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气图》五行之数的符号、名义及其所示世界的时空方向性

《气图》形制尽管全依前人已有之“五行生成数”说,无甚新意,但此图独到的特色,实在于为天一到地十之数,即五行生数与成数,分别赋予了新的符号与名义,为《潜虚》易学宇宙观其余图式的推演定下了基调。通过这些符号与名义,我们即可获知温公是如何把握五行之数的意义的,又是如何以“数”为核心实现其价值奠基的思想意旨的。

首先,就符号来说,《气图》以 十种符号分别象征天一至地十之十数。相比刘牧《洛书》直接以黑白点的数量表征天地之数的做法,温公的符号设计显然更接近“易象”的形态。不过有学者已指出,《潜虚》符号其实是用“筹码法以记数” [244] ,相当于算筹。前四个符号实际是用竖线的数目表示从一到四,六到九的符号顶上皆有一横线代表“五”,再以下面竖线表示在“五”的基础上进一步记数。所以,《潜虚》的十个基本符号看似是“象”,其本质仍然是“数”,这与扬雄《太玄》以符号 象征一、二、三之数一样,均是其易学体系建构以“数”为核心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当然,我们已经指出,由于《潜虚》十数的符号直接与五行相应,从而引入了“质”的差别,与仅具“量”的意义的《太玄》符号终究是不同的。

其次,就其名义来说,《气图》十符号之名皆依五行制定,且着力凸显出“生”与“成”之间的差别。一至五的五“生数”之名分别是: 原, 荧、本、 卝、 基。“原”本字为“ ”,《说文》云“水泉本也”,即水的源头;“荧”《说文》云“屋下灯烛之光”,意为微弱的火光;“本”《说文》云“木下曰本”,本义指树木的根部;“卝”是“矿”的古文,《说文》云“铜铁朴石也”,即是质朴而尚未制作成器具的金属矿物;“基”《说文》云“墙始也”,指埋藏在土地中的地基。可见“生数”之名体现的是水、火、木、金、土五行始生萌芽的状态,皆有初始之义。六至十的五“成数”之名分别是: 委、 炎、 末、 刃、 冢。“委”有水流所聚之处的含义,《礼记·学记》云“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原也,或委也”,是其例证;“炎”《说文》云“火光上也”,意为升腾的火焰;“末”《说文》云“木上曰末”,本义是树木的末梢;“刃”《说文》云“刀坚也”,指刀的利锋,是金属加工成型的状态;“冢”《说文》云“高坟也”,指坟墓高出地面的土堆。可见“成数”之名体现的是水、火、木、金、土五行发展成熟的状态,皆有完成之义。 [245]

上一节我们说过,对于五行生成数究竟是序数还是量数的问题,易学史上产生过矛盾的说法。而从司马光赋予《潜虚·气图》的诸名义来看,他应当是把天地之数或五行生成数单纯作为序数来看待的。如对应水行的天一之数名为“原”,地六之数名为“委”,显然是将二者看作水气由发源到汇聚、自始生至终成的连续发展过程的先后次第或阶段;对应火行的地二之数名为“荧”,天七之数名为“炎”,也象征着火气自微弱而盛大的演变过程的前后阶次;其余诸行亦然。尽管温公并无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仍有理由推断:天地之数即五行生成数在《潜虚》易学系统中是序数,就是天地依序生成五行之次第的表征,这与郑玄所下“数者,五行佐天地生物成物之次”的定义完全相符,也就避免了以量数解释天地之数所带来的矛盾与混淆。在《潜虚》易学宇宙观中,这一在天一至地十之间按水、火、木、金、土排列的数字顺序贯穿始终,它正是《体》《性》《名》《行》《命》诸图赖以成立的关键线索。

