认为是伊拉克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开始成熟的划时代的作品;祖·努·阿尤布在长篇小说《易卜拉欣博士》中刻画并剖析了一个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颇有影响。

黎巴嫩作家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39年的长篇小说《面包》,较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坛最早出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赫利勒·贝德斯于192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继承人》被认为是巴勒斯坦第一部现代小说,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并有一定的寓意,但缺乏深度。穆罕默德·伊宰·戴鲁宰发表于1934年的长篇小说《地主与掮客》(又译《土地经济人》),形象地反映了犹太人千方百计要夺取巴勒斯坦土地这一事实。老作家伊斯哈格·穆萨·侯赛伊尼在1943年发表的长篇寓言小说《母鸡回忆录》通过一只母鸡及其同伴的鸡窝被侵占一事,象征性地描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其中成就最突出者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他生于开罗,193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

他长期从事业余创作,为阿拉伯文坛贡献出约50部作品,其中约30部为中长篇小说。他最初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写过三部以法老时代的埃及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借古喻今,对当时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抨击;此后,进入了现实主义社会小说阶段,先后发表了《新开罗》《汗·哈里里市场》《梅达格胡同》《始与末》,著名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则被认为是阿拉伯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全书通过一个开罗商人一家三代的遭遇、变迁,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从1917年直至1952年革命前夕这一历史时期整个埃及的政治风云变化和社会风貌,刻画了当时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既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民族斗争,更反映了新思想如何引导新一代向陈旧的封建传统、保守势力冲击、斗争的过程。这使人很容易联想起中国作家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两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1957年发表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标志着作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家将这一阶段称之为“新现实主义”阶段,主要作品有《贼与狗》《乞丐》《尼罗河上的絮语》《米拉玛尔公寓》《镜子》《平民史诗》《千夜之夜》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共同特点是:紧随着时代脉搏跳动,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艺术手法方面,由于作家博览群书,学贯东西,因而他既继承、发扬了埃及和阿拉伯民族古典文学传统的各种表现手法,又借鉴了西方传统的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包括诸如表现主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荒诞派,乃至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现代派及本民族文学传统相互融和的产物。他的创作道路实质上体现了阿拉伯小说发展的历程。他的得奖,标志着阿拉伯当代文学已登上世界文学的高峰,并占有一席不可忽视的地位。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穆罕默德·阿卜杜·哈里姆·阿卜杜拉的小说虽也具有浪漫主义情调,但多描述埃及农村迷人的景色、农民艰苦的生活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

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苏那欧拉·易卜拉欣、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诸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颇有深度和广度,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

苏海勒·伊德里斯受存在主义影响较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拉丁区》《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三部作品被认为是作家具有自传性质的三部曲,反映了阿拉伯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与他们的生活、斗争。

叙利亚于1951年成立了“叙利亚作家协会”,其口号是“和平与自由”。他们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哈纳·米纳被认为是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的《帆与风》《雪从窗口来》,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沼泽》,80年代的三部曲——《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力作。其作品多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取材于自身经历和周围的现实生活,反映下层人民,特别是工人、渔民、海员、知识分子反对外国殖民者、本国专制统治者和剥削阶级的斗争。阿卜杜·赛拉姆·欧杰里虽亦写有不少中长篇小说,但以短篇小说成就最大。其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变化多样,对叙利亚小说发展有一定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向世人问好》,并写有多部短篇小说集。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

阿伊卜·塔阿迈·法尔曼师法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先后写出长篇小说《枣椰树与邻居》《五种声音》《阵痛》《牺牲》《窗上的阴影》等。虽内容始终密切结合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但表现手法却有变化:早期作品崇奉社会现实主义,后期则可明显看出象征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主义的影响。阿卜杜·迈里克·努里与福阿德·泰克里利的作品则受存在主义影响,手法多用意识流。鲁拜伊属于“六十年代辈”作家,曾先后发表了中长篇小说《黥墨》《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他亦受存在主义、实验主义、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的影响,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他的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矛盾,反响很大。

