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人的本质

人是宇宙中的最复杂的存在。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

在历史上,一些学者曾把人看作是一种一般的动物。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说:“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

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

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对人,就像狼对狼。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说:“人是一个纯粹肉体的东西。”

尼采说:“人不过是一群野兽。”

分子生物学认为,人是一种携带23对染色体的动物。

更多的学者认为,人是一种动物,但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一种特殊动物。那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动物呢?

有人认为人是“文化动物”。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是有感觉的动物。

达尔文说:“人只不过是一种知道爱别人的动物。”

现代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是“穿着裤子的猴子”。

海德格尔说,人是“会言语的动物”。

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动物”。

费尔巴哈说:“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最能获得最多技艺的动物” 。 他又说人是“政治动物” 、“社会动物” 。

弗兰克林说,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有的学者强调,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

17世纪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棵能够思想的苇草。”

黑格尔说:“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

马克思说,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

斯密与李嘉图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把人看作是“经济人”。科尔曼说人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有目的的行动者”。

18世纪法国医生与哲学家拉梅特里说,人是机器。

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莫诺说:“我们人类是在蒙特卡洛赌窟里中签得彩的一个号码。”

马克思又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些看法都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的本质。

为了叙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我们再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

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应当是人的本质问题。

人具有物质与精神二象性,或者说,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世界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惟有人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在宇宙万物、芸芸众生中,惟有人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体性”。

物质与精神二象性,是我从光的波粒二象性那里借用来的。关于光的本质,在物理学史上长期存在着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后来爱因斯坦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是波,又是粒子,或者说,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波与粒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理存在,可是它们却在光那里统一起来了。再往后科学家又认识到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与精神也是两种很不相同的东西。

物质是实体,由各种化学元素、基本粒子构成;精神不是实体,不是由化学元素、基本粒子构成的。

物质是本原,物质长期发展可以自发地演化出精神;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不是精神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对于精神而言,物质具有独立性,物质不需要精神作为载体;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不具有独立性,需要物质作为载体。

物质只具有自发性,精神则具有自觉性。

物质具有物理性,精神具有心理性。

物质有形,可直接观察;精神无形,不可直接观察。

物质可直接引起物质运动,精神不可能直接引起物质运动。

物质守恒,精神不守恒。

物质的积累相加是线性关系,遵守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原则;精神的积累相加是非线性关系,遵守整体可以不等于部分之和的原则。

物质可以转移,精神可以传播。

物质的存在和转移,受时间与空间的一定限制;精神的存在和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物质的存在、运动、转移和作用容易量化,精神的存在、变化、传播和作用不容易量化。

物质评价的标准相对统一,精神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物质与精神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律均不相同。物质与精神既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又相互限定、相互排斥。二者相互补充,又不可相互取代。物质与精神似乎很难统一于一个存在之中,可是二者却统一于人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人的物质精神二象性是个矛盾,它是人的存在的矛盾,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本矛盾。我们的物质实体(肉体)既受我们的精神(意识)控制,又不完全受这种控制,便是这种矛盾的一个表现。人的本质和活动的复杂性,全都来源于此。如果人只有物质性而没有精神性,那人就只是一种动物,只要在自然界中参加生存斗争就是了,也没有什么文明、理想可言;如果人只有精神性而没有物质性,那人不要吃,不要喝,只是一种幽灵,也不会有各种物质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这两种情况都非常简单,可是人偏偏同时具有这双重属性,那各种各样的矛盾便出现了。

人的物质精神二象性,是人的矛盾性,但不是二元性。因为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而精神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必须以物质作为载体,它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人具有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这双重生命。从医学的角度看,人只有一种生命,即物质生命、自然生命或生物学生命。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同时还具有另一种生命,即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或人类学生命。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他又说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 人既是“自然存在物” ,又是“意识存在物” 。马克思还指出:“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 马克思看出人是一个矛盾体,具有双重性——主体性和客体性。他在这儿所说的主体性,指人有生命,人作为他自身而存在。这“自身”,主要是指他的意识;客体性是指人存在于无机自然界之中,是无机自然界的一部分。

