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朱慧秋
——开启中国富硒酵母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朱慧秋,生于1946年,现为安徽省华信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和硒元素研究专家。

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人体缺硒引发的病变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补硒,可以防治这些病变,降低患病风险。当时,只有硒酸钠、亚硒酸钠等无机硒,而无机硒毒性大、效果差。如何补硒,是个世界性难题。后来,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出了毒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的硒酵母,作为药品和营养药品供国民服用。中国是个缺硒大国,民众何时能服到硒酵母,成了科技人员的攻关重点。

7

继徐辉碧教授1982年在国内首先研制出硒酵母后,紧接着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张惟杰、陈阅增等用啤酒酵母和亚硒酸钠于1983年也研制出了硒酵母(张惟杰,等,1986),其含硒量达1600ppm ,远高于当时美国生产的含硒量为1000ppm的硒酵母(陈阅增,等,1985)。由于多种原因,这项技术被搁置下来了。到20世纪90年代初,罗大珍等老师在此基础上又研制了利用真空冰冻干燥工艺制取硒酵母的方法(李爱芬,等,1997)。

这时北大正想将这项实验室技术转让出去,落地成金,造福社会。恰巧朱慧秋董事长经营的企业要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她通过媒体了解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有多项实验室成果准备转让的消息,就和同事来到北大,希望从中选取一些高技术成果,学院就将硒酵母发酵工艺推荐给她。但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对硒元素十分陌生,感到非常神秘,产品出来能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吗?在取舍两难的时刻,朱慧秋以企业家的长远眼光和前瞻思维毅然做出抉择,决定转化这项实验室成果。

朱慧秋接受这个项目后,双方实行产学研合作,企业派人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技术培训,学院派人去企业指导把关,一起做各种毒理学试验等。企业将开发的富硒酵母营养制剂在全国多家大型医院进行临床中试获得成功,取得了“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成功实现了富硒酵母及其营养剂工业化生产;其生产的硒酵母胶囊获得“国药准字”号批文,成为临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等治疗的药品。

硒酵母生物学活性高,更利于机体吸收利用,是国际广泛采用的、理想的补硒制剂(李爱芬,等,2004)。朱慧秋实现富硒酵母及其药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中国普通民众服用富硒酵母及药品开启了新纪元。

从此,朱慧秋也与硒元素结下了不解之缘。近三十年来,她的企业以产学研合作为发展战略,长期和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深圳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别和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长期开展“硒蛋白硒制剂发展追踪软科学研究”,追踪国内外硒元素研发最新成果和动态。产学研合作不仅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富硒有机制剂研发和生产基地,更使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其中硒酵母药品一直在京沪穗等知名医院使用,同时,该产品还被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用作动物实验和临床人体试验的科研用材,并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王伟迪,等,2011;赵美丽,2011;高志荣,等,2013;张弘,等,2014;Zhang, et al,2017)。

朱慧秋持之以恒,专心研究硒元素的生物学功能,经常造访倪嘉缵、徐辉碧、丁明孝、黄开勋、罗大珍等国内著名硒元素研究专家和有关专家,切磋探讨硒元素的开发和应用;她和企业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科研,她领衔撰写的“硒化合物——期待开发的含硒表观靶向抗癌药物”“硒酵母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多靶点防治药物”等论文,公司其他负责人撰写的多篇论文登载在《上海医药》《深圳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朱慧秋决心把企业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有机富硒制剂研究基地。

朱慧秋在国内开启了富硒酵母及其营养剂工业化生产的先河,为硒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做出杰出贡献,北京大学特授予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突出贡献奖”。朱慧秋也先后当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WdBVO7iUzjlO4xwEXYQ54dwfZW3cDmb6U8ISPFwZkKb2kTiWwBVX3rkLa/yMBz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