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明理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请阅读

·指定教科书:《宋明理学》,页11-13;《新编中国哲学史》(三上),页40-62;

·指定读物:侯外庐等编:《宋明理学史》上卷,页13-15。

传统上习惯于按地域分野来概括学术的流派,这是由于古代交通往来不如今天便利,一个学派的发展往往在一个地域的范围之内。宋代的理学在历史上习惯用四个地域的名称加以概括,即:濂、洛、关、闽。

1.濂学——指周敦颐的思想,周敦颐晚年定居庐山,将一条小溪命名为“濂溪”,在溪上筑濂溪书堂,学者称其为濂溪先生。濂学以此得名。

2.洛学——指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学派,因为他们讲学于河南的伊、洛间,故习称洛学。

3.关学——指张载及其门人,因为张载讲学于关中(今陕西),故得名。

4.闽学——指朱熹学派,因朱熹一生讲学于福建而得名。

濂、洛、关、闽只是宋代理学的主流派,即当时所谓的“道学”。历史上还把周、张、二程,再加上邵雍,合称为“北宋五子”。南宋时期,与朱熹思想并立的还有陆九渊,以朱陆并称。

但是传统的地域分派法,并不能充分显现出宋明理学内各流派的分化。理学的各派虽同属儒家思想,但从他们的哲学论证和运思方向看,又有不同。张载以“气”为最高的范畴,属于气学;邵雍把“数”当作最重要的范畴,属于数学;程颐、朱熹以“理”为最高的范畴,是为理学;陆九渊和明代的王阳明以“心”为最高的范畴,习称心学。教科书《宋明理学》指出:“气学、数学、‘理学’、心学在宋代的历史的展开,显示了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元明时代,四个学派仍各有发展,相互斗争、相互融合。当然,‘理学’和心学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流派。”(页13)

《宋明理学》最后总结说:“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及邵雍,传统上称为北宋五子。南宋时主要为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影响的是王守仁。由于‘理学’‘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主导思潮,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上把理学的代表人物概括为‘程、朱、陆、王’。”(页13)

有关宋明理学的分派,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牟宗三对宋明理学的分派亦提出一种看法,认为宋明儒学的发展应分为三系:

一、五峰、蕺山系:此承由濂溪、横渠而至明道之圆教模型(一本义)而开出。此系客观地讲性体,以《中庸》《易传》为主;主观地讲心体,以《论》《孟》为主。特提出“以心著性”义,以明心性所以为一之实,以及一本圆教所以为圆之实。于工夫则重“逆觉体证”。

二、象山、阳明系:此系不顺“由《中庸》《易传》回归《论》《孟》”之路走,而是以《论》《孟》摄《易》《庸》而以《论》《孟》为主者。此系只是一心之朗现,一心之伸展,一心之遍润;于工夫,亦是以“逆觉体证”为主者。

三、伊川、朱子系:此系是以《中庸》《易传》与《大学》合,而以《大学》为主。于《中庸》《易传》所讲之道体性体只收缩提炼而为一本体论的存有,即“只存有不活动”之理,于孔子之仁亦只视为理,于孟子之本心则转为实然的心气之心,因此,于工夫特重后天之涵养(“涵养须用敬”)以及格物致知之认知的横摄(“进学则在致知”)……此大体是“顺取之路”。(《心体与性体》一,1981,页49)

此说中的后二派系,即是传统所说的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故此说的突出之处是把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颢、南宋的胡宏(五峰)、明末的刘宗周(蕺山)归为一系。牟氏此说的论证较复杂,可以作为参考。至于《宋明理学》提出的是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用法。 KAwQ+ijpAHTxdW/pPhEEDKWpUJjpfDhA8/tUpItFA8kSoZHU+MrbZqdPOLqckN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