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艺术设计和自主创新

艺术设计的百年历史表明,它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变易性的特点。同时,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变易性

艺术设计的复杂性表现为,它具有各种类型和各种模式,以至有人认为难以用单一的定义来规范它。它的类型的多样性,既取决于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取决于艺术设计对象的差异(汽车或灯具、电视或钟表、单一对象或综合对象)。比如,美国在艺术设计方面比欧洲起步晚,美国艺术设计的形成是欧洲艺术设计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欧洲艺术设计主要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得到发展,而30年代美国艺术设计则牢固地占领了工业领域,成为国家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因素。美国艺术设计在1929年严重经济危机后得到发展,1934—1935年期间具有相当规模,这和美国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时间恰好同步。当时美国工业中不仅使用了机器,而且使用了生产流水线,推广了劳动的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艺术设计在美国工业中牢固地扎下根来。美国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不带有艺术设计的印记。据专家分析,艺术设计对美国公众审美趣味的影响,只有电影可以与之相媲美。大批美国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使得美国化的设计回到了艺术设计的故乡,并奠定了欧洲艺术设计美国化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振兴经济、加速发展的一系列机遇:科技革命,批量生产方式的推广,工业的科学管理,自动化,垄断的增长,欧洲一体化,等等。内部的经济、生产和技术因素,以及与美国产品相抗衡的外部必要性,成为艺术设计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欧洲艺术设计吸收了美国的经验,然而,它没有全盘照搬美国的做法,保持了20年代自己的艺术设计传统。

艺术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艺术设计综合了艺术活动、技术活动、设计活动和生产活动等多种实践领域,考虑到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价值取向。相应地,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有关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人体工程学、工艺学等。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自成体系的艺术设计理论。显然,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靠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艺术设计的百年史还表明,艺术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变易性是它的一个明显特点。艺术设计曾是建筑的一部分,早期著名的艺术设计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建筑师。德国的穆特齐乌斯、贝伦斯、凡·德·韦尔德,法国的柯布西埃就是例证。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学校专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它是艺术设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建筑之家”,它的历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米斯·凡德罗都是著名的建筑师。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作活动的基本原则、艺术设计教学法以及与建筑理论密不可分的艺术设计理论。

艺术设计从欧洲移植到美国后发生了重要变化。20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的艺术设计已经不是20年代欧洲的艺术设计。它独立于建筑而得到发展。美国的艺术设计主要是商业性艺术设计,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在风格上,它不同于20年代欧洲的功能主义,不同于包豪斯。它同式样主义处在密不可分的统一中。功能主义奉行“形式遵循功能”的原则,而式样主义往往游离于功能之外改变产品形式。于是,艺术设计又成为式样主义的一部分。

50至60年代,德国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尖锐地批评了美国艺术设计的式样主义,使艺术设计摆脱式样主义。艺术设计逐步成为既不依赖建筑、又不依赖式样主义的一种独立的活动。

(二)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

2005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5年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首次使用的。这个概念已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接受,该组织在1996年的报告中提出的定义是:“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自主创新,中央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提法: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三种方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以后再创新。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它与艺术不同,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设计师想让草莓有柠檬味,而艺术家想要创造一种新的水果。”与原始创新相比,艺术设计的投资风险小,实施周期短,同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的特点,有利于培育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提高推广艺术设计的自觉性。那么,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艺术设计具有原型或原生材料,也就是说,它具有供集成的客体。而供集成的客体,不仅可以是同一种类或者相近种类的物体和现象,而且可以是比较疏远的种类的物体和现象。不同领域的客体可以组合,甚至不是整个客体而只是客体的一部分,或者作用原则、功能特征、知觉特征也可以集成为新的统一体。

