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南北朝诗文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晋宋之际,山水诗代替了玄言诗,是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变化。

在中国士大夫的观念中,山林是与仕途对立的。山林作为隐士避世的处所,很早就被士大夫向往着、吟哦着了。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不论在朝、在野,大都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这样,山水描写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南渡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世族地主到处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们的玄言诗里便出现了山水诗句,借助自然山水来表现老庄的哲理。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去,山水的成分逐渐增加,东晋后期谢混的《游西池》等少数诗篇,便已集中地刻画山水景物。宋初,谢混的侄子谢灵运由于政治上失意,便优游山水,并写作大量山水诗发泄其愤懑。这些诗虽然还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但山水的描写终于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此外,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加深,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出现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再加上南渡后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江南秀丽的山水。这样,山水诗就很自然地产生出来。

山水诗产生以后,随着各个时代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而与各种社会思想、社会生活相结合。游宦、行旅、别离等等内容都可借山水的描写来表现。这就使山水诗成为诗人们经常写作的一种诗歌作品了。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世族大地主,是谢玄的孙子,十八岁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宋初刘裕采取压抑世族的政策,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心怀愤恨。《宋书·谢灵运传》说:“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又说:“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永初三年(422)出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一年后索性归隐会稽郡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大建别墅。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命修《晋书》。每称疾不朝,“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元嘉五年归始宁,“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文帝命为临川内史,后因谋反被杀。

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在他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诗里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他的山水诗大都带着孤清、闲适的情调。但有不少诗句生动细致地刻画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情调开朗,给人以清新之感。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突出暮春时节山野间绿、白两种色调,构成一幅素净、柔和的图画。诗人没有涂抹万紫千红,只用绿野做底色,白云做点缀,抓住春天那充满了阳光、洋溢着生命力的特点。王维《新晴晚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也是借助白、绿两色构成图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他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之写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之写冬,“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之写暮色,以及“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过白岸亭》)之写春等等。这些诗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谢灵运的诗歌有着极高的描摹技巧。虽然西晋陆机等人已经开创了“缀辞尤繁”的“繁缛”诗风,但是由于谢灵运的诗歌题材扩展到了他身处其中,细致地观察和感受过的自然景观,因此对意象的描画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其重要表现是诗歌的写实性和新颖性。为了再现他所见到的山水之美,谢灵运在使用准确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以外,也非常注意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如句式、用典、词语搭配等等。他在创作《登池上楼》时“竟日不就,忽梦见(谢)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南史·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的轶事,反映出他苦思求新的创作状态。因此,虽然他的诗中有着“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种堪称汉魏典型句式的诗句,但很多名句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说他以描摹来写实的作品开创了一代新诗风,使得五言诗从汉魏诗体向晋宋诗体转变的话,那么他高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之处,则在于他在能够以不遗余力的雕琢,达到一种清新可喜的意趣。他善于以颜色的对比、视角的变换、动静的搭配等,描绘出生机盎然,如在目前的山水画卷。这正是其作品最为人称道之处。刘宋时的汤惠休曾评价谢灵运和颜延之的诗风,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诗品》卷中“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条引)而沈德潜则将谢灵运与陶渊明进行比较,曰:“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说诗晬语》卷上)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两位同时代的大诗人,所代表的是不同的时代风尚与审美意趣,可以说是在诗运转关之时分别起到了承前和启后的作用。当然,谢灵运的作品中仍有不足之处。他的诗虽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诗品》卷上),但结构上却不免雷同,往往是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总是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写景部分又往往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像是一篇篇旅行日记。此外,由于追求新奇,他的诗句中也颇有一些生硬晦涩之处。谢诗的不足,在南北朝时就已经被人注意到,然而,正如锺嵘所说:“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在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齐梁之际,锺嵘将谢灵运列为进入南朝之后的唯一一位上品诗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以细致地刻画达到巧似。雕琢多、偶句多、形容多,不免流于烦冗堆砌。陶渊明写自然山水用白描手法,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而在谢灵运的山水诗里,情和景是割裂的。刘勰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沈德潜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说诗晬语》)谢灵运就是这种诗风的代表。 p4SCR7iZawNC+J/N+JcDhT9mZDEbqVUdBPOi0MnYYIkaxMfiZWkhH1kwRJbmDp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