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语音

语音的最小结构单位:音素和音位

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语音至少得有一个音节。汉语是一个字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虽然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大量表达一个概念的字组,但基本格局未变,仍然是一个音节一个字。音节在汉语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音节由若干个语音结构成分的组合构成。这种构成成分称为音素。什么是音素?一个音发出来,有高低、长短、轻重的差异,形成音高、音长和音重。汉语的声调是音高的差异,英语的重音是音重的差异,英语beet[biːt]和bit[bit](方括号是用来表示国际音标的专用符号)中间的元音是音长的差异。但是,两个音的音高、音重、音长即使都一样,例如汉语的“啊”(α)和“衣”(i),人们也能清楚地感到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音,为什么?因为它们的音质不同,“啊”的发音,开口度大,舌位低,而“衣”的发音开口度小,舌位高,因而发出来的音的音质不同;“比”(bi)和“底”(di)的音质也不同,区别在于第一个音的发音部位不一样,“比”是双唇音,“底”是舌尖音;“帮”(bαng)和“方”(fαng)的第一个音的差异是发音方法的不同,前者闭塞,后者摩擦,也是音质的差异。所以,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音质。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俗称语音四要素,而音素就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用以构成音节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一个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的语音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α),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构成,如“他”(tα)、“三”(sαn)、“端”(duαn)等。

音素是基于人类的发音生理而确定的。同一个音素,比方说[p],它是一个双唇闭塞音,对所有的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它在不同语言中的作用却可以很不一样。例如,汉语的[p]和[p h ](“ h ”表示送气,拼音方案分别写作b和p)能区别意义,因为“包”和“抛”就是因[p]和[p h ]的差异而形成两个不同的字音,而英语的[p]和[p h ]就没有这种区别作用。这种在具体语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我们称为音位,就是说,音位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那么,一个音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个音位呢?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发现一种语言的音位呢?依据替换的原则:某一语音组合环境中的一个音素,如果替换以另一个音素就能生成另一个字音,那它就是该语言的一个音位。比方说,汉语同一阴平声调的音节duαn,d的位置如替换以t,就生成tuαn(湍);如替换以g,就生成guαn(关、官……);如替换以k,就生成kuαn(宽)。鉴别音位的替换的方法很重要,替换后生成另一字音的,就称为“对立”,语言中相互有对立关系的音素构成不同的音位,如上述的|d||t||g||k|就是汉语中四个不同的音位。音位由音素充任,它们的区别在于音素只关注音质的纯自然的性质,同一个音素,例如国际音标的[k],不管它在哪一个语言,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舌根不送气闭塞音,而音位所关注的是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是不是和其他音素具有对立关系、是不是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音位的研究以音素为基础,但需要将音素纳入区别性功能的体系中去考察,因而相互间也会出现一些不一致,就是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这个[k],它在汉语中是一个独立的音位(汉语拼音写作g),而在英语中就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因为它只能出现在s的后面,如sky的[k]的读音与key的[k h ]不一样,前者发音的时候不送气,后者送气,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但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不同,相互呈互补的状态。鉴别音位的对立的原则是从两个音素的相互关系中去把握每一个音素的性质和特点,犹如数学符号“+”和“-”,每一个符号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显出它的价值,孤立的一个符号就没有什么意义。这是分析语言结构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发现和运用使语言学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音节

音素的线性组合所构成的语音结构单位就是一般所说的音节。音节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说,音节是最小的听觉单位。音素如何组合为音节?有什么规律?汉语的音节结构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说明。请看:

音节结构呈现出层层二分的状态。如以“光”的语音guāng为例,它是表达概念的一个音节,其中α上的“-”代表高平的阴平调。guαng是由声、韵母组合而成的音段,其中g-是声母,-uαng是韵母;-uαng中的-u-是韵头,或叫介音,-αng是韵,也叫韵脚,作诗押韵只要押这个“韵”就行,不必管韵头;αng中的-α-是韵腹,-ng是韵尾(两个字母的组合表示一个音素[η])。这里的每一个位置只能填入一个音素,这是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不过其中的韵头(介音)和韵尾可以不出现,例如“巴”(bā)就只有声母、韵腹和声调,没有韵头和韵尾。

韵头和韵尾是汉语音节结构的两个很有特点的位置,因为能在这两个位置上出现的音素有限,而且很有规则。能在韵头位置上出现的只有-i-、-u-、-ü-三个音素,因而形成现代汉语音节结构的四呼:以-i-为韵母或韵头的叫齐齿呼(如“鸡、家、叫……”的读音),以-u-为韵母或韵头的叫合口呼(如“古、土、短、光……”的读音),以-ü-为韵母或韵头的叫撮口呼(如“与、女、娟、群……”的读音),没有这三个韵头的就叫开口呼,如上述的“巴”的读音。韵尾也有类似的特点,能在这一位置上出现的音素也有限,也很有规则,只有-i、-u、-ü,-m、-n、-ng和-p、-t、-k三类音素,形成阴声韵(无韵尾和以-i、-u、-ü收尾的韵母)、阳声韵(以-m、-n、-ng收尾的韵母)和入声韵(以-p、-t、-k收尾的韵母)。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韵,也没有以-ü收尾的阴声韵,粤方言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三类韵母的结构;有些方言的入声韵的韵尾-p、-t、-k已合流为一个喉塞音。四呼和三类韵母的结构是汉语音节结构的重要特点。

声、韵、调是汉语语音的结构单位,是音韵学的术语,元音、辅音是普通语音学的术语,两套术语的性质不同,不要将它们混为一谈;声母、韵母或声、韵虽然都由音素或音素的组合构成,但汉语社团只讲声、韵、调,不大关注音素;即使声、韵只由一个辅音或一个元音充任,也要按它们在音节中的位置,称为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之类。人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两套术语的关系和区别。

