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悖论思维的视角与方法

悖论的阐述

所谓的悖论(Paradox),就是貌似相互矛盾和互不相容的两个冲突对立的要素在同一句陈述中同时出现和共同存在。比如,一个比较简单的悖论,可以是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是错的 。”

假设这句话的陈述是对的,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这句话中的陈述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接受上述结论,那么从逻辑上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是错的”这句话本身是错的。如此,这句话的陈述应该是“这句话是对的”才对。也就是说,“这句话是错的”和“这句话是对的”其实是同时成立的。

另外一个类似的悖论是:“ 我在撒谎 。”

如果这句话的陈述是对的,那么我是在撒谎。如果我是在撒谎,那么“我在撒谎”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谎言。那就是,我不是在撒谎。陈述中的“我在撒谎”和由此经过逻辑推导得出的“我不是在撒谎”同时成立,互相矛盾而又都顺理成章。

如果你觉得一句话的简单陈述太拗口,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陈述,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个悖论:

下面这句话是对的;
上面那句话是错的。

如果你确切地认为第一句话中的陈述是对的,那么从逻辑上讲你就应该认为第二句话是对的。如果你确切地认为第二句话是对的,那么根据逻辑倒推,你的结论应该是:第一句话是错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正好与其陈述相反,那就是“下面这句话是错的”。如此,如果这两句话同时成立,它体现的就是一种悖论,就是矛盾的持续存在,类似前面探讨的矛盾双方永久均衡地存在。

如果我们把悖论的陈述进行文字上的缩减而不是上述的拓展,我们可以用英文中的所谓“矛盾修饰法”(Oxymoron)来表示悖论。矛盾修饰法不是一个句子,而是一个词组,通常是偏正词组,前者修饰后者,前后两个成分互相矛盾而又同时成立(A Combination of Opposites in One Phrase)。

悖论的体现:矛盾修饰法

其实,“Oxymoron”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悖论。“Oxymoron”源自希腊语,“Oxy”意味着锋利和敏锐(Sharp,Keen),“Moron”意味着迟钝和愚笨(Dull,Stupid)。搁到一起,就是锋利的迟钝(Sharp-Dull)或者敏锐的愚笨(Keen-Stupid)。

说白了,这种“Oxymoron”跟韩非子的“矛盾”之说如出一辙、遥相呼应。中文里面没有对应的单一词汇,将其翻译为“矛盾修饰法”(亦称“矛盾修辞法”)或者“矛盾语”,虽然不是特别简洁精炼,但意思却还算较为准确到位。另外一个稍微文气而晦涩的翻译是“逆喻”,与比喻(Analogy)、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等修辞手法对应和并列。

本部分开篇引用的关于矛盾的例子,比如健康的垃圾食品(Healthy Junk Food),便是矛盾修辞法的典型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残酷的温柔 (Cruel Kindness)
真实的谎言 (True Lies)
严肃的滑稽 (Seriously Funny)
唯一的选择 (Only Choice)
放纵的克制 (Indulging Restraint)
瞬时的经典 (Instant Classic)
绝对的相对 (Absolute Relativity)
相对的绝对 (Relative Absoluteness)
相同的不同 (Same Difference)
不同的相同 (Different Sameness)
轰鸣的沉寂 (Deafening Silence)
无声的惊雷 (Silent Thunder)
沉重的轻飘 (Heavy Lightness)
骄傲的谦逊 (Proud Humility)
液体的面包 (Liquid Bread)
甜蜜的忧伤 (Sweet Sorrow)
忧郁的欢愉 (Melancholy Merriment)
忠诚的背叛 (Loyal Treachery)
乐观的悲观 (Optimistic Pessimism)
严肃的轻浮 (Serious Vanity)
冰冷的热火 (Cold Fire)
病态的健康 (Sick Health)
美好的不幸 (Good Mischief)
温良的盗贼 (Gentle Thief)
友善的侵略 (Friendly Invasion)
善意的谋杀 (Merciful Murder)
安乐死 (Euthanasia)
小巨人 (Little Giant)
独唱团 (Solo Chorus)
爱国贼 (Unpatriotic Patriot)
上下颠倒 (Upside-Down)
爆炒冰块 (Fried Ice)
没事儿瞎忙 (Busy at Doing Nothing)
努力地装懒 (Working Hard at Being Lazy)
非常地平均 (Very Even)
超常地寻常 (Unconventionally Conventional)
忠实地不忠 (Faithfully Unfaithful)
不忠的信仰 (Unfaithful Faith)
充满恐惧的勇敢 (Fearful Bravery)
充满爱意的憎恨 (Loving Hate)
可以预见地不可预见 (Predictably Unpredictable)

