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

人类的器物制作活动已有漫长的历史。艺术设计的某些特点在人类器物制作活动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按照当时的技术发展和生活需要的水平,工具、武器、房屋、交通工具、日用品的形式和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符合。那么,为什么艺术设计只是在20世纪初期才产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考察人类设计活动的发展历程。

(一)人类的设计活动

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西方最早提到设计概念的词典是1588年出版的《牛津英文词典》,它这样解释“设计”:“由人所设想的一种计划,或是为实现某物而作的纲要。”“为艺术品……(或是)应用艺术的物件所作之最初画绘的草稿,它规范了一件作品的完成。” 总之,人们在劳动活动中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把它们变成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产品时,要预先在头脑中改造这些物质。未来产品的原型就是这种产品的设计。

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在一些情况下,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的原型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生产者也就是设计者。在另一些情况下,设计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设计的这两种情况和艺术创作相类似。有些艺术创作要先有草稿、草图,而有些艺术创作则不需要草稿、草图,虽然它们也先有设计,但那是存在于意识中的形象。

我们有些人可能看到过蜂房,那是蜜蜂用蜡筑成的许多六面体的小室,蜜蜂在里面生育幼蜂、储存蜂蜜和食物。人们往往惊叹蜂房结构的精巧,它是那样的对称、均匀、和谐。然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段名言说,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固然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然而,“最拙劣的建筑师”也比“最巧妙的蜜蜂”优越,因为建筑师在盖房之前,已经在头脑中设想了房子的形象。也就是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而蜜蜂筑巢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因此,有没有设计能力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最早制作劳动工具如石斧、石刀、弓和箭的原始猎人,是人类第一批设计师。当然,在原始人那里,构思和体现、设计和制作是统一的行为,设计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不仅在原始社会,而且在手工艺高度发达的奴隶社会早期,都没有独立的设计活动。人的意识中的形象直接体现在所制作的产品中,没有过渡性的模型和草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件被制作出来的产品往往起到设计的作用。其他生产者以这种产品作为摹本进行制作,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又根据使用的需要添加自己的构思。这样,同一件产品在长期实践和反复制作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例如,原始猎人的石斧在造型、比例、厚薄等方面,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获得固定的、比较接近于现代斧头的形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位生产者与另一位生产者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设计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从哲学的高度看,设计是存在的本质特征。世界是被设计的,是器物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设计把一般和个别联系起来。我们没有见过一般的桌子,只见过具体的桌子:长桌子、方桌子、大桌子、小桌子。具体的桌子是被设计出来的,尽管它们各不相同,然而它们都归在“桌子”的名下,以共同的本质特征而区别于椅子、床、厨。设计联结了个别和一般。

设计还联结了有限和无限。设计是形式的守护者,是再现、重造形式的一种机制。斧子锈蚀了,房屋倒塌了,然而它们的形式保留下来了。用来制作斧子的石头或金属、建造房屋的砖瓦和木头在存在上都是短暂的,然而斧子或房屋的形式常存。设计把有限的实在和无限的潜在、短暂的材料和永恒的形式联结起来。

设计要通过生产制作才能够获得某种形式,成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功能特征的产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设计和生产的关系有若干种类型:(1)设计和生产相互适应,它们是统一的行为;(2)设计适应生产;(3)设计独立于生产,但是对生产的影响很小;(4)设计独立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生产服从设计。设计究竟什么时候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西方通常把达·芬奇称为第一位设计师。吉尔博特(K.Gilbert)和库恩(H.kuhn)的《美学史》(纽约,1960)在阐述文艺复兴美学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设计艺术从艺术领域里独立出来,并成为三种艺术样式——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基础。艺术家在手工工场从事设计,而不是创作绘画和雕塑。艺术家从文艺复兴美学的中心概念——和谐来看待设计,把设计理解为自然界万物的形式。手工艺者根据他们绘制的图样制作家具、瓷器和织物。设计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但是,在有些手工工场中,仍然只从事生产,而没有设计。手工艺者根据传统的产品样本进行制作,只是使产品适应工场的生产条件。

机器时代的到来,导致设计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机器本身是设计的产物。不过,在消费品领域,早期的机器生产仍然是没有设计的生产。机器在工业中的应用,不是为了改善产品质量,而是为了提高产量。技术虽然改善了,然而产品的质量却降低了。于是,生产工具和产品之间出现了分裂和背离。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产生了更新消费产品、更新它们的形式和功能的社会需求,这种需求促使工业领域中的技术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而工业自动化对技术设计的独立产生特别强烈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向自动化过渡,必须根据产品的最终功能重新设计产品。自动化要求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考虑生产问题。如果没有工业领域里的技术设计,就不可能有艺术设计,也就不可能有艺术设计师的活动。

