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概念错用
——为什么不能说“祖国的生日”?

①他是历年春节晚会的始 作俑 者。

[分析]

“作俑”是指“制造殉葬用的偶像,倡导做不好的事”(《现代汉语词典》),这既是“作俑”概念的内涵,也是“作俑”一词的含义。作者由于对“作俑”概念内涵的理解错误,误以为是“倡导做好事”的意思,导致选错了语词,造成词义表达错误。

②今年中秋节特别热闹,到处灯火 阑珊

[分析]

“阑珊”是“衰落下去”的意思,并非“灯火辉煌”之意。作者没有搞清“阑珊”概念的内涵,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意思用错了概念。

③这届奥运会,世界足球强队都在积极备战, 觊觎 桂冠。

[分析]

“觊觎”是指“希望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而在世界足球比赛中,各队争夺桂冠,并不是去夺不该得到的东西。作者错误理解了“觊觎”这个概念的内涵,作出了错误的表达。

④今天迎来 祖国 母亲68岁生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分析]

“祖国”一词的含义,是指“自己的国家”(《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己的国家以“祖国”来称谓,常见于日常表达,如“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等,尤其是出国在外的人,如说“远离祖国的游子”“回到祖国的怀抱”等。

“祖国”是自有国家以来,人们对自己所属国家的称谓。作为中国人的祖国,自夏商周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不能把“祖国”等同于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者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我们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68岁生日”,却不能说“祖国68岁生日”,在国庆节当天,也不应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

对“祖国”不加年岁的表达,如说“祖国,祝你生日快乐!”(中国留学生语),这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对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国庆节表达美好祝愿的词语。这里的“生日”如同日常说“家里在过生日”;这种表达,正是把“祖国”(中国)作为“自己的国家”理解的。

⑤张董事长是该公司的 法人 ,当与其他公司发生纠纷时,当然应以法人资格,依照双方有关协议,依法与对方进行谈判,以求对问题的公正解决。

[分析]

“法人”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也不是“法定代表人”的简称,而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法律概念。《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律上规定,法人作为一个组织,应具备如下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代表法人组织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应称其为“法定代表人”,不应称“法人”。

⑥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内,需要补充足够的钙、磷等 微量元素 ,可以使骨骼健壮。

[分析]

何谓“微量元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微量元素”的解释,是指在人体中含量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等。而钙属于“宏量元素”,磷属于“躯体结构元素”,钙和磷在人体中含量都超过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标准。上例中把钙、磷都归为微量元素,显然是用错了概念。

⑦在我的集邮册里,有一枚清代光绪年间发行的《红印花》邮票。如今这枚邮票可以说是 寥若晨星 ,很难找到。

[分析]

“寥若晨星”是一个用比喻义表达的成语。“寥”是稀少的意思,不含只有一个的意思。而句中所指集邮册里仅有一枚《红印花》邮票,却用了表示稀少的“寥若晨星”这个成语概念,可将“这枚”改为“这种”。

⑧鲁迅笔下的阿Q是 辛亥元年 被枪毙的,阿Q所处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

“辛亥”是按干支排列的一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方法。如“辛亥革命”,是指农历辛亥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元年”是指一段历史的第一年。如我国历代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等。又可指纪元的第一年(公元元年)。

“辛亥”与“元年”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同,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并列。可以说“辛亥年”(1911年);如果说“元年”,则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阳历,以这一天为中华民国纪元开始,可称“民国元年”(1912年)。

显然,“辛亥年”与“民国元年”是两个含义不同,所指时间也不同的概念,此处应根据鲁迅小说原文,确定为“宣统三年”,即“辛亥年”(1911年),不能再并列一个“元年”,属于概念错用,应去掉“元”字。

[说明]

“概念错用”是指由于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错误理解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常见此种错误,如上面例中对“作俑”“阑珊”“觊觎”“祖国”“法人”等的错用,主要都是由于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确切了解造成的。例⑧中是把“辛亥”和“元年”两个概念结合到一起,表面看似可以,实则内涵上毫无关联,把两个不能联结的概念硬连在一起导致了概念错用。

逻辑对语言表达的第一要求,就是在准确的含义上使用每一个词来表达与之对应的概念;也只有准确把握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使用相对应的语词。总之,要避免“概念错用”,就要做到两个“准确”:既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选对准确表达概念的语词。 wTslOUBqgRLhep3qlfX2inDHOwXJrz0OBz03vfxGAv+HnP6We6hIrnusjfEONT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