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他都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如“种豆南山下”(《归园田居》)、“今日天气佳”(《诸人同游周家墓柏下》)、“日暮天无云”(《拟古》其七)都明白如话。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得它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锄头、豆苗、桑麻;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常常的东西,一经诗人的笔触,就会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譬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和郭主簿》其一),写他夏日闲居的恬适,“贮”字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在这里却极其新鲜,好像凉爽的清阴全都贮存在林下,随时可以汲取一样。南风也很体贴人意,及时吹来撩开人的衣襟。“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和一束照明的荆条,但出自诗人笔下便显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他生活的简朴,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多么富于生活气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十个字便把雪的轻柔表现了出来。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陶诗淡,却淡得有味。陶诗并不是不讲究技巧,而是不露一丝雕琢痕迹,这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苏东坡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诗林广记》前集卷一)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诗话总龟》前集卷九)葛立方曰:“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韵语阳秋》)都是中肯之论。

二 情、景、理的统一

陶诗大都是抒情的作品,诗人的感情像一股泉水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陶渊明决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追求形似。他笔下的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那在南风吹拂下张开了翅膀的麦苗,陪伴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以及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无不富于情趣。

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体现着陶渊明自身的性格,通过它们表现了自己的坚贞孤高的品格和爱好自由的感情。特别是菊花,由于他的爱好和描写,在后人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陶诗常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的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以上见《杂诗》其一、其二);“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以上均见《丙辰岁八月于下潠田舍获》);“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以上见《饮酒》其五、其八);“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这些诗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意味隽永。 4lnt/aSSlxkFkhCAEzM0B3hxMOWGC+8iJaazyb7F8x2yu2Mb75OGLHCBW449HMS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