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8年中美突然爆发贸易冲突,而且愈演愈烈、持续升级。自2018年3月美国301调查裁定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来,双方的贸易冲突已经从最初的对来自对方的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升级为对来自对方的大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全面关税贸易战。这一场发生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震撼全球,它不仅对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预示着中美关系从战略合作转向战略竞争的大变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现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全球化的挑战。第一次是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这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也是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第一步,它开启了中国融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英等国主导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漫长过程。这一步最为勇敢,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从设立经济特区出发,再到开放沿海城市,最后形成覆盖全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二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之前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方法不同,加入WTO明确了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规则和方向。中国遵循WTO的多边规则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具体举措有:将关税大幅降到最惠国关税税率,基本放开制造业的外资准入,放开除汽车等行业外的制造业外资投资的股比限制,消除进口配额等。这一步走得最为漫长,从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到2001年加入WTO,经历了15年漫长艰辛的贸易谈判才最终成功。搭上WTO的列车,中国全球化进程加速,进一步融入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第三次就是当前的中美贸易冲突。与前两次主要是由中国内部主动推动开放进程不同,这一次挑战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美国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迅猛增长的出口对美国蓝领工人造成的冲击使得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这次挑战最为复杂,应对起来最为艰巨,因为前两次挑战时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相对友好,中美处于战略合作关系,然而这次中美贸易冲突,不仅是两国经贸关系矛盾的集中爆发,还标志着中美从战略合作关系转向战略竞争关系。面对这一次挑战,中国不仅需要继续推进开放,而且还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这三次全球化挑战的共同之处是如何将中国的内部制度和开放世界的通行规则连接起来。第一次,为了突破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的樊笼,中国采用的是特区政策,设立深圳等特区,优先实施与东南亚国家类似的开放政策,先试先行,成功之后再推广经验。第二次,为了加入WTO,中国更是对既有的经济法律法规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外商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新的符合WTO规则的法律法规。第三次,情形略有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经济模式——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占比、强大的政府能力和积极的产业政策——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形成了挑战。中美经贸关系变局的根本原因亦在于此。因此,如何和国际社会的通行规则进一步整合、消除中美之间矛盾的根源,成为中国成功应对第三次全球化挑战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中美贸易冲突为什么会爆发,贸易冲突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中美贸易冲突爆发,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战略合作走向战略竞争。出现这一变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书前三章梳理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演变,探究中美从战略合作到战略竞争的转折背后的全球政治经济因素。中美经济实力和科技差距缩小,美国贫富差距拉大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冲击导致蓝领工人的利益受损,以及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政策导向是中美贸易冲突的三大原因。

第4、5章分别揭示了理解中美贸易逆差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中美贸易逆差忽略了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的直接销售,如果考虑到两国跨国公司在当地的直接销售,中美服务和货物双边销售实际上基本持平。第二个误区是认为美国长期性的经常账户赤字是由中国导致的,实际上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应该归因于其内在的结构性因素:高消费低储蓄、财政赤字政策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中美不断加码的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如果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将谁输谁赢?第6章分析了美国发动的全球范围的钢铝贸易冲突,第7章用翔实的数据估计了中美关税贸易战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第8章用国际贸易的经典模型估计了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的经济损失。我们发现,中美贸易冲突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是有限的,但贸易冲突会导致悲观情绪蔓延、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不足,使得资本市场进入熊市和波动加剧,额外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如何应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贸易冲突?如何应对中美经贸关系由战略合作转向战略竞争?第9章分析了为什么就战略目标而言美国终将失败,特朗普政府将难以通过关税战实现其政策目标,包括降低贸易逆差、促使制造业回流和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第10章分析了中国进一步下调关税促进进口的空间有多大。我们建议进一步下调关税,促进进口以便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市场,寻求共赢共享的全球化道路。第11章综合阐述了应对中美贸易冲突的三大策略:促开放、稳增长、调结构。目前来看,中国“促开放”步伐相对较大,“稳增长”还未见明显成效,“调结构”则进展稍慢。结构性改革将是中美贸易谈判和执行的重点与难点。

中美经贸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中美经贸关系转向“战略竞争”并不意味着“战略对抗”。双方应当妥善管控分歧、合作共赢,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具体而言,中国应进一步下调关税,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简化政府监管流程;适当缩小国有企业规模,减税和减补贴并行,降低资源错配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如果沿着这三个方向改革,中美贸易冲突或许能由压力变成动力,推动中国向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前进,胜利完成应对第三次全球化挑战的任务。

本书希望用专业的眼光、通俗的语言、严谨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呈现中美经贸关系转折的原因、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本书各章节之间虽然紧密联系,但我们力求每章自成一体,方便读者阅读。同时,这也是一本写给我们自己的书。我们生于改革开放伊始,在中国和美国都学习生活过。而今天我们也正在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希望本书能为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历史留下一笔记录,记录2018—2019年这段时间我们所面临的思考和抉择,即使这些思考是不够成熟的和有缺陷的。

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在帮助塑造这本书的同时也限制了它的视野。我们在北京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在美国加州大学博士阶段学的是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我们的知识结构使得我们主要是对中美贸易冲突进行经济分析,然而中美贸易冲突远远超越了经济领域,涉及政治、历史、金融和法律等方方面面,这些无疑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我们仍然希望本书可以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从各个领域来分析、反思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和中美两国未来的挑战。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郑雪茜、包灵敏、赵婧、范理等同学帮我们收集和整理资料。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无法想象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书。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陈健、兰慧两位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在写这本书前,我们在《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中文网和《清华金融评论》发表了关于中美贸易冲突的系列文章。本书的部分章节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做了总结和拓展,在此再次感谢两位编辑徐瑾和王蕾的大力支持。受作者水平和写作时间所限,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盛柳刚 赵洪岩
2019年8月于香港中文大学 mKmCCgvVohEYxyymzrhBkWP35DV20lnHGK3HFj0fhezox9EYj13UhmEAV4Qlwi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