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目标是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最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并通过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融资便利性和低成本是产业生态繁荣的内驱力。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信息孤岛、核心企业的信任无法有效传递、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问题。
而区块链以其数据难以篡改性、数据可溯源等技术特性,在融资的便利性与融资成本方面具有创新突破的潜力。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近几年,随着供给侧改革及工业转型的发展,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为了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中小型企业的能力,支持工业有序、良性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供应链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但在实际业务推进发展过程中,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国内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国外同行相比起步较晚,国内特殊的商业环境和不断变革的时代新要求使其在应用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实际商业运作中,同一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各自独立的。供应商仅仅只是给厂家供货,质量按照指定要求达到相应的标准,供应商或经销商并不愿意开放自己的内部系统给厂家,除非遇到非常强势的核心企业,而供应商或经销商又必须依靠核心企业才能存活,95%的企业最多提供相应的商品信息或系统字段。企业之间的系统不互通,导致企业间信息割裂,全链条信息难以有效利用。对于银行等保守型的金融机构来说,必须尽量保证资金安全,企业的信息不透明意味着风控难度加大,因此很多银行机构不敢向这些供应商或经销商直接放款,转而只对核心企业授信,让核心企业提供担保作为向其供应商或经销商放款的前提。
供应链金融都是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两端的中小企业,覆盖能力有限,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不在核心企业的两端,所以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融资,并且银行的授信也是只针对核心企业的一级经销商和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经销商则无法获得融资。也就是说核心企业信用不能传递,这种信息孤岛的结果导致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间接贸易信息不能得到证明,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系统传递核心企业信用的能力有限。银行承兑汇票的准入门槛比较高,想到银行开承兑汇票,就要先拿到银行的授信,银行授信的门槛和贷款的申请条件基本是一样的,就是说企业要有资格能从银行那里贷到款,才能从银行取得授信。不过,由于商业承兑汇票存在信任度低的问题,导致核心企业的信用只能传递到一级供应商层级,不能够在整个供应链上做到跨级传递。
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无法完全整合上下游企业所有的交易信息,只是掌握了与自己发生交易的信息,这样一来,银行获取的信息有限,既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又无法辨别获取信息的真伪,无法鉴别核心企业是否与上下游企业合谋造假、虚构交易诈取贷款。
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成本随管理范围的扩张而急剧增大,随着产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提高,供应链企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在此情况下,核心企业全权管理是不现实的。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通常为核心企业将管理权下放至低一级供应商,这种分层式管理导致了上下游信息不对称问题,核心企业对物流、资金流、贸易流掌控力不足,甚至存在信息篡改风险。信息不对称会衍生出两大问题:一是信息的真实性存疑,金融机构无法正确评估资产物流信息、界定风险水平,从而不愿放贷;二是可能会导致企业之间和银企之间出现信任危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将增加物流、资金流审查等直接成本、时间成本;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也会增加信用评估代价,导致融资流程冗长而低效。
尽管供应链金融整合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但是由于整个交易过程公开不够及时,银行都是事后才获取到交易信息的,不能及时查看整个交易过程,这种滞后效应同样也会制约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初衷在于能将资金导向真实、高效的贸易中,处于中枢位置的大企业则担负起为相关交易活动增信的责任。当前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限制使信息的透明度与流通速度不容乐观,加之某些关键技术与渠道可能被上下游企业所掌控,核心企业对其交易的真实性实际上无法提供充足保障。
供应链的信息管理混乱、传递延迟等漏洞也给了企业相互勾结、弄虚作假的土壤,一旦出现问题,举证追责难以进行。低质甚至虚假交易的影响一旦传递到终端消费者,对现金流的回收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为降低回款风险,银行被迫加大投入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
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
供应链上存在很多信息孤岛,这种企业间信息的不互通制约了很多融资信息的验证。例如,多个主体使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所属厂商、系统版本不相同,导致系统难以对接,即便对接上了,也会由于数据格式、数据字典不统一,导致信息难以共享。而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多个利益相关方可以提前设定好规则,实现数据的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区块链核心是分布式记账数据库,给予参与方对于信息同等的权利,任一方均有权查看所有信息但无法进行修改或删除。去中心化、透明可视化、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等特征,使区块链成为加持供应链金融变革升级的有效技术手段。
