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

从字面上看,不同的名称研究的对象不同,至少是重点不同。

“自然辩证法”,顾名思义,主要是讲自然界的辩证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观,即关于自然界的最一般的看法,主要是自然界的本质、发展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名称,人们可以得出这个印象:这个学科应当以自然观为基础。

自然观在目前是否需要研究?它同过去的“自然哲学”有何关系?对这些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先说一说什么是自然哲学。

在古代,从总体上看,古代的自然科学(或古代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还包含在哲学之中,同哲学融为一体。学科的发生不同步,发展不平衡,天文学、力学、数学已具雏形,但大多数自然科学学科还未出现。

到了近代,一系列自然科学学科陆续形成,先后从哲学中分离出去,成为不同于哲学的具体科学或实证科学。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有些哲学家还试图建构一个包罗各门自然科学在内的、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本意,是要取代自然科学,甚至充当自然科学“法官”的角色。自然哲学被称为“科学之科学”。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个庞大的、思辨的体系,可说是旧的自然哲学的“顶峰”。

在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以后,还想用哲学来包含自然科学、代替自然科学,是违背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哲学是世界观,并不提供关于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具体运动形态的具体知识,这是自然科学的任务。正如普遍性不能代替、取消特殊性一样,哲学问题不能代替、取消自然科学问题,哲学分析不能代替、取消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自然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是认识的进步;再把自然科学包含在哲学之中,代替和取消自然科学,是认识的倒退。

恩格斯明确反对这种自然哲学,指出它是“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想像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臆想来填补现实的空白” 。 要认识自然界的具体事实和具体规律,一定要应用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实验等)。自然哲学家不用这些方法,只用思辨来构造抽象的哲学体系,当然不可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知识,并常会导致唯心主义。在古代,自然哲学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当时系统的自然科学尚未形成),也曾提出过不少有意义的,甚至是天才的猜测。但到了近代,自然哲学就过时了,不再需要了。

这并不是说哲学从此以后就不需要研究自然界了,因为自然界有具体的本质,也有最一般的本质;有具体的运动变化规律,也有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各门具体自然科学没有也不可能研究自然界的最一般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这是哲学研究的任务。就像哲学不能代替、取消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也不能代替、取消哲学。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各门自然科学虽然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了,但它所蕴涵的哲理并未因此消失。过去的自然哲学,企图从哲学中推导出自然科学知识,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有了近代自然科学以后,自然科学成了哲学的一个重要知识、思想来源。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蕴涵在自然科学中的哲理概括出来,使关于自然界的科学认识,转化为关于自然界的哲学认识。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谈到了两个概念:自然哲学与自然观。他在谈论自然哲学时说:“不用说,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里面包含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包藏多少有用的胚胎——是不能满足我们的。” 但他主张研究自然观,“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意志唯心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惟一的人。” 由此可见,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进行自然观研究,并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并列。我们甚至可以说,恩格斯想用自然观来取代自然哲学,或者把旧的自然哲学改造为新的自然观。

“自然观”与“自然哲学”各有特定的内涵,不是一个概念。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著作来看,他只探讨自然界的最一般问题,并不想以此代替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他研究的不是自然科学问题,而是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他说他的自然观与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不同,它不用“观念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现实的联系,“而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 。他又说:“在我来说,事情不能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中,而是在于在自然界中找出它们,从自然界里阐发它们。”

如何从自然界中找出辩证法的规律,如何概括出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辩证法?不能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而应当用哲学的方法。自然观研究的是整个自然界,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自然事物。具体事物本身不能直接进入自然观的研究领域。哲学家不去研究这块石头那块石头,这条鱼那条鱼,那是岩石学家、鱼类学家的事。研究一万块石头,一万条鱼,可能成为岩石学家、鱼类学家,但不可能成为哲学家。哲学自然观是通过自然科学来研究自然界的。德国物理学家玻恩说:“真正的科学是富于哲理性的。” 哲学家通过对关于自然界具体规律的知识研究,概括出自然界最一般的规律。

所以,“自然辩证法”的名称中,虽未出现“科学”这个词,但并不是不研究科学,恰恰相反,不通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全部自然观研究都会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于光远等编译、1984年出版的《自然辩证法》,把全部文稿分为以下8个部分:1.总计划草案。 2.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 3.自然科学和哲学。4.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5.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论认识和辩证逻辑。6.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7.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 8.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这表明对自然科学的探讨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恩格斯在《总计划草案》中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恩格斯在撰写《自然辩证法》时,形而上学、机械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所以他强调辩证法。但他又指出,他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不同。他说:“对于辩证的同时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有数学的与自然科学的知识。”

“科学技术哲学”的名称,未出现“自然”这个词,那科学技术哲学是否也应当研究自然界的最一般问题呢?

