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否定与半叙实动词的叙实性

现代汉语中的半叙实动词一般都具有感知义,常见的有如下一些

瞅见 看出 看见 看到 看着 目睹 碰到 碰见 碰着 瞥见 瞧见听出 听见 听到 听着 望见 闻见 闻到 闻着 遇见 遇着 感觉到

从构词上来看,这类动词有的已经包含了某些表示具体感觉的语素,如表示视觉的“看、睹、瞥、瞧、望、遇”等,表示听觉的“听”等,“见、到、着”这些语素标明了信息的来源;有的并未包含运用了哪种具体的感觉器官,例如“觉察到”等 。从结构类型来看,这类动词都是动结式结构,其中的“见、出、着、到”都是表示结果的补语。

戴耀晶(1997:13)从情状类型的角度把汉语的动词分为静态、动态、静态兼动态三种类别,其中静态动词包括属性、关系动词(是、姓、等于)和心理感觉动词(知道、相信、抱歉、怕,)动态动词包括动作动词(踢、砍、碰、看、吃、想)和结果动词(死、爆炸、醒、变好、长大,)静态兼动态动词包括姿势动词(站、坐、躺)和位置动词(戴、拿、挂)。

从动词的情状类型上来说,半叙实动词所带宾语小句的谓语核心不能是静态动词(“是”除外,)可以是动态动词和静态兼动态动词;而叙实动词“知道”的宾语小句可以为静态动词,可以为动态动词,也可以为静态兼动态动词。例如:

(43)a人们常常 看见 在炎热的夏日狗 伸着 长舌喘气。(动作动词)

b屠户 看见 一只狼 蹲坐 在那里, 着自己,一动不动。(静态兼动态动词)

c*我 看见 张三 张。(静态动词)

(44)a张三 知道 李四在 打电话 。(动作动词)

b我 知道 我的人生的河流在慢慢地、慢慢地 流入 大海。(结果动词)

c上去一看,才 知道 自己 估计 错了。(静态动词)

d程颐 知道 朱熹已经在门外 了一夜。(静态兼动态动词)

(43)说明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排斥静态而倾向于动态,(44)说明叙实动词“知道”的宾语小句动态和静态皆可。

从时体特点来说,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的时与主句动词具有同时性,即感知主体只能感知“正在”发生的;叙实动词“知道”的宾语小句没有这个限制。例如:

(45)a我 看见 一颗流星从天边闪过。(“看见”在现在,“闪”也在现在)

b*我 看见 一颗流星 从天边闪过。(“看见”在现在,“闪”在过去)

c*我 看见 一颗流星 即将 从天边闪过。(“看见”在现在,“闪”在将来)

(46)a我 知道 我最担心的事情 正在 发生。(“知道”在现在,“发生”也在现在)

b我 知道 我最担心的事情 已经 发生了。(“知道”在现在,“发生”在过去)

c我 知道 我最担心的事情 即将 发生。(“知道”在现在,“发生”在将来)

(45)说明,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的时与主句动词具有同时性,(46)说明,叙实动词“知道”没有这种限制。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人类感知器官的分工不同:视觉和听觉器官只能感知正在发生的事件,不具备预测和回忆的功能,而属于较高级别的意识等心理活动可以感知现在,可以回忆过去,也可以预测将来。

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的谓语核心还可以是形容词,但宾语小句中能出现的形容词所受限制较多;叙实动词“知道”的宾语小句中能出现的形容词所受限制较少。例如:

(47)a我 看见 他的脸 了。

b我 听见 他的声音很

c*我 看见 他的声音很

d*我 听见 他的脸 了。

e*我 看见 / 听见 他很 抠门儿

(48)a我 知道 到他的脸 了。

b我 知道 他的声音很

c我 知道 他很 抠门儿

(47a-e)说明形容词“红、大、抠门儿”能否出现在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之中要看它与小句主语构成的事件能否为视觉或听觉感知;(48)说明叙实动词“知道”的宾语小句中的形容词所受限制较少。

出现上述差别的原因还是在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分工是不同的:视觉活动负责形状、颜色等视觉上的感知,听觉活动负责声音等听觉上的感知,所以半叙实动词的宾语小句所表达的事件要具有“可视性”或“可听性”;而人类较高级的认知活动的对象可以是复杂多样的,既可以是具体的具有“可视性”或“可听性”的活动,也可以是抽象的思维活动。

半叙实动词“看到、听到”等不大能容忍否定式的宾语小句 [1] ;而叙实动词“意识到、注意到、知道”等可以容忍否定式的宾语小句,并且带上否定式的宾语小句后叙实性依然能得到体现。例如:

