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阿拉伯现代历史与现状

始于19世纪初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则被认为是阿拉伯文学新的复兴运动。在这里,所谓“现代”( ,al-Hadīth),是相对于“古代”( ,al-Qadīm)而言,它包括了我们通常理解的近代(19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当代的阿拉伯世界系指西亚地区的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勒斯坦、以及在北非地区的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等20余国和地区。其中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原为一体,合称沙姆地区或大叙利亚地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六国地处海湾沿岸,称海湾地区;埃及与苏丹地处尼罗河地区;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毛里塔尼亚五国地处西北非,称马格里布地区。

这些国家或地区以阿拉伯语为国语,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这一地区在中古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自16世纪初起,已处于当时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1299—1922)统治之下。17—18世纪起,这一帝国逐渐由强大走向衰落,并成为西方列强觊觎的对象。1798年,法国拿破仑率军武装侵入埃及,激起了阿拉伯人民的反抗,从而揭开阿拉伯近现代史的序幕。

实际上,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开始向外大规模地进行殖民扩张。处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世界就首当其冲地成了他们的侵略目标。西方列强对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世界采取渗透、蚕食政策。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已基本完成了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瓜分。他们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使阿拉伯各国或地区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埃及、苏丹、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也门和海湾地区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殖民地是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西亚的黎巴嫩、叙利亚是其委任统治地。利比亚则是意大利侵占的殖民地。

近现代的阿拉伯历史,实际上就是西方殖民主义对阿拉伯世界进行军事侵略、政治统治、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历史。同时也是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斗争的历史。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以及他们与当地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剥削,自然地激起阿拉伯世界各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促使他们起来进行反对外来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斗争。

如1830—1847年阿尔及利亚的反法占领的斗争,1881—1882年埃及奥拉比领导的反英斗争,1881—1885年苏丹的马赫迪起义,1919年埃及扎格鲁勒领导的全民反英运动,1920年伊拉克为反对英国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而爆发的全国规模的大起义,以及20世纪30年代多次掀起废除《英伊同盟条约》的民族独立运动,1922年利比亚欧麦尔·穆赫塔尔领导的长达8年的反意大利占领的游击战,1925—1927年的叙利亚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大起义,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为反对英国扶犹抑阿政策的大起义。这类斗争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各国独立前,此起彼伏,始终未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阿拉伯世界各国人民,使他们纷纷挣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锁链而相继独立。

战前,也门、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国已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叙利亚和黎巴嫩获得了独立;1946年3月,英国承认外约旦独立;1950年4月,约旦河东西岸合并,建立约旦哈希姆王国;1951年,利比亚宣告独立;1956年,摩洛哥、苏丹、突尼斯相继独立;20世纪60年代,科威特、阿曼、毛利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先后获得独立;70年代获得独立的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等;1988年,巴勒斯坦宣告成立国家。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阿拉伯国家在争取民族彻底解放、独立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地处中东的阿拉伯世界,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由于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渊源关系,更由于其储藏量与产量都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一直是世界各种势力纷争的热点,也历来是世人瞩目的焦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里曾爆发过背景复杂的四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

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阿以战争”);

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

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黎巴嫩战争”)

阿尔及利亚的全面反法武装斗争长达8年(1954—1962)之久,才取得完全独立。

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在一些原为君主制的国家中,先后发生军事政变,或通过议会选举,推翻君主制,实行了共和政体。在民族解放斗争和民主革命过程中,除了个别国家(如阿曼、摩洛哥的宗教领袖一度领导民众从事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外,担当起领导作用的是民族主义者。

阿拉伯各国相继独立后,就面临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即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复兴和现代化的问题。

在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文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阿拉伯民族,一是伊斯兰教。所以对阿拉伯民族来说,复兴就是阿拉伯民族的复兴。而对于穆斯林来说,复兴就是伊斯兰教的复兴。

总体上讲,20世纪整个上半叶(乃至60年代),就是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以求振兴的历史。各个国家的民族主义者都以各种形式号召、领导各国人民投入反帝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封建专制统治势力作为斗争目标。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就根本谈不上民族的复兴。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阿拉伯民族复兴就是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在这一期间,以哈桑·班纳在埃及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穆斯林兄弟会”标志着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除了伊斯兰教的内部矛盾外,更主要的是对西方帝国主义对穆斯林社会进行侵略渗透的反应。因为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教是一种政治性的宗教,面对西方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他们深深感到这是西方的挑战,是对于传统的伊斯兰教的最大的威胁。他们必然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因此,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自然成了他们斗争的目标。其实早在19世纪,苏丹的马赫迪起义,马格里布地区的赛努西教团对法国、意大利侵略者的斗争,就是以宗教的形式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传入阿拉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学说在阿拉伯世界得到较广泛的传播,一些国家成立了共产党。阿拉伯各国的共产党自然是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作为自己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主要任务,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中去。

民族主义者,不管是信奉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还是地区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也不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还是信奉基督教,抑或是无神论的世俗主义者,无疑,都把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以便使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

不难理解,也不难看出,在反帝、反殖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大敌当前,面临着主要矛盾,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现代伊斯兰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站在了民族解放的统一战线上。在这一阶段,他们是同路人,有着共同的使命——首先使民族解放、独立。

