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源远流长,学界耳熟能详的早期传播者有马可·波罗、利马窦、理雅各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被率先外译,奠定了西方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相比儒家思想而言,西方对道家思想的关注虽然在时间上要远远晚于儒家,但在外译数量和流传广度上却后来居上。1842年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首译《道德经》以来,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现已有西方译本600多种,涉及30多种语言,其中英译本超过200种。在这若干版本中,绝大多数为汉学家所译。但似乎除了汉学家争先恐后地在大学教学大纲和书店的书架上保留一小部分主题之外,西方世界对道家思想了解甚少。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对于大多数西方批评家来说仍是一个“难解之题”。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环境危机促使美国学界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寻求可供替代的观点。在该背景下,与西方思想相异的东方思想和东方文化自然成为率先被考察的对象。许多环保主义者对亚洲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进行了考察。西方学者和学生开始研究如何使道家思想与现代问题相关,道家与西方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空前融合。笔者于2017至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期间,也惊奇地发现街角各色书店中各种道家期刊随处可见,市区中也常见各种道家团体的活动中心,甚至斯坦福校内就有道家冥想中心和道家团体组织的活动,学校周围在山景城附近也有两家较大的道家活动中心,类似机构在旧金山市内唐人街附近更是屡见不鲜。西方对道家的迷恋也许在互联网上比其他地方更为明显,随手在谷歌网站搜索,会发现“道家的和平生活秘诀”“西方形式的道教教义”“道家思想与团体”“道家美学”等类似主题的运营良好的网站。道家的影响还令人意想不到地出现在一系列西方活动中,如总统的致辞仪式、诗人的葬礼、新人的婚庆……

传统汉学界对美国大众对于道家思想的热情要么冷眼旁观,要么严词批评。诗人史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和科幻小说家厄苏拉·勒古恩(Ursula K. Leguin)都翻译了《道德经》,他们的大众化译文为传统汉学界所诟病。罗素·柯克兰(Russell Kirkland)将他们形容为“自我放纵的通奸者,他们通过发布《道德经》的伪译本来欺骗公众,却没有真正阅读其原文中的原文”。 这些非汉学家翻译的《道德经》也被认为是“不知所言”的“伪翻译”。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大众对于道家思想的接受促使汉学界以外如环境哲学、生态批评、文学等领域的学者对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进行认真思考:数千年前的老庄文本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当代西方理念相结合?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这些文本的类比和隐喻是否与现代生态理念有关?学习古老的中国智慧是否能够有助于解决当代生态危机?

本书是笔者国家社科基金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运用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方法,从生态文学视角来看待20世纪中国道家思想在美国的接受,并借此探讨道家思想的现代生态价值。20世纪中期开始,道家思想开始在传统汉学领域之外崭露头角,深层生态学和生态女性主义以不同形式将道家思想与各个理论联系起来,鼓励读者批判地看待当前世界环境保护的议题。中国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无为、整体论、阴阳融合等自然观在西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以生态批评理论和体现现代生态意识的文学为文本,探讨深层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以及具有生态意义的代表性作品如何用中国道家思想来挑战西方传统、反思和批判现代技术文明,就变得很有意义。同时,对道家思想的生态美学内涵进行挖掘,会便于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如何能在生态危机下重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重新构建生态、审美、政治等有关问题。

拙著比较、研究了道家思想与深层生态学等当代西方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文学文本,试图发掘道家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参与当代国际生态学术对话。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三章关注道家思想与美国生态批评理论的比较分析,第四、五、六章分别选取戏剧、诗歌、小说三种体裁来探讨中国道家思想对具有生态意义的文学作品的影响。

第一章“文化传统与普世环境伦理”,分析从林恩·怀特到罗尔斯顿,对“东方能够帮助西方认识自然的价值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从消极到否定,如何成为处理环境危机的一个障碍。由此而起的对基督教的辩护制约了亚洲比较环境伦理学在西方的发展。但与之相对,铃木大拙、艾伦·沃茨、李约瑟、卡普拉以及其他生态哲学家和生态文学家试图在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寻找替代性参考框架,来促成环境意识的兴起和环境主义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展开了道家思想的生态研究,探讨文化传统的普世意义。

第二章“契合与差异:道家思想与深层生态学”,探讨凝聚了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道家思想如何影响并呼应了现代西方的深层生态学理论。此章主要从“内在价值”“生态中心主义平等”“自我实现”等深层生态学的关键论述出发,在《道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等道家经典中找出意蕴神似的表述,比较二者在本体论、自然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契合之处与细微差别,提出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人类中心主义更深层的哲学根源是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客二分对立思维。而道家思想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跳脱出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主客二分对立思维。

第三章“交叠与印证:道家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伙伴伦理”“雌雄同体”与“交叠性”观点与中国道家思想中的“物我同一”“知雄守雌”和“无中心主义”观点高度一致。通过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本章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与道家思想相通之处,既用道家思想为生态女性主义加强哲学理论基础,也借生态女性主义为道家思想在全球生态危机的当下找到现代落脚点,更从中西理论结合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当今的全球生态危机和其他社会问题,为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想借鉴。

第四章“痴迷与误读:尤金·奥尼尔戏剧创作中的道家思想”。“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因为个人成长经历和妻子卡洛塔及朋友的影响,痴迷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并在戏剧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道家元素,体现了一些重要的道家观念。本章追溯奥尼尔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分析奥尼尔剧作中体现的循环回归、阴阳和合、齐物论等道家思想,并指出奥尼尔对道家二元统一辩证法和自然无为等思想不同程度的误读,全面总结奥尼尔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与偏差,有利于客观评价奥尼尔在这方面的成就并展现道家思想在“东学西渐”的过程中对西方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接纳与变异:道家思想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被誉为“当代梭罗”和“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的加里·斯奈德20世纪50年代曾是“垮掉派诗人”(The Beat Generation)的一员。但是与其他垮掉派诗人堕入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现代文明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绝望地“嚎叫”不同,斯奈德回归自然的怀抱,并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寻找出路。可以说斯奈德更具探索和进取精神,他深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对体现道家精神的诗歌和绘画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道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斯奈德生态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第六章“审美与政治:勒古恩的科幻生态之‘道’”。本章首先对西方勒古恩研究中对“道”的低估进行重审,认为西方科幻研究中长期缺乏对生态与道家思想的重视,低估甚至否认勒古恩的生态之“道”。继而援引中国生态美学观,探究勒古恩如何将中国道家思想纳入其科幻书写,提出了富有批判性的生态思考,同时对西方科幻小说传统和西方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发起挑战。本章通过对勒古恩生态之“道”进行价值重估,来探讨道家思想的生态视野。美学与政治互为表里、二元交融,在勒古恩科幻小说的生态视野中得以集中呈现。本章还探讨勒古恩生态之“道”的审美与政治双重意义,并尝试借此丰富道家生态美学的批判性内涵。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一个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0世纪中后期中国比较文学的重新崛起,21世纪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顶层设计,都是适应时代要求而发生的。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广泛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如何挖掘中国传统的现代普世价值是当代学者致力的研究方向。鉴于此,真诚地希望拙著能够为国内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9FbYaAdFrNsCycz7thy72jDcriNAPthOGgWjM5pzVqgGoEgz69B8kIfnURl8/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