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生为何来?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个巨大的问号。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数的先哲、贤人,乃至每一个普通人,也都曾有过各自的洞见与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曾断言:“人类乃一种需要不断寻求意义、不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生灵。”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也曾有过“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的睿智见解。然而,受近现代工业文明价值观的冲击,尤其是受20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新思潮、新理念的冲击,先哲、前人们曾经闪耀人类智慧光华的观察、判断渐渐湮没在近世纷芜杂沓的思想意识中,璀璨的光泽日益被掩盖遮挡。特别是当下,面对世界经济、地缘政治、民主格局等前路莫测的未来前景,面对环境危机、人工智能、分子生物与基因编辑技术等给人类道德伦理及文明体系带来的挑战,面对一方面“无数据不科学”“科学至上”“人文学科科学化”等狭隘科学观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真正的科学却频频遭遇质疑的尴尬现状,面对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更为迫近的关切,如教育机会均等、职业生涯选择、人际与家庭关系、个人上升通道窄化等诸多问题带来的心理焦灼,人类再度陷入浓重的精神困扰。人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达到柏拉图所主张的“自我实现”这一理想境地?一系列的问题,再度成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的沉重话题。

回归人文学科的“人本”传统,反思人类在地球这个孤独的星球、乃至整个宇宙中的合理地位,重构每个人的“自我”,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性关系,是当下迫在眉睫的要务。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意在引导人们重温经典,回到元初,重拾“每一个个体人”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可谓恰逢其时。受陈静编辑的邀约,译者有幸参与本套丛书的翻译工作,负责个体心理学学科奠基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翻译,内心感到十分荣幸。以下就阿德勒其人及其学术贡献、译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以及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略做介绍。

阿德勒早年曾积极参与弗洛伊德主办的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后因学术见解不同而主动退出该会。他首创心理学中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分支,意在从整体视角综合分析研究人类心理及行为,主张将人的发展置于宏观社会环境下予以考量。在他看来,所谓心理健康,既是个体与周围人类同胞彼此依存、相互关联的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积极的意愿,愿意在寻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造福于人类共同的福祉。假如这一方面的品质未能得到充分发育,则一个人的内心很可能滋生自卑感,或滋生一种令他人难以忍受的优越感。优越感将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无论从情感还是物质方面都容易剥削和滥用他人;相反,假如一个人心理中相互依存、愿意奉献的意愿占据上风,则更容易养成一种平等的心态,心胸也将更加开阔,进而更倾向于实现自我,与人交往中也更倾向于以利他的方式行事。由个体心理学衍生出来的心理学实践模式对教育、社会科学、家庭生活、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实践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而言,阿德勒更像一名教育家,他关注的是一个人如何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强调每个人都应活出生命的意义。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人生哲学来说,他意在教导人们首先学会如何安身、立业、持家,进而从更广泛意义上奉献于周围同胞,惠及整个人类的共同福祉。

就《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而言,阿德勒以人生在世所面临的三大主题为主线,进而提出了由此衍生出来的三种重要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三大问题:①人类所栖居的地球并不友好,要想在其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努力与付出,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地球有限的资源,即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②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离不开与周围同胞的协作共谋,因此,学会交往,本着同理、体恤、包容、互惠的态度开展合作,才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进步的基石;③人分两性,人类的繁衍生息有赖于男女两性妥善解决婚恋问题,进而组建家庭、默契合作、生养子嗣,从而确保人类这一物种得以薪火相传、永世延续。阿德勒认为,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学校教育、择业、婚恋、子女抚养,共同构成了人生的完整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可能导致上述三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偏差,进而对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终极诉求构成严重负面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中国,正经历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迷茫与阵痛。传统伦理道德与精神文化沦落所带来的迷失,社会阶层分化、择业困难、青年上升通道狭窄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领域传统观念所面临的冲击,巨婴、妈宝男(女)、婚恋及职场失败者广泛存在的社会现实,无一不在刺痛着不确定时期人们脆弱、敏感的神经。《活出生命的意义》虽然成书于20世纪初叶,但对当下的中国依然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举例而言,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二孩”政策放开,如何帮助早已习惯了家庭“C位角色”的独生子女调整心态、修正积习既久的人生做派,继而处理好与“潜在的争宠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阿德勒独创的关于子女排行次序对其心理发育及人生做派形成影响的分析,想必可以为焦灼的父母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就文本风格而言,《活出生命的意义》虽是学术作品,但作者全然摒弃了当下很多同类作品堆砌数据、贩卖概念、生编硬造术语的陋习。相反,阿德勒结合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实践经历,娓娓道来,行文自然流畅,以细腻的观察和洞悉入微的剖析,直指各类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正因此,作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既可作为心理咨询及治疗从业者的职业操作指南,也可作为个体心理学领域的普及读物。

最后,译者希望就翻译的角度赘述几句。长期以来,市场对国内翻译作品,尤其是学术性翻译作品多有诟病。一方面,业内人士指责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知识,因而翻译出来的作品常有术语不规范、逻辑混乱,甚至不知所云之虞;另一方面,读者又常常指责专业人士语言能力欠佳、文字表达能力捉襟见肘,因而翻译出来的作品拗扭滞涩,不忍卒读。鉴于此,译者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力求将两者相结合,兼顾内容准确性及译文可读性,既不因文害义,也不为义舍文。总体而言,我们的理念是在不歪曲原文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归化策略,以适应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语言审美感受。当然,鉴于译者专业知识所限,理解、表达方面难免存有疏漏。不当之处,还望读者及专家不吝指正。

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陈静女士细致、耐心地审阅译稿;感谢赵粉平女士在我们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大量资料查阅、技术支持工作。

柴晚锁
2019年5月

谨以此书献给人类大家庭,愿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中学会更好地了解自己。 CIcKdzR8+qg2cb3bDnf7iCyFuxehTK03RVw4Pagiisk/BNb8YdqndJBlCuVaGp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