巴勒斯坦最著名的作家是:格桑·卡纳法尼,他的小说《重返海法》反映了普通巴勒斯坦人民的觉醒;《阳光下的人们》则暗示:逃避艰苦的斗争去追求幸福是行不通的。

伊米勒·哈比比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六天的六重奏》和《乐天的悲观者赛义德·艾比·奈哈斯失踪奇案》。

杰布拉·易卜拉欣·杰布拉的代表作是《船》《找寻瓦利德·迈斯欧德》。他们用新颖的现代主义手法反映巴勒斯坦民族问题。

约旦的长篇小说起步较晚。伊萨·易卜拉欣·纳欧里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短篇小说集《荆棘的道路》、中长篇小说《战神焚烧武器》等。但被认为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约旦长篇小说却是始于台伊希尔·苏布勒发表于1969年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今后的你》。

在阿拉伯作家协会评选的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中,约旦小说占了3部,分别是:加里布·海勒萨的《苏勒塔娜》(1987);穆尼斯·拉扎兹的《无声手枪的自白》(1986);伊勒亚斯·法尔库赫的《泡沫》(1987)。

也门现当代小说界首屈一指的作家是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利,其创作被认为是也门小说走上成熟的标志。作家因而被誉为“也门小说之父”。其长篇小说《客死异乡》写了新老两代客居异国的也门侨民对祖国事业的不同态度及其冲突;《萨那——开放的城市》描述了1948年反对派政变及其后王室复辟成功前后也门首都萨那的状况。

现当代也门著名小说家还有宰德·穆忒厄·戴马志,代表著是长篇小说《人质》(1984),通过一个部落酋长被送入王宫做太监和人质的孩子的耳闻目睹,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神权统治下也门王宫后宫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情景。

马格里布地区的许多作家用法语创作,如阿尔及利亚的名作家穆罕默德·迪布写有《阿尔及利亚三部曲》(《大房子》《火灾》《织布机》),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城市贫民、山村雇农、产业工人的贫苦生活以及他们反对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摩洛哥作家塔希尔·本·加伦的作品多反映背井离乡旅居欧洲的阿拉伯和非洲人的生活遭遇,他们精神上的的压抑感和孤独感。其长篇小说《圣夜》1987年获法国龚古尔奖。

马格里布地区用阿拉伯语创作的著名小说家有:阿尔及利亚的艾哈迈德·里达·胡胡被认为是先驱者,其发表于1947年的《麦加的姑娘》是阿尔及利亚第一部阿拉伯语的长篇小说,主张妇女解放。

当代著名小说家有阿卜杜·哈米德·本·海杜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南风》《昔日之终结》等,还有塔希尔·瓦塔尔,代表著是长篇小说《拉兹》。

被阿拉伯作家协会选为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的阿尔及利亚作品还有:拉希德·布杰德拉的《一千零一年的思念》;女作家祖胡尔·瓦妮茜的《龙杰与妖怪》;艾赫拉姆·穆斯苔阿妮米的《肉体的记忆》。

摩洛哥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阿卜杜·麦吉德·本·加伦,1948年发表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血谷》,1957年又发表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这也是摩洛哥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作品多反映独立前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反法爱国斗争。

当代摩洛哥小说界的名家名著还有:阿卜杜·凯里姆·艾拉布的《我们埋葬过去》《阿里师傅》;穆巴拉克·赖比厄的《冬天的风》;穆罕默德·宰福扎夫的《女人与玫瑰》;穆罕默德·伊兹丁·塔吉的《灰的日子》;穆罕默德·舒克里的自传体小说《光面包》;本萨利姆·哈米什的《掌权的疯子》;穆罕默德·巴拉达的《忘却的把戏》。