在20世纪以前,器物文化的形成和变化十分缓慢。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器物的形式才定型和完善,对各种形式的选择是自发地进行的。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需求的产生,使得产品形式和功能的更新成为自觉的追求。设计越来越从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明显地、直接地依赖于消费而远离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艺术设计逐步成为协调人和环境、个人和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手段。这就是艺术设计只是在20世纪才产生的原因。

(二)艺术设计

如果把艺术设计广义地理解为效用和形式、技术和美的结合,那么,它在人类活动的初期就产生了。有人不无幽默地把上帝称为第一位艺术设计师。据《圣经》,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用那根肋骨造了一个配给亚当的夏娃。上帝赋予夏娃的外貌,千百年来令诗人和画家赞叹不已。然而,艺术设计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是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产物。那么,艺术设计有没有一个确切的诞生日期呢?

如果把艺术设计看做解决艺术和机器技术之间冲突的手段,那么,艺术设计编年史可以从美国建筑师赖特开始撰写,因为他宣称机器能够像手工工具一样成为艺术家手中的工具。如果认为艺术设计是消除艺术创作和物质实践活动之间对立的途径,那么,艺术设计史可以从英国威廉·莫里斯开始。如果主张通过艺术设计全面地发展个性、恢复个性的完整,并通过个性的创作重建对象世界的完整性,使技术文明人化,那么,德国建筑家格罗皮乌斯领导的艺术设计学校包豪斯就是艺术设计史的发端。如果把艺术设计当做贸易的刺激剂,那么,应该承认英国工业家和政治家罗伯特·皮尔爵士(Robert Peel,1788—1850,于1834—1835、1841—1846年任英国首相)是位预言家。1832年,他在英国下议院号召利用艺术来提高英国产品的竞争力。我们也可以认为,英国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亨利·科尔(Heinri Kol,1808—1882)是艺术设计真正的先知。他在1845年就使用了“艺术工业”(Art Manufactures)的术语,以表示“应用于机械生产的美的艺术或美”。1849—1852年,科尔出版了《设计和工业杂志》( Journal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s ),关注设计的利润和商业价值。 类似的观点还可以举出很多。想要确定艺术设计诞生的具体日期,也许是经院派的做法,但大概是不可能的。然而无疑,艺术设计诞生于20世纪初期。

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很广。除产品设计外,艺术设计还运用于环境设计。人周围的环境不仅是物质环境,而且包括人的关系领域。这种完整环境的观念,是在艺术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豪斯学校提出完整环境的观念主要指物质环境,德国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不仅仅把人周围的环境归结为物质环境,而且根据生态学原则,把人的关系领域也纳入人周围的环境。相应地,艺术设计解决两组问题:物质环境和人的行为的设计,第一组问题包括环境和产品世界,第二组问题包括交际环境。这样,艺术设计可以分为三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种分类得到很多人的赞同,有人就把艺术设计分为: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以及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

1983年第13届国际工业设计会议的主题“从小匙到大城市”,标明了艺术设计宽广的应用领域。也有人根据高校中艺术设计的专业设置,把艺术设计分成五类: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染织和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又称为“工业设计”,它是英语industrial design的译名。由于我们把design译作“艺术设计”,所以,“工业设计”的实际含义应该是“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而不是机械的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这个术语是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Joseph Sinell)于1919年首次提出来的,他以此称呼广告上的工业产品图像。自从1927年美国早期著名的艺术设计师贝尔·盖茨广泛地使用这个术语后,它开始获得与我们现在的理解比较接近的含义,即机器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领域里的艺术设计。

在西方国家中,工业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主体。美国早期著名的艺术设计师都是工业设计师,美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刊物是《工业设计》,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艺术设计组织是成立于1957年的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简称ICSID),国际上最权威的艺术设计定义也是工业设计定义。

1964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在比利时临近北海的港口城市布吕赫(Brugge)召开的国际工业设计会议讨论了工业设计师的培养方法,会议首先讨论了工业设计的定义。英国工业设计师布莱克(M.Blake)提出,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产品和消费者的相互联系。工业设计把产品形式看做决定产品制作的生产方式和材料的功能性的表现。马尔多纳多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工业设计不是“工业生产的一个方面”,而是独立的活动。