(49)*我 看到 他的双眼 充满泪花。

(50)*我 听到 走过来。

(51)我已经 意识到 ,当前形势 没有 那么危急。⇒当前形势没有那么危急。

(52)我 注意到 没有 任何变化。⇒她没有任何变化。

(49)-(50)说明,“看到、听到”等动词比较排斥否定式的宾语小句;(51)-(52)表明“意识到、注意到”带上否定式的宾语小句后叙实性依然能得到体现。

跟“知道”那样典型的叙实动词相比,半叙实动词的叙实性并不稳定,肯定形式具有叙实功能,否定形式具有非叙实功能。例如:

(53)a我 看到 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b我 看到 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54)a我 听到 有人走过来了。⇒有人走过来了。

b我 听到 有人走过来。*⇒有人走过来了。

(55)a我 知道 有人走过来了。⇒有人走过来了。

b我 知道 有人走过来了。⇒有人走过来了。

(56)a在一年后,我 注意到 她有点变化。⇒她有点变化。

b我 没注意到 她有点变化。⇒她有点变化。

(53)和(54)表明,半叙实动词在肯定形式的陈述句中能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因而具有叙实功能;在相应的否定句中不能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因而不具有叙实功能。(55)和(56)则表明,叙实动词“知道”“注意到”无论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即它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都具有叙实功能。

与此相应的是,半叙实动词的肯定形式追加一个与宾语小句的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时,句子会产生语义矛盾;而否定形式追加与宾语小句的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时,句子不会产生语义矛盾。例如:

(57)a我 看见 一颗流星从天边闪过;

b*我 看见 一颗流星从天边闪过;

(58)a我 听到 有人走过来,

b*我 听到 有人走过来了,

(57a)和(58a)由于受到否定,允许追加一个与宾语小句的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因而具有了非叙实功能;(57b)和(58b)依然是肯定形式却追加了一个与宾语小句的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因此产生了语义矛盾。这说明,半叙实动词的肯定形式具有叙实功能,而否定形式具有非叙实功能。

正是由于半叙实动词只有肯定形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事实,而否定形式并不预设其宾语小句为事实,Leech(1987/1983:431-432)把它们称为“有条件的叙实谓词”,但为了突出这类动词在叙实性上的这种特殊性,我们不再把它视为叙实动词的一个小类,而依据沈家煊(1999:139)和袁毓林(2014b)把它们称为“半叙实动词”,用以区别肯定式和否定式都预设其宾语小句为事实的叙实动词“知道、后悔、责怪”等。

也正是由于半叙实动词只有肯定式预设其宾语小句为事实,而否定式并不预设其宾语小句为事实,所以它们可以允许否定提升。例如:

(59) 看见 操场上 没有 人≈ 看见 操场上有人

(60) 听见 教室里 没有 声响≈ 听见 教室里有声响

(61) 感觉到 没有 诚意≈ 感觉到 他有诚意

(62) 闻到 这个蛋糕 没有 怪味儿≈ 闻到 这个蛋糕有怪味儿

(59)-(62)的左右两边语义基本一致,这说明半叙实动词允许否定提升。

因为半叙实动词允许否定提升,可以预测的一个现象是,这类动词的双重否定格式的语义也基本等于原式 。例如:

(63) 不是 看见 操场上 没有 人≈ 看见 操场上有人

(64) 不是 听见 教室里 没有 声响≈ 听见 教室里有声响

(65) 不是 感觉到 没有 诚意≈ 感觉到 他有诚意

(66) 不是 闻到 这个蛋糕 没有 怪味儿≈ 闻到 这个蛋糕有怪味儿

(63)-(66)的左右两边语义基本一致,这说明半叙实动词的双重否定格式的语义跟原式基本一致。

本节讨论了半叙实动词的否定问题。半叙实动词可以带肯定形式的宾语小句,也可以带否定形式的宾语小句;无论带肯定形式的宾语小句还是带否定形式的宾语小句,半叙实动词都预设其宾语小句为真。当半叙实动词以肯定形式出现时,具有叙实功能,不允许追补与宾语小句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当半叙实动词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具有非叙实功能,允许追补与宾语小句真值相反的后续小句,因此,半叙实动词允许否定提升。

[1] “看见、看到、听见、听到”等动词可以容忍诸如“我听见[他 不是 走过来了, 而是 越走越远]”这样正反对举的否定式宾语小句,但仅限于这种类似于申诉的语用否定(元语言否定)的句子。 4P1+oMn4r2MUpkAt+LWSqpt61rSTHZmYt8T9+wyd5ugnYnpnXHJ1/FaCfFDemJ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