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定制度自信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从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遵守和执行三个方面,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机关事务工作为机关运转和政务运行提供资金、资产、资源和服务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领悟《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推进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更好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标准。为此,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治理思维、治理理念,把机关事务工作放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去认识、去定位、去谋划,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提升机关事务保障和管理效能,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提高施政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保障党政机关运转,因此必须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近年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党组牢牢把握政治机关这一根本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定局党组《关于加强政治建设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关于加强政治建设 创建“模范机关”的实施措施》,并抓好贯彻实施,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了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驻京(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清理规范等重点改革和专项工作,牵头起草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等管理制度,着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在促进党风政风转变、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党的建设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责任担当、工作落实和制度执行,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始终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的思路举措,推动理论武装向广度深度拓展,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抓实抓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办公用房保障、中央国家机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始终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大力践行忠诚、为民、务实、奉献、创新、效能、节约、廉洁等党的初心使命对机关事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二、着力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机关运行保障资源的管理模式和配置方式,直接反映了机关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对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有着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履职担当、开拓进取, 围绕中心和大局 ,着力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办公用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改革项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了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办公用房清理等一系列中央交办的重点工作和专项任务,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体现站位、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聚焦服务保障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理顺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手段,推动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引入先进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优化经营结构,着力保障各级党政机关规范高效运行,保障干部职工基本工作生活需要。 统筹行业建设 ,牢固树立全国机关事务系统“一盘棋”思想,构建更为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指导关系。经过本轮机构改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立了机关事务管理部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机构整合、职能优化,初步实现了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实践证明,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基础,对机关运行保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资源、统一调度、集约使用、高效处置,能够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效率效能。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过程中,按照中央要求,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新组建部门不再设立单独的后勤服务机构,由国管局统一提供后勤保障。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新新组建部门后勤保障模式,按照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的原则,为部门提供4大类16项后勤服务,有力保障了部门平稳有序运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充分肯定,指出这种模式既精简了机构人员、节约了行政资源,又规范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工作效能,是后勤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坚定不移推动集中统一管理。下一步,中央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机构精简、职能优化,管理内置、服务外购,统分结合、保障有力,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系。 聚焦 加强集中统一管理,依法确定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落实职责任务; 推进 后勤服务社会化,合理确定后勤服务范围,加大购买后勤服务力度,切实保障后勤服务经费; 精简 优化服务中心,严格规范、归并整合机关服务中心,稳妥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提升 保障管理效能,提高机关事务法治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绩效评价。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机关事务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后勤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机关事务管理新格局。

三、大力推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是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对于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具有整体性、变革性、重塑性作用。标准化,让优秀的管理理念、模式、技术和产品可复制、易推广、更规范,便于借鉴、传承和整体提升;信息化,可以拓展管理半径,扩大管理范围,提高管理精度,减少人力消耗,降低管理成本。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机关事务工作实际,总结提出了“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着力抓顶层设计、抓统筹规划、抓试点示范、抓成果运用。标准化方面,在全国组织开展两批22个标准化试点,指导推动各地区出台113项地方标准,成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标准化实施效果逐渐显现。信息化方面,29个省完成了公务用车“全省一张网”平台建设,18个省初步建成办公用房管理系统,19个省建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智慧后勤亮点频出,新媒体应用越来越普遍。

因此,要继续落实好“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以标准化、信息化赋能机关事务管理实践,推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更富质量、更有效能。坚持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着力研究标准、制定标准、健全标准、执行标准,大力推进国家标准立项,编制《机关事务管理基础术语》《机关办公区域物业服务监管评价规范》,加强标准形式创新和标准实施监督,逐步实现按标准管理、依标准保障、照标准评价。依托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加强对各地区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规划、统筹谋划、指导协调,确保完成《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目标任务。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水平,推动实现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智慧化。部署运行全国机关事务数据直报系统,整合建设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综合服务保障平台,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一网通办。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智慧机关、智能社区建设,以技术革新推动管理创新。加快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编制机关事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标准规范,统一数据标准、系统接入标准和业务流程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构建“全省一张网”提供技术支撑,探索建设全国“机关事务云”,逐步实现机关事务管理“全国一张网”。

四、加快完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法治建设,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是实现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促进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既包括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法律,也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包括一系列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还包括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和机关文化。实践中,近年来机关事务领域制度建设的力度、速度、效度明显提升,中央层面相继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机关事务系统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诚然,对照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建设还有一定差距,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规范机关运行保障的“四梁八柱”。

第一,要加快推进机关事务立法。以法律形式对机关运行保障管理作出规定,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举措。机关运行保障涉及人、财、物,保障对象涵盖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保障的效果效能既影响机关自身运转效率,也辐射政务运行质量和公共服务能力。只有坚持依法保障、依法管理、依法服务,依法确定各方的职责、权益,才能实现保障的均等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按照《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安排,加快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过立法明确机关运行保障管理职责、体制机制、基本制度、保障事项,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逐步实现机关运行成本可控、质量提升、绩效可比、监督有力。

第二,要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围绕机关运行和政务保障要求,逐步完善资产、资源、资金统筹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集约管理的配套制度,形成以机关运行保障法为统领、以综合性法规及专项法规为主干、以规范性文件为延伸、以各类技术标准为支撑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

第三,要强化制度执行,把遵法、信法、守法的理念、思维、原则贯穿到保障和服务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培育机关运行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和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扎实抓好节约型机关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提高保障和管理效能,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们着力健全完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在办公运行、会议差旅、公务接待、政府采购、后勤保障等方面行简约、倡俭朴、戒奢华,严格控制机关运行成本,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组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评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600多家示范单位、180多家能效领跑者、3万多家节水型公共机构。2018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41.57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9.29千克标准煤,人均用水量23.04吨,较2015年分别下降7.9%、6.1%、9.1%。干部职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机关节俭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守节用裕民之道,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落细,着力降成本、压开支、提效能,集约使用资金,统筹盘活资产,节约能源资源,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尽可能小的成本,做好机关运转和政务运行保障。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考核和质量评价,逐步实现机关运行成本核算科学化、开支标准化、效益最大化。

2020年3月,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争70%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要以节约型机关等示范单位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食堂、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持续做好机关节水、节电、节粮、节纸、垃圾分类等工作,引导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归根结底靠的是人的能力、水平、作风,靠的是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近年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抓好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着力提振精神状态,激励担当作为。针对机关事务系统工勤人员多、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实际,广泛组织开展服务技能竞赛,内容涵盖客房服务、会议服务、中西餐烹饪、物业万能工等,干部职工专业思维、专业素质、专业水平得到提升,重视服务、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理念蔚然成风。扎实推进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创新研究载体,搭建研究平台,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10余个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在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公共管理硕士(MPA)中开设了机关事务管理课程,中国社科院设立了国家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导向,树立整体人才观,抓好公务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四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加强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健全机关事务系统干部交流互派、人力统筹调配机制,组织多层次、跨地区的挂职交流、基层锻炼、委培代培,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业务比武、评比评优等活动,选树先进集体、模范人物、工作标兵、技术工匠、岗位能手,让专业化成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形象和名片。要积极引智聚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务实合作,深化机关事务基础理论研究,健全学科体系,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高端智库建设,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李宝荣
二⚪二⚪年十月一日 wEwoXYW85SrPZJLKWzInfKKWaQIYfVqkNDiAdD3zreQOzIF/eTPF/nnz1bt69d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