马尔多纳多(Tomas Maldonado,1922—1993)当时是德国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的校长,他出生于阿根廷讲西班牙语的拉美裔和讲英语的苏格兰裔家庭,1967年加入意大利国籍,1967—1969年任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主席。他提出的定义为会议所采纳,这个广为援引的著名定义也见之于马尔多纳多1965年发表的《工业设计教育》一文中:“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旨在确定工业产品的形式属性。虽然形式属性也包括产品的外部特征,但更主要的却是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它们将产品变成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观点来看的统一的整体。”

马尔多纳多

在这里,马尔多纳多区分了产品的“外部特征”和“形式属性”两个概念。外部特征指赋予产品更加吸引人的外观,这样做有时是为了掩盖结构上的缺陷。形式属性是决定产品性质的各种内部因素协调和整合的结果,它们也这样或那样地体现在外貌成型过程中。马尔多纳多在说到形式属性时,很少指产品的外部形式,而是指结构联系和功能联系。确定这些属性和它们的协调,是工业设计师的基本任务。而这些形式属性显然由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和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所决定。

这则定义和乌尔姆学校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乌尔姆学校为工业设计广泛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乌尔姆学校短暂的历史对于巩固和推广它的教育观点和职业观点是不够的,然而,它奠定了工业设计的新概念、新方法的基础,向未来的后技术社会工业设计教育迈出了一步。而后技术社会的前景在当时还只是刚刚显露出来。

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1980年在巴黎举办的会议上,把马尔多纳多提出的定义修订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侧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柏林国际艺术设计中心(Internationalen Design Zentrum,简称IDZ)在1979年提出的工业设计定义也可与此相参较:“好的设计不是包装技术,它必须将各类产品的特性,用合宜的造型手法表达出来。好的设计必须将产品的功能及操作呈现出来,让使用者知所循。好的设计必须要使科技发展的最新状况为人所知。好的设计不仅限于产品本身,对环保、节约能源、回收、耐用性及人体工程学等问题,也必须予以考虑。好的设计要将人与物的关系,当成造型工作的出发点。尤其要考虑到劳动医学及感官知觉方面。”

对于艺术设计的分类,有人按照自然描述的方法,即根据艺术设计现实存在的状况进行划分,从而把艺术设计分为六类:传统手工艺品设计,包括陶瓷、染织、漆艺、木工等;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包括各种生活用品、家电、机械产品等;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园林、小区、街头设施、室内装修等;文化传媒设计,包括展览布置、文化标志、书籍装帧等;商业传媒设计,包括广告、商标、店面橱窗、企业形象等;时装设计,包括生活服装、工作服、礼服、艺术表演服装等。 这种分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一些新兴的设计分支,如网络设计、动画等,都可以归入上述相应的种类中。

艺术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师和实用美工师的区别在于,后者只是在工程师设计或制作出产品的功能形式和技术形式后,才从事自己的创作。艺术设计师则相反,他从一开始就和从事设计的工程师(机械设计师、电器设计师)一起工作,因为他对整个产品负责,而不仅仅对产品的艺术性负责。也就是说,艺术设计绝对不是先有产品、后有美化的设计,更不是仅仅只有装饰、装潢的美化设计,它应该始终与产品最初的结构设计平行进行。所以,仅会“画画”绝当不了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必须了解生产技术。只有当他既不是技术的奴隶又不脱离技术时,才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构思。

艺术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设计。艺术设计师按照人的需要、爱好和趣味设计产品。他在设计产品以及物质环境时,仿佛在设计人自身。正如有的时装设计师所说的那样,他设计的不是女装,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态、情感和生活风格。因此,艺术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是人和社会。人、人的外貌和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设计师的真正目的。艺术设计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它又在设计某种文化类型。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新器物以改变文化价值。 XJ+p6Nt0kINAMlpvRTaQY5jyff/R6Xob/Jivk6GIaOuLkKgJMM2nMWawjkGmhTm1



三 艺术设计和自主创新

艺术设计的百年历史表明,它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变易性的特点。同时,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艺术设计的复杂性和变易性