既然《气图》所含五行生成数已明确为序数,那么《气图》在《潜虚》生成论宇宙观建构中的实质意义也就可以明了了:它反映的就是五行之气在天地之间按照先水、次火、次木、次金、后土的次第或节奏逐渐分化、产生、成熟的过程,其中序数为奇数的阶段由天之阳气主导,故为“天数”,序数为偶数的阶段由地之阴气主导,故为“地数”,这样一阳一阴交错进行,最终五行之气皆呈现阴阳和合相配的状态。

五行之气在其分化过程中,亦依据其各自的特质塑造了世界的时空方向性:就空间方向而言,生于天一、成于地六的水气位列北方,生于地二、成于天七的火气位列南方,生于天三、成于地八的木气位列东方,生于地四、成于天九的金气位列西方,生于天五、成于地十的土气位列中央。其生数皆置于内侧,成数皆置于外侧,是以自内而外的方向表征五行之气由始生到终成的发展过程。就时间方向性而言,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土气居中并分王四季、贯通于四时之中;五行依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相生的次序,同时就是春夏秋冬四时往复推移运行的顺序,构成了周天气运的恒定时间方向。此方向在图式中即是自东方之木开始顺时针左旋一周,与古代天文学“天左旋”的说法正相符合。上述借助五行描绘世界时空方向性的观念涉及五行与四时、四方的对应关系,其主要是依据古人观察到的北斗七星斗柄在一年四时之中分别指向四方这一自然现象 [246] ,再通过四时与五行在性质上的相似性(木生故配春、火热故配夏、金杀故配秋、水寒故配冬)加以关联而建立起来的。《气图》采用的这一观念相当古老,从先秦的《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所载四时、四方、五行的配位方式,《易传·说卦》所载八卦方位,到西汉扬雄《太玄》的五行取象、东汉郑玄的五行生成数之说,乃至宋代刘牧的《洛书》图,无一不是此种观念的反映。

前面我们提到过,北宋易学家喜用图式化的思想表达方式,其意图主要在于借由图式可以直观地揭示天地自然本有的方向性与秩序性,以此自然秩序便可为人世价值秩序奠定根基。不过采用传统的五行、四方、四时配位观念的《潜虚·气图》虽然也展示出了世界的时空方向与秩序,但此种方向性似乎并不直接具备与人世价值有关的意涵,这便是其与道学易学脉络中的周敦颐《太极图》、邵雍《先天图》之间的重要差别所在,我们在下文会详细讨论。实际上,《潜虚·气图》另有其价值奠基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五行各自的性质与人世价值建立联系。这一点司马光在其《温公易说·易总论》中有明确的阐释:

易者,阴阳之变也,五行之化也,出于天,施于人,被于物,莫不有阴阳五行之道焉。故阳者,君也、父也、乐也、德也;阴者,臣也、子也、礼也、刑也;五行者,五事也、五常也、五官也。推而广之,凡宇宙之间皆易也。 [247]

按这里的说法,宇宙间的万物皆含有阴阳五行之道,人作为万物之一,其价值性的五事、五常等皆以五行为本。“五事”即《尚书·洪范》提出的“貌、言、视、听、思”五方面之人事,分别与五行相应,孔颖达《尚书正义》解释其缘由说:

木有华叶之容,故貌属木;言之决断,若金之斩割,故言属金;火外光,故视属火;水内明,故听属水;土安静而万物生,心思虑而万事成,故思属土。 [248]

可见人的“五事”可谓是奠定于木之华叶有容、金之斩割有断、火之外光、水之内明、土之安静生物的自然性质基础上的。而作为儒家价值之核心的“五常”,则通过《易传·文言》所载仁、礼、义、智与“乾之四德”元、亨、利、贞的相配,再经由“四德”与四时、五行的对应建立关联,为木仁、火礼、金义、水智、土信,也可奠基于五行。这样,五行之气的自然属性已经足以为人世价值立根,温公于众多易数中独独选用五行之“五”数作为其自创易学系统的基础,或正出于此价值奠基的思想考量。 9bRL+jE64DHCBUiM1tCRhwTDSq5lXfLQfcTMdYs/yJcgFscLSO6DpdNc7JU5W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