从这个意义上讲,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就是阿拉伯民族复兴的运作过程。

在阿拉伯国家中,除黎巴嫩是基督徒占人口多数,其政体及复兴与现代化的道路更倾向于西方化外,其余诸国皆为穆斯林占多数,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伊斯兰国家。其中有的是王国,如沙特阿拉伯王国、约旦哈希姆王国、摩洛哥王国……更多的则是种种自称“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如埃及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叙利亚、伊拉克的复兴社会党的社会主义,突尼斯布尔吉巴的宪政社会主义,利比亚卡扎菲的伊斯兰社会主义,阿尔及利亚本·贝拉的自管社会主义,布迈丁的有阿尔及利亚特色的社会主义等。这种种“社会主义”的特点都是要适合这些国家是伊斯兰国家的这一国情,无不打上伊斯兰的印记,而被称之“伊斯兰社会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出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伴随着一些阿拉伯国家纷纷独立的新形势,这种思潮有了新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将这一思想理论付诸实践。

阿拉伯世界这种伊斯兰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伊斯兰教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既认为马克思主义不适合这些国家的国情,又反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腐朽文化的渗透。它主要反映激进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这些国家多是奉行阿拉伯民族主义政策,实行政教分离。这与坚持伊斯兰教统一性和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制的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现代伊斯兰主义主张显然不符。因为现代伊斯兰主义主张全面实行伊斯兰教法统治,认为政权只能直接和间接来自真主的授予,从而认定当代阿拉伯各国世俗的政权是不合法的,应与之斗争。

公允地说,阿拉伯各国的民族主义政府在独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数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人多遭重大挫折,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很多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又遇到挫折,经济增长缓慢,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官吏贪污腐化,加之社会中西方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流传,使娼妓、吸毒、酗酒、赌博、诲盗诲淫的影视、书刊、歌舞厅泛滥。这一切自然会引起恪守传统的穆斯林的不满,从而使沉寂一时的,但在暗中从未间断的伊斯兰复兴思潮再次转化为伊斯兰复兴运动,而迅速兴起并发展起来。

在对待现代化问题上,人们也存在着分歧。阿拉伯世界对现代化是三种态度:

一是主张全盘西化,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如黎巴嫩学者穆罕默德·瓦赫比( )就提出这样的主张:“对我们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是,修正为我们所树立起来的关于西方文明的观念,然后使我们自己确信:有必要自愿且公开地全盘接受这种文明,它实际上是本世纪全世界的文明。对于渴望享受人生和不愿意拘泥于已经结束的过去的人民来说,除了全盘接受和吸收它之外,不存在其他的选择。”

二是坚决反对世俗化,反对西化,把西方文明视为洪水猛兽,而主张全盘伊斯兰化;一切都要严格地、不折不扣地按照《古兰经》《圣训》的原旨和伊斯兰教的教法、教义去做,以达到复兴伊斯兰教的目的。这就是现代伊斯兰主义的主张。

而更多的人主张,也许是更正确的做法是:要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他们反对因陈袭旧,主张革故鼎新,发展科学教育,振兴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个性,在宗教和科学之间进行调和,使宗教与现代化并行不悖。如埃及萨达特当政伊始,就提出“信仰与科学”的口号。在这一点上,阿拉伯民族主义同希望与时俱进的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主张基本是一致的。

在复兴的道路上,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统一。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致力于阿拉伯民族统一,泛伊斯兰主义者与现代伊斯兰主义则致力于使一切穆斯林统一于伊斯兰的大旗之下。

实际上这种统一也面临许多困难而颇为复杂:

首先,阿拉伯民族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但阿拉伯世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其中除阿拉伯民族外,亦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库尔德人、科普特人、德鲁兹人等。阿拉伯民族本身又源于很多部落、家族;阿拉伯人虽主要奉行阿拉伯民族主义,但由于对阿拉伯民族的理解不同,或出自地区、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渊源和千差万别,还有奉行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和阿拉伯地区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之分。地区、国家民族主义者往往把本地区、本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对阿拉伯民族的共同事业则表现出相对的淡漠。

其次,阿拉伯民族大多为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但阿拉伯地区作为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伊斯兰教并不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宗教。在黎巴嫩,居民多为基督徒,约有120万,埃及的基督徒有320万,此外,在叙利亚、苏丹 、伊拉克、约旦、北非诸国都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他们之中又分很多教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犹太教徒在今日的阿拉伯世界虽越来越少,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仍存在;在阿拉伯近现代历史上,一些犹太籍的学者,如埃及的雅古布·萨努阿,也曾为阿拉伯的文化复兴做出过贡献。伊斯兰教虽为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但自古以来就由于各种原因分成大大小小的各种派别。即使在现当代伊斯兰复兴问题上,我们亦可以看到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现代主义和现代伊斯兰主义等在主张和行动上都有很大不同。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看到,阿拉伯世界介于东西方之间,这一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地位,使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种势力纷争之所在。由于种种原因,阿拉伯各国的领导人受到外来的影响是不难理解的。阿拉伯各国的历史渊源不尽相同,各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贫富悬殊,对现代化与传统宗教的理解与信奉程度不同。这一切都自然会成为阿拉伯和伊斯兰统一的障碍。在当代,我们除了看到历次阿拉伯与以色列敌对的中东战争之外,也看到了发生在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的两伊战争,由一个阿拉伯国家侵犯另一个阿拉伯国家引发的海湾战争,此外,还有黎巴嫩的内战、苏丹的内战、马格里布地区的纠纷。实践证明,统一确有困难。

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在21世纪,阿拉伯世界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将会是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会在复兴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开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tbjrSikg9Xs36Z8J8rJI12WArfrIzc/p2B3cEwZ0QKCQ/jxL2ORE5+gnIAynRxg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