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分布在供应链各节点的生产信息、商品信息及资金信息是相互割裂的,无法沿供应链顺畅流转,缺乏围绕核心商品建立的信息平台。而区块链技术支持多方参与、信息交换共享,能促进数据民主化、整合破碎数据源,为基于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力保障,让大数据征信与风控成为可能。
区块链加持的意义不仅在于加快信息流通效率,而且要有效保证数据质量,保护数据的隐私。透明化贸易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不等同于彻底披露所有数据,加密算法可确保各供应链参与方的隐私,如核心企业向供应商发出已收货信息时,并不会向系统中其他企业透露供应商的信息,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
共同信息平台可解决供应链溯源问题。生产过程、物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等整个环节的信息需求均可从平台上快速获取,使交易路径一目了然,各节点的联结关系更加透明化。这不但可以加速商品信息流转、降低审计成本,而且有助于责任追溯,可以降低违约风险,保证金融风控业务顺利进行。
根据物权法、电子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等,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是区块链上可流转、可融资的确权凭证,使核心企业信用沿着可信的贸易链路径传递。基于相互的确权,整个凭证可以衍生出拆分、溯源等多种操作。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不易篡改特性解决了供应链链上交易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核心企业往往引入ERP系统作为自身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尽管ERP系统中的数据不易更改,但是商业银行依然担心核心企业与供应商或经销商私下存在互相勾结、篡改交易数据信息的可能性。而区块链技术具有一致性、不易更改、去中心化的特点,且区块链上的数据都带有时间戳、不重复记录等特性,即使能篡改某个节点的交易数据,也会留下痕迹,容易被发现,这就解决了银行对信息被篡改的顾虑。因此,商业银行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可以直观方便地查看贷款企业每一笔交易的情况和资金的去向,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
银行需要可信的贸易场景,由于中小企业无法证实贸易关系的存在,在现存的银行风控体系下,难以获得银行资金。同样,银行业也无法渗入供应链进行获客和放款。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可信的贸易数据。例如,在区块链架构下提供线上化的基础合同、单证、支付等结构严密、完整的记录,提升信息透明度,实现可穿透式的监管。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审查阶段可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便于核对背后交易是否真正进行,保证流转凭证可靠。在贷后风控阶段,持续更新的数据流为后续追踪企业运营提供支持,令虚构交易与重复融资等行为无所遁形。区块链应用能赋予供应链金融更高的安全级别,消除金融机构对企业信息流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无法自证信用水平的问题,并将位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贸易流数据整合上链。区块链供应链模式如图4-2所示。区块链数据缺失自查、多方交叉验证、资金闭环监控的机制,确保了交易的真实性,可有效降低欺诈风险。
图4-2 区块链供应链模式图(资料来源: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
合同履约并不能自动完成,很多约定结算都无法自动完成,尤其在涉及多级供应商结算时,不确定性因素会更多。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合约智能清算。基于智能合约的自动清算能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操作风险,保障回款安全。但还是存在很多人为主观因素,如核心企业的权力部门负责人对供应商提出非法要求等,技术尽管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还是需要社会监督来实现相对公平的商业经营环境。
智能合约被看作区块链最有价值且最易普及于商业场景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封装了若干状态与预设规则、触发执行条件及特定情境的应对方案,以代码形式储存在区块链合约层,在达到约定条件时,自动触发预先设定的操作。只依赖于真实业务数据的智能履约形式,不但保证了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环境下合约得以顺利执行,而且杜绝了人工虚假操作的可能。
在条件确认阶段,基于区块链上实时更新的价格、质量信息,在核查外部各方业务信息流并判断交易达成后,智能合约即被激活并执行。与此同时,通过物联网对质押物进行追踪,监测价格动态变化并设置不同自动应答方案以控制市场风险。在合约执行后续阶段,也可利用去中心化的公共账本、多方签名技术加强资金流向管理与回款监控。
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在目前赊销模式盛行的市场背景下,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往往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然而没有核心企业的背书,他们难以获得银行的优质贷款。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融资降本增效。核心企业信任传递后,中小企业可以使用核心企业的信贷授信额度,获得银行低利率的融资。制约融资效率提升的因素大致包括前期审核与风险评估、业务多级登记审批、打款手续冗长等,且各类费用高昂,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效率。要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就要从成本节约及运营速率提高两端同时发力。
首先,区块链的公开透明性能够在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开展业务时减少信任建立过程所需的试探性交易,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商业协作效率。供应链一体化推进了企业对于客户需求快速应答机制的改善,还能防止库存管理混乱、采购运输中断等严重阻碍贸易进程的问题。同时,对银企融资合作双方而言,风险评估成本也能大大压缩。简化传统信用评估步骤、删除由于信任危机增加的核查程序,缩减了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并通过连锁反应最终提升融资效率。就运营速率而言,所有实物商品与纸质作业均可数字化,如数字化作业系统、数字化档案和数字化信用体系等,为业务实施过程节省时间。采用智能合约将降低人工监督成本,并在独立于第三方的前提下也可自动执行,紧密对接业务流程节点,简化运作程序。相应地,基于上述交易的贷款审核、发放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