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一 正統四年己未科施槃

正統四年(一四三九)己未科,廷對之士九十九人,狀元施槃,榜眼楊鼎,探花倪謙。

施槃(一四一七—一四四〇),字宗銘。直隸蘇州府吴縣(今江蘇蘇州市)人。狀元及第,年二十三,授翰林院修撰。翌年五月,以疾卒。

施槃廷試策見《正統四年進士登科録》及《皇明歷科狀元全策》。

正統四年三月己酉朔。庚戌,上御奉天門,策試舉人楊鼎等九十九人,制曰:帝王之道,具載諸經,孔子纂而成之。肇自唐虞訖於周,以爲萬世楷範,皆可舉而行。爰暨漢唐以來,賢智之君,景仰徽猷,遹遵彝典,用圖治寧,咸有稱述。當時賢人君子,出膺世用者,亦莫不獻忠效謀,以匡乃辟。考其致治成功,比之《詩》《書》所稱,則有所不及,其故何歟?洪惟我國家列聖相承,敦崇古道,以隆至治,巍巍乎其盛矣︕朕嗣大歷服,允懷繼述,夙夜匪遑,期與臣民咸躋熙皞。深惟謹始圖成,必有其要;推行之序,必有其宜。子大夫以明經登進,其於致君澤民之方,講之有素,必有實見,明著于篇,毋泛毋隱,朕將親覽焉。

(底本:《明英宗實録》卷五三。參校本:《皇明進士登科考》卷五;《皇明貢舉考》卷三;《皇明歷科狀元全策》卷四)

臣對:臣聞帝王之治本於德,帝王之德本乎敬,非德不足以爲治,非敬不足以成德。善治天下者,未有不本乎德;善修德者,未有不本乎敬。堯舜之所以公天下而躋世雍熙者,此敬也;禹湯文武之所以家天下而措世隆平者,此敬也。漢唐宋之君,所以不可與二帝三王齒而治不古若者,庸非此心之敬德有替乎?《易》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孔子曰:「爲政以德。」然非敬則德無以成,故又曰:「敬以直内,修己以敬焉。」

欽惟皇帝陛下,以聰明睿智之資,備剛健中正之德。曩在青宫,仁孝之聲,已播聞于中外。及夫嗣登大寶,不殖貨利不事遊畋,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日御經帷,講求聖學。臣有以知皇上誠大有爲之君,太平之治固已至矣。而皇上之心不自足焉,乃進臣等于廷,降賜清問,首稽帝王德見於治之實,次考漢唐宋治不逮古之由,終之以今日謹始圖成之要,推行後先之序,且以夙夜匪遑爲言者。臣又有以知皇上是心,即望道未見之心,誠國家生民之福。謹拜手稽首爲天下賀,願皇上永懷是心而不忘也。請因聖問所及而陳之。

臣聞天生斯民而必樹之君,聖人君天下而必本之德。聖人之德無他焉,敬而已矣。稽諸古,帝堯之欽明文思,克明峻德,而黎民有於變之休;舜之温恭允塞,由仁義行,而四方有風動之效。此二帝之以敬爲德而成治也。禹之祗承於帝,克勤克儉,而文命敷於四海;湯之聖敬日躋,克寬克仁,而彰信兆民。穆穆文王,緝熙敬止,是以純亦不已,而萬民咸和;執競武王,無競維烈,是以丕單稱德,而萬姓悦服。此三王之以敬修德而致治也。二帝三王敬以存心出治之道,著於《易》,寓於《書》,詠歌於《詩》。孔子有是敬,有是德,而無其位,從而删定係作,纂而成之,肇自唐虞,訖于周,以爲千載之準繩,萬世之楷範,誠可舉而行,可遵而守也。

歷周而下,言治者曰漢唐宋。在漢,則高帝以馬上得天下,不事《詩》《書》,而終雜於伯道;文帝則禮樂教化,謙讓未遑,而不純於王德。二君者,天資寬厚,雖有可稱,然皆未至於帝王之治。臣不欲爲皇上陳之也。繼之者,武帝之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善矣。然天資多慾,窮奢極侈,而海内虚耗。明帝尊師重傅,臨雍拜老,似矣。然天資苛薄,器度未宏,而吏事深刻。况當時輔治之臣,若蕭何之啓侈,陳平之任智,公孫之飾詐,桓榮之章句,其去唐虞三代之佐蓋遠矣。此漢之所以止於漢也。在唐,則太宗求賢納諫,崇儒講學,拳拳於《周禮》一書,固有志於三代之治矣。然大綱未正,而不免雜胡夷之風。在宋,則仁宗修明禮樂,仁厚風行者,昔人謂法堯舜惟法仁宗,信矣。然衆目未舉而不過爲因循之政。况當時輔治之臣,房杜之徒無能於禮樂,吕王之儔未純乎道義,其視唐虞三代之佐有間矣。此唐宋之所以止於唐宋也。

是則漢唐宋之所以不能上繼唐虞三代而稱善治者,政以爲之君者不能以敬修德,而爲出治之本;爲之臣者不能以敬格君,而盡輔治之要。雖皆景仰遹遵以圖至治,而卒無其實;雖欲獻忠效謀以匡乃辟,而未底其極。臣不欲以是望於盛世之君臣也。

伏惟天朝列聖相承,敦崇古道,以隆至治,巍巍乎其至盛,誠如皇上之言矣。皇上嗣大歷服,允懷繼述,夙夜匪遑。聖心之敬,與帝王敬以存心同一機,期與臣民咸躋熙皞,則聖世之治,必與帝王德以致治同一致。然猶詢臣以謹始圖成,謂必有其要;推行之序,謂必有其宜。臣愚不足以知此,然嘗聞《商書》有之曰:「慎厥終,惟其始。」「欽崇天道,永保天命。」又曰:「弗慮胡獲,弗爲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此則慎始圖終之要也。然約而言之,不外乎一敬而已。孔子言九經之序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論《大學》之條目有曰:「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則推行先後之序也。然約而言之,亦不越乎一敬而已。

夫敬者,一心之主宰,萬事之本根,千聖相傳之心法,帝學成始成終之要道。堯之允恭,舜之恭已,禹之祗承,湯之懋敬,文王之懿恭,武王之執競,此敬也;《易》之乾乾,《書》之精一,《詩》之思無邪,《春秋》之謹嚴,《禮》之毋不敬,此敬也。皇上誠能存此心之敬,而藴之爲德,以此德而達之於治,紀綱文章以此敬德而著,政教號令本此敬德而推。殆見治隆俗美,内平外成,三辰迭運而不失其宜,四時順行而不拂其序,山川鬼神莫不以寧,鳥獸魚鱉罔不咸若,可以爲堯舜,可以參天地,贊化育,而保天下之事備矣,繼志述事之道盡矣。《周書》有之曰「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程子曰「涵養須用敬」,此之謂也。

臣學不足以致君澤民,謹竭愚陋以獻。惟皇上采擇焉,則不勝幸甚︕臣謹對。

(底本:《正統四年進士登科録》,影印明正統刻本,天一閣選刊。參校本:《皇明歷科狀元全策》卷四) CLZHzwevlD2fQJKSfkM8PlnAHsW8/5RY0GC7NEgZiAZInuqQpDjE9b8Wp8YLVa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