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

语言、思维与现实

什么是语言?最常见的定义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个定义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自然不错,但没有涉及语言本身的构造和性质,因而也难以说明它何以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根据对语言性质的认识,将它定义为人类认知现实的编码体系,或者简单地说,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为什么?用语言进行交际,实质是人们交流对现实的认识,协调彼此在适应环境、征服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行为,以期取得最佳的成效。这里所说的现实、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语言这三方面的关系,大致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说明:

现实——语言·思维——现实

公式两端的两个“现实”不是一个东西。第一个“现实”是纯客观的存在,或者说,在语言产生以前就存在,它的性质和规律是通过无穷无尽的表面偶然性表现出来的;第二个“现实”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已能从无穷无尽的表面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的规律,说出“现实”是什么。“语言·思维”是联系两个“现实”的桥梁,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对现实的认知。

语言对第一个“现实”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编码,就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音与某一类现实现象结合起来,“编”成语言的“码”,使之成为这类现实现象的符号。比方说“人”这一类现实现象,它的特点是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汉语用rén这个音去表达,于是人们一听到rén就知道它的意义是指“直立行走、会说话、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因而这种音义结合的“码”就成为“人”这一类现实现象的符号。汉语中如“天、地、山、水、狗、马、车、跑、跳、叫、桌子、苹果……”都是这一类的“码”,是某种现实现象的符号,用以指称现实中的具体现象。人们将这种“码”的集合称为“语汇”或“词汇”(现在一般多倾向于用“语汇”)。至于这些“码”如何“编”成话语,进行交际,那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归根结底,实质上都是现实规则的反映,例如“猫、狗”等有生命的事物能够“跑、跳、叫……”,因而可以组成“猫叫(了)”“狗跳(了)”这样的简单句,而“天、地、桌子、苹果”等无生命的事物就不能与“跑、跳、叫”这一类表行为动作的“码”组合,“叫天天不应”似乎“天”可以与“叫”组合,其实这里的“天”是拟人化了的。所以语言的“码”和组“码”造句的规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现实规则的制约,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现实规则的投射。这种规则人们一般称之为语法。不同语言接受这种投射的方式千差万别,因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但尽管如此,由于人类共同生活于同一个地球,面对的现实是相同的,不同的语言都是对同一现实的编码,因而在这种千差万别的结构中也隐含有共同的结构原理,可以对“差别”进行转换,不然不同语言之间也就很难通过翻译进行交流了。

语言对公式中的第二个“现实”来说,可以简单地说是用码,就是人们用语言去认知现实,复原和揭示隐含于现实中的规律。用码也属于编码的范畴,但是为了区别于语言和第一个“现实”的关系,这里使用“用码”这个字眼儿。用码就是说话,表达对现实的认识,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就在于这种“用”,使之成为人类适应和改造现实的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说话的行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想说就说;说出来的话无穷无尽,不可计量,但是说话时所用的“码”和遵循的语法规则是有限的。几千个常用的“码”(例如汉语1500-2000个常用字)就能应付日常的交际,至于组“码”的规则数量就更少了,现在语言学著作中经常谈到的就只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各种各样的句子基本上都是这些基本规则的灵活运用。比方说下面的几个句子:

小王看书

妹妹读报

哥哥抽烟

猴子吃花生

叔叔开拖拉机

大水冲了龙王庙

……

这些不同的句子实际上就是同一条规则的运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以有限生成无限,用有限的规则造出无穷的话语。语言的奥秘就在于此,语言学的目标就是要揭示这种以有限生成无限的奥秘,把有限的规则找出来。

“现实——语言·思维——现实”这个公式,如果说前半段是将现实转化为语言,使之成为现实的编码体系,是一种质的飞跃,那么公式的后半段,就是人类如何用语言去认知现实,揭示现实的规则,就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飞跃,可以为改造和征服现实开辟前进的道路。可以设想一下,人类要是没有语言,那就无异于生活在黑暗中,只能是现实的奴隶,无法成为现实的主人。这一公式中的“语言”和“思维”处于等同的地位,因为“编码”与“用码”一定需要有思维能力的主体去实现,这就是人,或者说,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其他动物没有这种能力。不妨比较一下,人的能力为什么比其他的动物强?而且是不知道强出多少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有语言,会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一般动物的叫喊在同类物种中虽然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表示暴怒、惊恐、警告、觅食、求偶等意思,但这不是“码”。为什么?因为“码”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装配自如,能以同样的意义重复使用,服从一定的规则灵活组配,以生成表达不同意思的语句,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还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例如“人”字,它是汉语中的一个“码”,可以和其他的“码”相组配,构成如“人才、人品、人格、人民、人工”等,也可以从这些组配的构件上拆下来,再和其他的“码”相组配,构成如“工人、男人、女人、美人、主人、旁人”等。什么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这种“码”,完全取决于交际的需要,不受什么特定时空条件的限制。一般动物的叫喊虽然也能重复使用,但不能作为一种“码”与其他的“码”进行灵活组配,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些叫喊都是受当时当地的刺激引发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向同伴告知发生于过去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只有人类才能用“编”出来的“码”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翱翔于丰富的想象,思想驰骋到哪里,它就能如影随形地跟随到哪里。人类的语言和其他动物的叫喊为什么有这些根本的区别?就是由于人类具有对现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所以,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非洲有一个民族的语言很有意思,把新生的婴儿叫作kuntu(物),到孩子学会了说话才把他叫作muntu(人)。这种现象鲜明地反映出这种认识。

语言的结构框架

“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这个定义可以将现实与语言的关系形象化地展示为:

这是一个示意图,大意为:语言的结构,纵横都可以粗略地各分两层。纵向两层是语音和语义,其中语义是现实规则直接的投射和临摹(iconicity),但它需要借助于语音才能表现出它临摹的状态和结果;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结构,任何时候它们都相互依存,结合在一起,缺少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无法存在。至于语音和语义如何结合而生成语汇的结构单位和语法结构的规则,不同的语言各有自己的“高招”,因而形成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上图中的箭头意为语言规则是现实规则的投射或临摹,突出语言是现实编码体系的性质。语音、语义两层由实线分开,意为它们是界限清楚的两层;语汇、语法两层用虚线分开,意为其间的界限比较模糊、灵活,不同语言的特点在这里表现得最为清楚。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分层纵横交错、相互制约,即语音、语义及其相互关系寄生于语汇和语法,而语汇和语法的规则也受制于语音、语义及其相互关系;语言学固然可以将某一层次的现象抽象出来进行研究,但脑子里一定要有它与其他结构层次的关系的观念,不能将这一层次的现象绝对化,进行孤立的研究。

前图是对语言结构的粗略分层,用以解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其实,每层还可以细分,至于如何分,则取决于研究的目的,这里不再讨论。我们了解了语言的性质,就可以进一步讨论语言各结构层之间的关系了。 uMGNSGtQWAwWtgQriE0tMT8IZxYQ6coR6TBfwMNZJaNbIt9l2KrO4ADR+Wa2tQH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