这要从西方的科学哲学谈起。

西方哲学在19世纪出现了两个重要转折。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其二是哲学研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向对人和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相应地出现了关于人的哲学和科学哲学。

从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开始,西方科学哲学认为哲学不应当像过去的传统哲学那样去探讨世界的本原这种本体论问题,应当拒斥这种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这儿所说的形而上学,不是黑格尔首先采用的、同辩证法对立的方法论,而是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

西方科学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模式,只谈自然科学的理论形式,不涉及自然科学背后的自然界。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也属于应当抛弃的“形而上学”。

西方科学哲学一般也不谈论技术问题。应当说这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尽管一些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黑格尔)也谈及过技术,但哲学家更关心认识和理性知识,不大重视实践和技术。所以在西方哲学界,很长时期里基本上无技术哲学可言。 1877年德国的卡普出版了《技术哲学原理》,提出“技术哲学”的概念,被认为是技术哲学的创始人。 1912年俄国的恩格梅尔出版了四卷技术哲学著作,1927年德国的德绍尔出版了《技术哲学》,技术哲学开始从技术经济学、技术史中分化出来。一定规模的技术哲学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 1975年不定期的《哲学和技术通讯》创办,1978年《哲学和技术研究》创办,1978年哲学和技术学会成立。由于西方学者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所以很少有人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联系在一起。

在我国,由于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所以把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合称为科学技术哲学,是人们普遍可以接受的。关于自然的哲学研究和关于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都是需要的。把这两部分的哲学研究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是合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两者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要。自然与科学技术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决定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方式和技术改造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自然观是科学技术哲学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把自然观排除在科学技术哲学之外,是不妥当的。因此,无论是叫自然辩证法,还是叫科学技术哲学,都是关于自然与科学技术的哲学。

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都是很大的系统,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同人、社会又有多方面的关系,所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目前这个学科有三家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它们封面上的标识语各不相同,这既反映出各家刊物的特色,也表明科学技术哲学的视野是很开阔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标识语是:“自然哲学、科技哲学、科技与社会” , 2002年改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 。

《自然辩证法通讯》的标识语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关于自然科学的历史研究和关于自然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关于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标识语是:“科技哲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学”探讨的不是科学技术史,而是关于科学技术史的理论。

从论著和学术会议的内容来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界的一般本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2.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理论结构、发展规律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

4.技术的性质、功能、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

5.工程技术方法论。

6.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7.工程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8.哲学家、科学家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

9.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

10.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

11.科技社会学、科技经济学、科技伦理学、科技法学,科学技术与文化。

12.科学技术决策与管理。

13.新科技革命。

14.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

15.我国的对策、科教兴国战略。

从以上这些主要内容来看,在哲学领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在自然科学领域涉及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各传统技术以及高科技各学科,在社会科学领域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有哲学研究,也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研究。科学技术哲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辐射性,涉及到人类大部分的知识领域和活动领域,所以于光远把它称为“大口袋”。

一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同它的教科书叙述的内容不完全是一回事。教科书一般只叙述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教科书的框架,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反映出我国学者对这个学科的认识过程。 1977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自然辩证法教材编写会议。 1979年《自然辩证法讲义》出版,分为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大块。后来许多教材写的都是这三大块,没有涉及技术观,只是三大块的排列次序有时不同。这显然是受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影响。

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觉得不叙述技术观的确是自然辩证法的一大遗憾,所以有些教材虽然仍旧是三大块,但把自然科学观改为科学技术观,把自然科学方法论改为科学技术方法论。有的教材觉得这样谈技术问题还不够到位,意犹未尽,所以又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一块,这部分的内容有的已超出了哲学,同社会学等文科比较接近了。也有的教材,侧重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主张采用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这三大块,科学方法论与技术方法论分别包含在科学观和技术观之中。 N4JILpbVE+sC3ZqTykt0E7fgTQB7XH/EkJMH1YcpWTLJj4tK/pdx0S60QSZwHK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