发明作为原始创新,在技术中指创造新的机器、仪表、工具和工艺流程,在科学中指发现新的规律、现象、定律。艺术设计和发明不同,它所发现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通常认为轿车、机车、电冰箱等是发明的结果。而实际上,发明的只是蒸汽机、内燃发动机。然后,把蒸汽机集成到马车上,成为轿车的形象。如果这种车子沿着铁轨行驶的话,就是机车。把蒸汽机集成到帆船上,就成为轮船。冷冻装置可以装在厨房的柜子上,从而产生电冰箱。轿车有一种原型就是内装发动机、下面配有轮子的普通轿式马车。

发明是唯一的。第二热力学定律无论在发现它的1850年还是在1950年,无论在纽约还是在伦敦都是一样的。而集成是多种多样的。德国和日本的轿车在结构、功率、使用材料和外形上是彼此不同的。现在的轿车不同于第一辆轿车,也不同于十年以后的轿车。因此,集成创新有广阔的空间。

第二,艺术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功利性。发明与此不同,它往往是意想不到地产生的,或者是长期实验的结果,其最终结果在起初相当含混。发明不总是为了某种具体的功利目的。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是原始创新,美国人德雷福斯设计了电话机的现代款式是集成创新。这两种创新的目的不一样。虽然贝尔1876年在美国获得第一台实用电话的专利,不过,电话只是贝尔研究声音传播规律的自然结果,而这种结果在起初并不明朗,它不指向某种具体的功利意图。德雷福斯在一开始目的就很明确:改变电话机外观,降低重量和造价,追求使用的便捷、舒适,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艺术设计起着进步的加速器的作用,起着某种技术催化剂和社会催化剂的作用。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把科学家和发明家所获得的发现、规律、原则、材料用于具体的现实,使它们进入工业、技术和日常生活中。蒸汽机一开始只用于矿井中的抽水,接着用做金属加工、织造、木材加工企业中产生旋转运动的发动机,然后用做铁路、轮船上的发动机,最后用做无轨运输和空中运输的发动机。这样,由于集成、变化、适应,蒸气发动机征服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加速了各个部门中的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四,艺术设计在集成创新时产生出质量效果。质量效果不仅指可以触摸的物质质量,例如汽车和坦克在水上行走,或者飞机水栖的能力;而且指精神质量、心理生理质量,例如赋予产品以美和舒适的属性。表面看来,艺术设计师只完成了某项产品的设计任务,但实际上,他们活动的结果以某种方式培育了消费者的某些趣味、习惯和追求。艺术设计师虽然同物打交道,然而他们指向的不是物,而是人。他们把改善社会条件和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准作为自己的职责。

在结束本讲时,我们想概述一下艺术设计学的体系,本书将涉及这个体系的主要方面。艺术设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包括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和艺术设计欣赏三个部分。艺术设计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过程。艺术设计学研究这个过程的一些主要环节,如艺术设计构思、艺术设计构思的物质体现,以及作为艺术设计主体的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要研究艺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艺术设计管理,艺术设计心理,艺术设计风格的内涵和表现、形成和发展、一致性和多样性,以及艺术设计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类型和作用。

艺术设计创作过程“消融”在自己的产品——艺术设计作品中。艺术设计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它和其他审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作品的结构、形式因素、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艺术设计语言和符号系统。各种门类的艺术设计还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艺术设计世界内部结构的“形态学脉动”,使艺术设计的疆界不断发生变化。

艺术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中实现。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同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艺术设计作品除了使用价值外,还有其他文化价值,后者只有在欣赏过程中才能实现。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欣赏的意义和特点,艺术设计欣赏主体的形成,艺术设计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这样,艺术设计师创造出特殊的语言,并把它凝定在作品中。最后,接收者通过欣赏,与创作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

艺术设计学的历史方面研究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继承和革新、各民族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艺术设计学的理论方面研究“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欣赏”的系统。这两个方面互为经纬,形成艺术设计学的完整体系。

思考题

1.什么是艺术设计?

2.中西方艺术设计的观念是怎样发展的?

3.艺术设计和集成创新有什么关系?

阅读书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柳冠中:《事理学论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tFmie1WSnGB7HStz9NFHJoKZj2c5r+7zQUqvr8FCVJjMghUI7jT/QYmiXg8ZLQ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