突尼斯小说的先驱是阿里·杜阿吉,被认为是“现代突尼斯小说之父”。

突尼斯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有:迈哈穆德·迈斯阿迪长篇小说《艾布·胡赖伊赖的传说》,小说借描写灵与肉的矛盾冲突,试图象征性地说明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惶惑、矛盾、痛苦、无奈。穆罕默德·阿鲁西·马特维的长篇小说《哈莉玛》和《苦桑》描写了突尼斯南方人民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艰苦斗争。白希尔·胡莱伊夫的长篇小说《未摘的椰枣》反映了突尼斯西南方地区受压迫的农场工人的生活和斗争。

此外,被阿拉伯作家协会评选为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的突尼斯作品还有:白希尔·本·赛拉麦的《阿伊莎》;哈桑·奈斯尔的《帕夏大院》;穆罕默德·萨利赫·加比里的《十年之夜》;萨拉丁·布加的《人口贩子》;阿卜杜·卡迪尔·本·谢赫的《我的一份天地》;法拉志·希瓦尔的《阴谋》;女作家阿鲁西娅·娜鲁蒂的《接触》。

利比亚现当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是阿里·米斯拉提和阿卜杜拉·古维里。

属于“六十年代辈”兼写长、短篇小说但以长篇小说享誉文坛的是:艾哈迈德·易卜拉欣·法基赫和易卜拉欣·库尼。前者的三部曲:《给你别样的城邦》《这是我的王国疆域》《一个女人照亮的隧道》,后者的《拜火教》,以及另一位著名作家哈里法·侯赛因·穆斯塔法的作品《太阳眼》,都被选在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之列。

海湾地区的文坛,长期以来是传统的诗歌形式占统治地位,小说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较快。在海湾六国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的文坛似乎更繁荣一些。

沙特阿拉伯当代最知名的作家是阿卜杜·拉赫曼·穆尼夫。他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创作,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极其富有理想主义、民族热忱和政治责任感的作家。其作品以能及时、深刻地反映中东阿拉伯世界政治、社会现实重大问题著称。其代表著《盐城》五部曲,颇像一部诗史,象征性地写出来阿拉伯一些石油国家的发展史。

阿卜杜·阿齐兹·穆什里的作品大多是描写沙特农村往昔的景象,其代表著是长篇小说《瓦斯米娅》。

加齐·古赛伊比是著名的诗人,兼写小说。其长篇小说《欧斯福里亚疯人院》是一部寓意深刻、手法新颖的讽刺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阿拉伯文坛难得的杰作之一。

伊斯梅尔·法赫德是当代科威特,也是海湾地区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热衷于政治的作家。其中篇小说《天空原是蓝的》《发光的沼泽》《绳索》《彼岸》《梦中的一步》,虽人物、地点不尽相同,却被认为是构成一部“五重奏”或“五部曲”式的小说。这些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变革中的伊拉克为背景,写出了对政治、社会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的种种态度。

莱伊拉·奥斯曼是阿拉伯文坛颇有声誉、影响的科威特女作家,具有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她的长篇小说《瓦茜米娅将从海中出来》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自幼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却因门第相差悬殊,终成悲剧的故事。

巴林最早的小说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小说家有阿卜杜拉·哈里法,他往往用现代的视角,通过现代主义新的叙事方式,将读者带入往昔的巴林。也常常会用理想主义者敏锐的目光去观察、分析当代巴林、海湾以及阿拉伯世界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代表著是中篇小说《水与火之歌》。

女作家法姬娅·拉希德的作品多围绕男女之间的纷争,反映人们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的礼教、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反映阿拉伯特别是海湾穆斯林妇女在向旧思想观念、传统习俗冲击,以求得自身解放道路的曲折、艰辛。其代表著是长篇小说《围困》(1983)。

阿联酋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阿里·艾布·雷什,他不仅是小说家,还是剧作家,代表著是长篇小说《自白》(1982)。

阿卜杜·哈米德·艾哈迈德以写短篇小说著称,著有短篇小说集《在荒野的海湾游泳》《场院看守》《白天的状况》等。

阿曼最早写小说的作家是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塔伊,遗有两部长篇小说:《绿山的天使》和《巨帆》。