艺术设计的复杂性表现为,它具有各种类型和各种模式,以至有人认为难以用单一的定义来规范它。它的类型的多样性,既取决于各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又取决于艺术设计对象的差异(汽车或灯具、电视或钟表、单一对象或综合对象)。比如,美国在艺术设计方面比欧洲起步晚,美国艺术设计的形成是欧洲艺术设计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欧洲艺术设计主要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得到发展,而30年代美国艺术设计则牢固地占领了工业领域,成为国家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因素。美国艺术设计在1929年严重经济危机后得到发展,1934—1935年期间具有相当规模,这和美国实现工业自动化的时间恰好同步。当时美国工业中不仅使用了机器,而且使用了生产流水线,推广了劳动的科学组织和科学管理。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艺术设计在美国工业中牢固地扎下根来。美国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不带有艺术设计的印记。据专家分析,艺术设计对美国公众审美趣味的影响,只有电影可以与之相媲美。大批美国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使得美国化的设计回到了艺术设计的故乡,并奠定了欧洲艺术设计美国化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振兴经济、加速发展的一系列机遇:科技革命,批量生产方式的推广,工业的科学管理,自动化,垄断的增长,欧洲一体化,等等。内部的经济、生产和技术因素,以及与美国产品相抗衡的外部必要性,成为艺术设计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欧洲艺术设计吸收了美国的经验,然而,它没有全盘照搬美国的做法,保持了20年代自己的艺术设计传统。

艺术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艺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艺术设计综合了艺术活动、技术活动、设计活动和生产活动等多种实践领域,考虑到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价值取向。相应地,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有关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人体工程学、工艺学等。以这些知识为基础,才能构建自成体系的艺术设计理论。显然,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要靠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艺术设计的百年史还表明,艺术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变易性是它的一个明显特点。艺术设计曾是建筑的一部分,早期著名的艺术设计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建筑师。德国的穆特齐乌斯、贝伦斯、凡·德·韦尔德,法国的柯布西埃就是例证。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学校专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它是艺术设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建筑之家”,它的历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米斯·凡德罗都是著名的建筑师。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作活动的基本原则、艺术设计教学法以及与建筑理论密不可分的艺术设计理论。

艺术设计从欧洲移植到美国后发生了重要变化。20世纪30至40年代,美国的艺术设计已经不是20年代欧洲的艺术设计。它独立于建筑而得到发展。美国的艺术设计主要是商业性艺术设计,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在风格上,它不同于20年代欧洲的功能主义,不同于包豪斯。它同式样主义处在密不可分的统一中。功能主义奉行“形式遵循功能”的原则,而式样主义往往游离于功能之外改变产品形式。于是,艺术设计又成为式样主义的一部分。

50至60年代,德国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尖锐地批评了美国艺术设计的式样主义,使艺术设计摆脱式样主义。艺术设计逐步成为既不依赖建筑、又不依赖式样主义的一种独立的活动。

(二)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

2005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2005年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国家创新体系”这个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首次使用的。这个概念已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接受,该组织在1996年的报告中提出的定义是:“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于自主创新,中央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提法: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有三种方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以后再创新。我们认为,艺术设计是企业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它与艺术不同,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设计师想让草莓有柠檬味,而艺术家想要创造一种新的水果。”与原始创新相比,艺术设计的投资风险小,实施周期短,同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的特点,有利于培育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提高推广艺术设计的自觉性。那么,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艺术设计具有原型或原生材料,也就是说,它具有供集成的客体。而供集成的客体,不仅可以是同一种类或者相近种类的物体和现象,而且可以是比较疏远的种类的物体和现象。不同领域的客体可以组合,甚至不是整个客体而只是客体的一部分,或者作用原则、功能特征、知觉特征也可以集成为新的统一体。

发明作为原始创新,在技术中指创造新的机器、仪表、工具和工艺流程,在科学中指发现新的规律、现象、定律。艺术设计和发明不同,它所发现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通常认为轿车、机车、电冰箱等是发明的结果。而实际上,发明的只是蒸汽机、内燃发动机。然后,把蒸汽机集成到马车上,成为轿车的形象。如果这种车子沿着铁轨行驶的话,就是机车。把蒸汽机集成到帆船上,就成为轮船。冷冻装置可以装在厨房的柜子上,从而产生电冰箱。轿车有一种原型就是内装发动机、下面配有轮子的普通轿式马车。

发明是唯一的。第二热力学定律无论在发现它的1850年还是在1950年,无论在纽约还是在伦敦都是一样的。而集成是多种多样的。德国和日本的轿车在结构、功率、使用材料和外形上是彼此不同的。现在的轿车不同于第一辆轿车,也不同于十年以后的轿车。因此,集成创新有广阔的空间。