英语音节结构的特点不同于汉语,像英语的strict(严厉的,精确的),元音前有三个辅音,元音后有两个辅音,这样的音节在汉语里是找不到的。不同语言的音节尽管有不同的特点,但隐含有共同的结构原理。这可以从生理和物理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从生理上说,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就有一次紧张,先增强,后减弱;紧张的最高点叫作音峰,通常都落在元音上,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作音谷,那就是和下一个音节的分界处。如果从物理特征上去考察音节结构的原理,它的音理与生理的紧张说相平行,就是音节以元音为核心,核心前的音素的响度渐次增强,核心后的音素,其响度渐次减弱。这两种理论总结出来的音节结构原理完全相通,那就是:音节以元音为核心,元音前的音素的紧张(生理)或响度(物理)渐次增强,元音后的音素的紧张或响度则相反,是渐次减弱;处于同一紧张或响度阶段的诸音素称为复辅音或复元音,如上述英语的strict,str-处于紧张或响度增强的阶段,-ct处于紧张或响度减弱的阶段,因而都是复辅音。现代汉语的音节没有复辅音,但有很多复元音,例如“怪”guαi的-uαi。汉语音节的核心都落在韵腹的元音上。

音节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汉语与印欧语的最大差异就是音义关联的强制性,使每一个音节都能独立地表达意义。这一关联使汉语的音节具有强烈的封闭性特点。一个音节,不管是单念,还是和其他音节相组合的连念,它的前后界限都是非常清楚的,不允许因连音而发生混淆。比方说,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出来的fαngαn,这是两个音节,但可以是fαngαn,也可以是fαngαn,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是“方案”,后者是“反感”。为区别计,汉语拼音方案专门为此制订了一个隔音符号“̓”,把音节隔开,使每一个音节都能呈现出清楚的封闭性特点。这样,“方案”的读音需要拼写成fαng̓αn,而“反感”拼写成fαngαn就可以了,不需要隔音符号,因为元音是音节的核心,其前后的辅音都需要依附于这个核心,因而g自然就近依附于第二个音节的元音α。比较英语的音节,它就没有这方面的特点,一个词的音素可以因语素组合的差异而归属于不同的音节,例如“αpt~αptitude(聪明的,敏捷的~天生的才能或技巧。空格代表音节界限)”,下划横线的音素在“~”号前后的音节归属不一样。即使是由不同的词组成的语流,元音的核心作用也可以打破原来的音节界限,进行新的组配,例如英语的a pear and anapple(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在连读时听起来就如a pea(r)-ran-da-na-pple;aname和an aim的读音也一样,听起来都是[əneim]。英语的音节为什么缺乏像汉语那样的封闭性特点?原因就是语义对它没有强制性的制约作用。

音节在汉语和印欧系语言中的地位是有差别的,因为它在汉语中是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字)的语音形式,而在印欧系语言中它与任何一级结构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都没有强制性的联系;只有把若干个音节组合起来,直到能表达一个概念,组合才到了头,并以重音为标志,表示这若干个音节的组合是词的语音形式。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中国传统语言学才早就对音节有透彻的研究,为现代语言学的音节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参照点。

音系

一种语言的语音是一种严密的系统,简称音系,由语音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规则构成,例如汉语的音系就由声、韵、调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规则构成,具体表现为音节中声、韵、调的组配规则。

音系是一种层级系统,犹如套盒,一层套一层。赵元任先生编著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头三页是音系基础字,就是让大家通过这三页基础字的调查,弄清楚一种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现代汉语词典》后附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韵母表和声调符号就是汉语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这些都是汉语音系的子系统。现以韵母表为例,看看这一子系统的大致情况:

这是根据开、齐、合、撮四呼的结构而排列的韵母系统的矩阵。同横行的韵母同韵腹,同竖列的韵母同一呼。要描写汉语音系的结构,列出这样的矩阵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点不能马虎。进一步的描写就是声、韵、调的配合,我们可以以α,iα,uα韵为例,以见一斑。

每一个韵母都可以画出这种声、韵、调的配合表。这是对汉语音系的一种最形式化的描写。传统的等韵图就是用汉字对音系的a ia ua韵的一种描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音系的观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表中有的格有字,有的格无字;有字的格说明这种声、韵、调的配合是现实的字音结构,表中的字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无字的格说明现实的语言中没有这样的音节结构。不要轻视无字的空格。从音系结构来说,不管有字的格,还是无字的格,他们都符合汉语音系的声、韵、调的组配规则,区别只在于有字的格是现实的字音结构,而无字的格是潜在的字音结构,只要交际有需要,人们会毫不犹豫地用来造字。象声字和借字往往是填补空格的“先锋”,表中gα,kα,hα几个音节的字和阴平的chuα(欻)、上声的diα(嗲)就是这方面的很好例子。语言是要发展的。表中的空格,有些是因语言的演变而留下来的,例如ziα[tsia]、ciα[ts h ia]、siα[sia]这些空格,原来都是有字的,如中古的时候“姐”读[tsia]、“且”读[ts h ia]、“写”读[sia];有些虽然现在还没有字,不是现实的字音,但一旦有需要,人们也会用这些空格的音来表达新的概念的。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音系的结构隐含着很大的弹性,可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际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声、韵、调配合表

续表 YRK7rQKj09PdL6IZnCy4OJL7zwcSidEpWLcCL4hj9VniqWl5ueQzPLc7dg5AY2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