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有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南宋有朱熹和陆九渊;明代最有影响的是王守仁。理学中最主要的派别是程朱代表的“理学”派和陆王代表的“心学”派。
2.宋明理学的特点是:(1)为古典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2)肯定和丰富了古典儒家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3)发展了古典儒家关于心性的理论,以为儒家道德原理的内在基础;(4)提出并实践各种“为学工夫”,而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工夫(工夫即具体的修养方法)。
3.宋明理学主要讨论理气、心性、格致等问题,理学的范畴都是围绕着“性与天道”这个中心展开的。
1.韩愈提出的道统观念,他对孟子的特别推崇,以及他对《大学》的强调和表彰,是他对宋明理学影响最大的几点。
2.唐以前的儒家思想以关注伦理问题为主,对形上学、心性论、工夫论的讨论较少,而佛教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既多而且深入,这就使得中唐以后的儒者,为发展儒学和应付佛教的挑战,必须对佛教的讨论有所关注和吸取。如李翱,就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对性情的看法,发展了儒家的性情说。
3.韩愈所说的“道统”就是儒家的“道”的传承的系统;儒家的道,既指儒家的精神价值,也指儒家的一整套文化社会秩序;这个道的传承谱系是: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子(轲)。韩愈认为道的传承在孟子以后便中断了。
4.李翱的性情说主张的主要内容是“情因性而生,性由情而明”。性是情得以产生的根据,情是性得以外发的表现。情昏则蔽性,灭情则复性。情流于不善就妨碍了性的朗现,灭除昏昧的情才能恢复本性的清明。
5.韩愈更重视社会政治问题,李翱比韩愈更注重精神生活和精神修养的课题。韩愈很重视《大学》,李翱则更重视《中庸》。
1.胡瑗认为圣人之道有体,有文,有用。仁义礼乐是体,诗书史传是文,措之政教为用。
2.北宋前期的社会思潮的基本特点,一是崇道,即反对追求华丽的辞章(文),而要求恢复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二是尊经,贬抑时文,崇尚六经,注重对经典的“义理”的解释。三是排佛,继承了韩愈的做法,注重从政治、伦理上批评佛教。
3.中唐以后,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社会经济结构由贵族庄园经济转为中小地主及自耕农为主导的经济。中小地主及自耕农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成了士大夫的主体。因此,北宋前期的思想家多出身贫微,平民知识分子与六朝隋唐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的经历和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这使得它们的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态度以及一般思想倾向与士族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