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
·指定教科书:《宋明理学》,页97-102。
二程的思想中虽然不重视宇宙的发生、开始这一类问题,但是,二程都很重视研究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这一点上,程颐因为作过《易传》,对动静变化的讨论更多。《宋明理学》从四个方面叙述了程颐的动静变化观。
程颐有一句名言:“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非知道者,孰能识之!”(《经说》卷一)又说:“动静相因而成变化。”(同上)看来,程颐的这个观点是对道教万物始于无和佛教万法归于空的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的宇宙发生论的一种修正。程颐认为:“阴阳开阖,本无先后,不可道今日有阴,明日有阳。”(《遗书》十五)《宋明理学》指出,按照周敦颐的宇宙发生论,阴阳的发生似乎有一个开始,而程颐从本体论的立场出发,对他来说,动和静,阴和阳,既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终结。因为宇宙并不是从一个原始实在中逐渐演化出来的,宇宙的对立统一和动静变化,是一个永恒的无尽的过程(页97)。
程颐另一句名言是:“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周易程氏传·复卦》)《周易·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魏晋玄学的代表王弼把天地之心解释为“寂然至无”,程颐针对王弼等人说:“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而见天地之心。”(《遗书》十八)程颐此说是强调世界无绝对静止之时,运动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周敦颐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而程颐强调,在动与静二者当中,动才是更根本的,才能体现宇宙生生变易的根本规律。
程颐更言:“屈伸往来只是理……,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遗书》十五)所谓屈伸往来只是理,并非说理在那里屈伸往来,而是说,事物的屈伸往来、消长盈虚,乃是必然的规律。同时,事物的屈伸往来,又循着物极必反的基本法则,事物的运动状态发展到极点,就要为另一种相反的状态所替代,如从盛到衰、从生到死、从静到动、从治到乱等等。
程颐对“对待”亦非常重视,教科书《宋明理学》引用他说:“理必有对待,……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又引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页100-101)“理必有对待”和“理无独必有对”,不是说理在那里自己相对,而是说,有上就有下,有善就有恶,有阴就有阳,有是就有非,这都是自然的天理,普遍的法则。《宋明理学》概括说:“有一种现象,必然存在着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现象,对立是普遍的,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这种对立正是生生变化的根源,又是宇宙变化的基本法则。”(页101)程颐认为,只有真正理解这种法则的人,才可以称为“知道者”。
1.“物极必反”的思想在宋以前的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表现?
2.伊川《易传》中释乾卦曰:“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试以白话解说之。
3.试说明伊川“所以一阴一阳道也”的思想。
4.何谓“屈伸往来只是理”?
5.何谓“理无独必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