第二,艺术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功利性。发明与此不同,它往往是意想不到地产生的,或者是长期实验的结果,其最终结果在起初相当含混。发明不总是为了某种具体的功利目的。苏格兰人贝尔发明电话是原始创新,美国人德雷福斯设计了电话机的现代款式是集成创新。这两种创新的目的不一样。虽然贝尔1876年在美国获得第一台实用电话的专利,不过,电话只是贝尔研究声音传播规律的自然结果,而这种结果在起初并不明朗,它不指向某种具体的功利意图。德雷福斯在一开始目的就很明确:改变电话机外观,降低重量和造价,追求使用的便捷、舒适,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艺术设计起着进步的加速器的作用,起着某种技术催化剂和社会催化剂的作用。艺术设计作为集成创新,把科学家和发明家所获得的发现、规律、原则、材料用于具体的现实,使它们进入工业、技术和日常生活中。蒸汽机一开始只用于矿井中的抽水,接着用做金属加工、织造、木材加工企业中产生旋转运动的发动机,然后用做铁路、轮船上的发动机,最后用做无轨运输和空中运输的发动机。这样,由于集成、变化、适应,蒸气发动机征服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加速了各个部门中的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

第四,艺术设计在集成创新时产生出质量效果。质量效果不仅指可以触摸的物质质量,例如汽车和坦克在水上行走,或者飞机水栖的能力;而且指精神质量、心理生理质量,例如赋予产品以美和舒适的属性。表面看来,艺术设计师只完成了某项产品的设计任务,但实际上,他们活动的结果以某种方式培育了消费者的某些趣味、习惯和追求。艺术设计师虽然同物打交道,然而他们指向的不是物,而是人。他们把改善社会条件和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准作为自己的职责。

在结束本讲时,我们想概述一下艺术设计学的体系,本书将涉及这个体系的主要方面。艺术设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包括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和艺术设计欣赏三个部分。艺术设计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过程。艺术设计学研究这个过程的一些主要环节,如艺术设计构思、艺术设计构思的物质体现,以及作为艺术设计主体的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要研究艺术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艺术设计管理,艺术设计心理,艺术设计风格的内涵和表现、形成和发展、一致性和多样性,以及艺术设计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类型和作用。

艺术设计创作过程“消融”在自己的产品——艺术设计作品中。艺术设计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它和其他审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作品的结构、形式因素、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艺术设计语言和符号系统。各种门类的艺术设计还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们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艺术设计世界内部结构的“形态学脉动”,使艺术设计的疆界不断发生变化。

艺术设计作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中实现。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同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艺术设计作品除了使用价值外,还有其他文化价值,后者只有在欣赏过程中才能实现。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欣赏的意义和特点,艺术设计欣赏主体的形成,艺术设计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这样,艺术设计师创造出特殊的语言,并把它凝定在作品中。最后,接收者通过欣赏,与创作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

艺术设计学的历史方面研究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继承和革新、各民族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艺术设计学的理论方面研究“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欣赏”的系统。这两个方面互为经纬,形成艺术设计学的完整体系。

思考题

1.什么是艺术设计?

2.中西方艺术设计的观念是怎样发展的?

3.艺术设计和集成创新有什么关系?

阅读书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2.柳冠中:《事理学论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XJ+p6Nt0kINAMlpvRTaQY5jyff/R6Xob/Jivk6GIaOuLkKgJMM2nMWawjkGmhTm1



第二讲
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

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高耸的、浓烟滚滚的烟囱和日夜轰鸣的机器,人们对机器风驰电掣的速度、移山倒海的力量、创造财富的神奇惊叹不已。19世纪英国女演员芬尼·肯姆布尔这样形容火车:“它靠轮子行走,那就是它的腿;轮子是靠叫做合塞的光亮的钢腿来转动的;所有这些都靠蒸汽来推动……这匹怪兽的缰绳、嚼子和笼头只不过一个小小的钢把手,它用来给它的腿或活塞加上或放掉蒸汽,因此连一个孩子也能够操纵自如。这个喷气的小动物……我多么想轻轻地拍拍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生产的弊病日益显露出来。例如,它导致环境的污染和噪音的增加。罗斯金在19世纪预测,20世纪英国各地的“烟囱会像利物浦码头上的桅杆那样密布”,“没有草地……没有树木,没有花园”,“在每一公顷的英国土地上都会安装起井架和机器”。威廉·莫里斯愤怒地问道:是否一切都要弄到“在一大堆煤渣的顶上建立起一座帐房,把赏心悦目的东西从世界上一扫而光”,才肯罢休? 而对机器生产的产品艺术质量下降的不满、思考和探索,直接导致了艺术设计的诞生。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职业,产生于20世纪初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和罗斯金被后人追溯为艺术设计的先驱者。在19世纪末期发生的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艺术设计的过渡中,德国建筑家泽姆佩尔起了重要作用,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则实现了这种过渡。受到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影响,英国和法国早期的艺术设计也得到发展。 XJ+p6Nt0kINAMlpvRTaQY5jyff/R6Xob/Jivk6GIaOuLkKgJMM2nMWawjkGmhTm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