只讲人的自然生命,否定人的精神生命是不对的。如果像阿那克西曼德、柏拉图、霍布斯、尼采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一种极普通的动物,那人就没有思想,就不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如果像霍尔巴赫所说的,人只是“纯粹肉体的东西”,那人就有体无魂,没有精神追求和道德追求。这是对人的本质的曲解。

只讲人的精神生命,否定人的物质生命,同样是不对的。不承认人的物质性,就无法解释人为什么要进行物质生产,就会导致关于人与社会的唯心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想主义观念,也容易产生这样的曲解。夏甄陶说:“人不是无人身的灵魂、无人身的理性、无人身的思维、无人身的自我意识。” 人不能离开自己的身,身和心应当是统一的。

双生命说指出人既是一种动物,又不是一般的动物。人的双生命说比人的单生命说,更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本质。

就人的物质实体性而言,人是一种动物。但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一种特殊的动物,一种高级动物。人是极其复杂的生命体。人体要不断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人体的生物运动也要遵守其他动物都要遵循的自然规律。人具有动物性,动物性也是一种物性。

无论人类的历史有多悠久,无论人类的文明进步到什么程度,人总是人,人总有物质性、动物性,总是一种动物。所有的人(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都具有一定的动物性,只是动物性的形式、程度不同而已。没有任何动物性的人,就不是现实的人。

人来自动物。就整个人类而言,人来自猿;就每个个人而言,他刚诞生时也只是一种动物。在这点上,阿那克西曼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应当把鱼改为猿。比较胚胎学也告诉我们,人的早期胚胎,同别的脊椎动物(如鱼、兔等)几乎很难辨别。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离动物越来越远;每个个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应当愈来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性不断克服和超越动物性,这是整个人类和每个个人进步的过程。但无论每个人怎样克服和超越,当他生命结束时,仍然具有一定的动物性。

人的动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

人同动物一样,对外界具有感觉能力,并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感觉,不可能进入到别人的身体之中,感觉到别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有直接的感受。

人同动物一样,具有求生的欲望、追求快乐的欲望、食色的生理欲望。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对这些欲望进行有效的控制。

人同动物一样,具有许多本能,这些本能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即使是一个很成熟、很有修养的人,他的本能也不会完全消失。

人同动物一样,在生活中能够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并力求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回报。

人同动物一样,不能控制自己体内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不能改变自己的温饱或饥寒、舒适或疼痛的感觉。

人同动物一样,都具有发育、生长、衰老、生病、死亡的过程,要维护自己的生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具有足够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同动物一样,自己的躯体既属于自己,又属于自然界。

但人又不是一般动物,而是具有理性和德性(智慧和道德)的动物。

猿进化为人的过程,就是猿脑进化为人脑的过程。有了人脑,这世界就出现了不同于物质的另一种东西——意识、思维、精神。人有了精神,就同外部物质世界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成了认识主体和行为主体。人既能认识世界,又能改造世界、保护世界和创造世界。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而且还创造了一个自我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包含智慧与道德两大领域,人成了“智慧生物”与“道德生物”。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我们地球人类是这样的特殊动物。精神只产生于人之中,只是属人的精神。所有的精神都是人的精神。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思维只存在于人脑之中。因此,人是精神载体。

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是精神主体。有了精神,人才具有主体性。人的精神性便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不仅在于对自己躯体和外部世界的主体性,还在于对自己精神的主体性。人还能认识、改造、保护和创造自己的精神。人的躯体既属于人自己,又不属于自己;既受自己愿望的控制,又不受自己愿望的控制;既是人的主体,又是人的客体。而人却是自己精神的主体。

恩格斯写道:“庸人所爱的谚语是: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人具有双重生命,但这双重生命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这是一种庸人之见。相对于精神生命而言,物质生命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精神生命离不开物质生命,必须以物质生命为载体。但在特定条件下物质生命可以离开精神生命而存在。人的价值主要是通过精神生命体现的。人与别的动物的区别,不在于有物质生命,而在于有精神生命。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也不在于物质生命的不同,而在于精神生命的差异。 eh4UYIiwss5oow+RIOBpSE/zBYyYsprN9IbfPmALwzQS+bGWWdFGH4bpFaJaAH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