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个问题
文学革命话语下欧美文学“中国化”的特点

随着文学革命思想在启蒙中的孕育和发展,以“科学”和“民主”为主体和目标的思想启蒙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唯有以“人”为核心的文学话语体系继续保持活力,并被不同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发展延伸,成为新的欧美文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之一。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包括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顾毓琇、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丏尊、舒庆春(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文学研究会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在“为人生”观念的指导下,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反对唯美主义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文学研究会还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以创造新的文学,从而成为20世纪20年代欧美文学“中国化”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将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和研究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看来,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一半是为了介绍外国的文艺以促进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半是为了介绍世界的现代思想。他们着重翻译了俄苏、法国、北欧及东欧诸国的现实主义名著,介绍了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莫泊桑、罗曼·罗兰、易卜生、显克微支、阿尔志跋绥夫、安特莱夫、拜伦、安徒生、萧伯纳、奥斯卡·王尔德等人的作品,尤其是在茅盾和郑振铎主编该会会刊《小说月报》期间,欧美文学更是成为研究和介绍的重点,形成了以19世纪写实主义文学为重心、以弱小和被压迫民族文学为主导的外国文学研究模式。在茅盾看来,欧美文学经典不仅可以疗救灵魂,而且还可以修补人性的缺陷,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大有裨益。《小说月报》出版的“俄国文学研究”“法国文学研究”等特号和“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专号以及“拜伦号”“安徒生号”等专辑,就是在介绍欧美进步的现实主义文学方面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文学研究会及其会刊《小说月报》还在介绍欧美文学发展趋势和潮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小说月报》在《改革宣言》中做了明确规划:一方面要译述西洋名家小说,另一方面则要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进而讨论中国文学革新之方法。在《小说月报》改革一周年之际,茅盾发表文章《一年来的感想与明年的计划》,强调在当时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人的文学”的中国,翻译和介绍欧美文艺思潮不可或缺。为此,《小说月报》不仅专设了“文学家研究”栏目,从立论角度出发,利用大篇幅论文来详细介绍欧美作家,以增强读者对欧美文学和欧美作家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兴味,而且还设有“海外文坛消息”“文艺丛谭”等固定栏目,刊载大量的西洋文学史类潮流趋向的文章,以使读者在整体和宏观的视野中进一步了解欧美文学的发展脉络。谢六逸的《西洋小说发达史》、郑振铎的《俄国文学史略》和《文学大纲》等系列论述,以及沈雁冰的《未来派文学之现势》等论文的刊载正是《小说月报》和文学研究会在译介欧美文学思潮和现状方面努力的最好证明。

作为对文学研究会成立的回应,1921年6月上旬,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创造社。从创造社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前期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郭沫若翻译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作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创造社的翻译文学成就。前期的创造社以《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期刊为阵地,大量译介欧洲18世纪启蒙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体裁广泛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家包括歌德、雪莱、莎士比亚等欧美名家,作品则涵盖《浮士德》《迷娘歌》《莎乐美》《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哀歌》《幻景》等。创造社成员还广泛介绍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欧美文学思潮,表达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前期创造社的浪漫唯美主张虽与文学研究会的写实主义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民主革命的时代要求。后期的创造社出现了明显的“转换方向”的倾向,不仅其成员郭沫若、成仿吾等积极投身革命的实际工作,而且就文学观念来看,尤其是《创造月刊》于1926年3月创刊后,创造社也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创作。郭沫若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发表《革命与文学》一文,倡导文学应是同情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成仿吾在1928年2月1日出版的《创造月刊》第一卷第九期发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一文,承袭郭沫若的主张,号召文学要努力获得阶级意识,努力把握唯物的辩证法的方法。创造社基于后期文学观的转变,努力发掘如拜伦等欧美浪漫主义作家的现实主义抗争因素和革命思想,从文学译介角度与文学研究会一起为文学革命话语的宣传和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做出了独特贡献。 cSZHsVakGM204nB9FL6Eb6dfKlf9msEGp6cC8GXP8HDJaPUQapOj9yKRpMAIbtX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