阿曼当代影响最大的小说家大概要算苏欧德·本·赛阿德·穆扎法尔。长篇小说《沙与冰》是通过一个阿曼青年与他欧洲妻子的婚事,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另一部长篇小说《阿卜杜·拉扎格师傅》则是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小说借助民间曾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使故事情节显得亦幻亦真,是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出的寓意深刻的小说。

卡塔尔当代以擅长写短篇小说而著名的是女作家库勒苏姆·杰布尔。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写爱情的悲剧,为那些被封建礼教、陈规陋习束缚而难以挣脱的当地妇女鸣冤叫屈,为海湾妇女争取自身权利、求得解放鸣锣开道。

卡塔尔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中长篇小说。著名作家是黛拉勒·哈里法和舒阿婀·哈里法两姐妹。姐姐黛拉勒·哈里法的代表著长篇小说《人与湖的传说》是一个通过哲理折射现实的幻想故事。妹妹舒阿婀·哈里法的代表著长篇小说《海的旧梦》则完全是一部正面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它似乎是一部反映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段现实的卡塔尔现代史。

戏剧方面,首先将这种文艺小说从西方移植到阿拉伯世界的是黎巴嫩人马龙·奈卡什,他在1847年翻译并演出了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随后,叙利亚的戏剧家艾布·海利勒·格巴尼在大马士革建立了一个剧团,演出很多根据《一千零一夜》等民间故事改编的剧本,颇受欢迎。

在埃及,1869年建立了歌剧院,1870年雅古布·萨努阿组成剧团,他先后翻译、编写剧本共32部,被称为“埃及的莫里哀”。

1876年,黎巴嫩诗人海利勒·雅齐吉写出《信与义》,是最早出现于阿拉伯文坛的诗剧。

但在诗剧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埃及“诗王”绍基。他从埃及古代史和阿拉伯-伊斯兰史中取材,写出了《莱伊拉的情痴》《克里奥帕特拉之死》等6部诗剧。

公认的阿拉伯现代戏剧文学的泰斗是埃及的陶菲格·哈基姆。他的剧本题材广泛,有取材于历史、神话传说的哲理剧,如《洞中人》《伊西斯》《迷惘的素丹》等;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剧,如《交易》《细嫩的手》等;也有属于荒诞派的剧本,如《喂,上树的人!》《人人有饭吃》等。

阿拉伯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是:过去诗歌是中心,散文、叙事文学处于边缘,现在小说、戏剧文学走向中心,至少是与诗歌平分秋色;过去是埃及、黎巴嫩在小说领域处于中心,马格里布、海湾地区则处于边缘,现在这些原为边缘的地区正向中心靠拢,尤其是马格里布地区的小说发展很快。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原为法、意的殖民地,客观上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为他们接受西方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海湾地区因为富有石油而得天独厚,经济富裕,各国文化的融入,使这一地区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发展很快;过去的文坛往往只是男人的天下,女作家是凤毛麟角,如今在文坛渐出现一批为数不少的女作家,她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为求妇女的真正解放,为争取自身的权利,而拿起笔同封建礼教、陈规陋习作斗争;当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六十年代辈”不同凡响,他们面对祖国、民族、人类,有政治理想,有历史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不畏权势,不趋时媚俗,既重视挖掘民族文化遗产,又善于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将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技巧融为一体,在阿拉伯作家协会选出的20世纪105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中,他们的作品、20世纪后30年代的作品占了绝大部分。

综观近现代与当代阿拉伯文学发展的状况,不难发现,在内容方面,反对殖民主义,反映政治、社会现实,反映维护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利益的斗争是主旋律;即使是历史题材也多具有借古喻今的色彩。在艺术的创作方法上,阿拉伯文学在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文学,形成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并行发展、相互辉映的多元多彩的状态。

当代的阿拉伯文学与世界文学同步前进。 QXmJZ3HglRy+Lngxv84ZJSt8wrhzghOn1E3acdxmngNp0tVxavpnleI8lDFoiR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