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人是社会动物

前面我们已详尽地说明,只有将儿童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才能对其人格有所认识,才能对他在世界上的境况做出评判。我们所谓的境况,指的是他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他对待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态度,比如职业的挑战、与人的联系、与其伙伴的融洽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根据这种方法,我们就能断定,那些在人生之初就以风暴般的冲击力给他打下烙印的东西,将影响他整个一生的生活态度。

在儿童出生后几个月,我们就能断定他今后将与生活保持的关系。在此阶段,我们完全可以明确地区别两个婴儿的行动方式,因为他们已经表现出了清晰可辨的行为模式,而且这种行为模式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更加清晰。这种模式绝不可能再变化。儿童的精神活动会越来越受到其社会关系的渗透和影响。其生而有之的社会感随着他对温情的求索而开始显露,这种求索导致他竭力讨得成人的亲近。儿童生活中的爱(love life)总指向他人,而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总指向他自己的身体。这种爱的能力在强度和表现方式上因人而异。在两岁以上的儿童身上,这种区别还可能表现在其语言上。只有在出现最严重的精神病理意义上的退化(degeneration)时,这种深深植根于每个儿童灵魂之中的社会感才会舍他而去。总之,这种社会感将伴他终身,在某些情况下会变化、歪曲和受到局限;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会扩大、拓宽,直到最后不但涉及他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涉及他的民族、他的国家及至全人类。它甚至还可能跨越这些界线,而朝向着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物体及至整个宇宙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的所有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乃是人类的社会属性与生俱来。一旦掌握了这点,我们也就掌握了通往理解人类行为大门的钥匙。 6baf+eta69JKPIRbnhOiBqM53FRU5akXPe2aHo8shVIMMW+CXHUAKh9D29SI+I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