有的矛盾修饰法还可能包含一些双关语意。比如英文中的“Copy”,在平常的理解中,既是“复印件”的意思,也可以是“一件”“一份”“一个版本”的意思。用来描述原件(Master或Original)的“件”字,有时也会用“Copy”一词。于是有了“Original Copy”的说法。其原意是“原始版本”,双关语意则是“原件复印件”,抑或“复印的原件”。复印的不可能是原件。于是,“复印的原件”便成了一个双关语的矛盾修饰法。

再比如,古钢琴(Fortepiano或Pianoforte)。在意大利语中,“Piano”可以意指钢琴,同时也有弱、低、轻的意思。“Forte”则是强、高、重的意思。“Fortepiano”的字面意思是“重—轻”“强—弱”,貌似相互矛盾,实际是指一种可以高低音域通吃的音乐器械。这便是古钢琴名称的由来。类似的含有双关语的“矛盾语”还有:

靓丽的丑陋——忒丑(Pretty Ugly):“Pretty”原意是“漂亮”,此处意指“非常”。

几乎一丝不挂(Barely Clothed):“Barely”原意是“裸露”,此处意指“几乎不”。

贼好——好得一塌糊涂(Terribly Good):“Terribly”原意是“糟糕”,此处意指“尤其地”。

大二学生——聪明的呆瓜(Sophomore):“Sopho”有“聪明”(Wise)的意思,“More”有“傻笨”(Foolish)的意思。

文明的战争——内战(Civil War):“Civil”意指“国内”,同时也可以意指“民事”“民间”“文明”。

具体到商业领域,无论是直言不讳,还是双关、隐喻、反讽,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多的“矛盾语”:

商业伦理 (Business Ethics)
业余专家 (Amateur Expert)
友好接管 (Friendly Takeover)
一人小组 (One Person Crew)
预算赤字 (Budget Deficit)
微软不软 (Microsoft Works)
每日特供 (Daily Special)
广告的真实 (Truth in Advertising)
灵活的承诺 (Flexible Commitment)
工作式休假 (Working Vacation)
必买的可选配置 (Mandatory Option)
家中办公室 (Home Office)
大众化定制 (Mass Customization)
比最好还好 (Better than the Best)
第一之后再超越 (Beyond Number One)
延长了的“死期” (Extended Deadline)
拿工资的志愿者 (Paid Volunteer)
付得起的奢侈 (Affordable Luxury)
负动能 (Negative Momentum)
新古董 (New Antiques)

比如,上述例子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家对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的调侃。俗话说,无商不奸。某些做生意的可能连自己的亲爹都骗,哪来的商业伦理?这是大家通常的理解。但商业也有商业的规矩。电影《教父》里面,黑帮对手给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讲道理的时候,说得非常直白:暗杀你爹并非个人恩怨,都是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It's all about business!)。当然,这只是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的黑帮团伙之间的逻辑。

连黑社会都有自己的“商业伦理”,显然,合法的商业活动自然也要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会体现在各种公开或者默认的行规中,比如禁止恶性竞争。更进一步而言,商业也要面临更大范围的社会合法性问题,必须接受社会和社区中一般性道德伦理的约束。尤其是在大家都自愿地抑或不情愿地高举社会责任大旗之际,商业伦理也日益成为主旋律和笃实具体的实践,而不再仅仅是用来粉饰妆点的遮羞布。

悖论意识

之所以连篇累牍地罗列这么多的“矛盾语”,至少是出于三个主要原因:增强“悖论意识”,鼓励“二维拆解”,提倡“升级整合”。“矛盾语”是悖论最简明精致的体现。对这些大家习以为常抑或稍觉新鲜的“矛盾语”的直观感受,可以增进大家对悖论以及悖论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悖论意识。悖论可以趋真,可以荒谬,也可以真假难辨。也许,关键在于定义,以及相应的理解。这就自然引出下面的另外一个原因。

二维拆解

根据从“矛盾语”的构建中获得的启发,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进行“二维拆解”:通过两个不同维度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来拆解悖论中的矛盾。作为修辞手法,“矛盾语”通常是刻意营造的,要通过“逆喻”来对比、提醒、映衬、烘托、渲染和造势,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也就是说,“矛盾语”里面的矛盾,通常情况下是想象出来的,而并不是真实地存在的。很多情况下,貌似矛盾的要素,主要是定义的问题。

比如,“非常虔诚地不虔诚”,这也许并不矛盾。第一个词组中的“虔诚地”是对某种程序或者准则笃信无误地虔诚坚守(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二个词组“不虔诚”可以是虔诚自律地依照上述准则而表现得对所有其他人和其他事都毫无例外地不虔诚。类似的说法还有“忠诚的背叛”(Loyal Treachery)。可以说,忠诚与背叛的对象不一样,是为了某种忠诚而进行当下的背叛。比如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背叛的是英雄曹操对他的超凡礼遇,保全的是对旧主刘备的绝对忠诚。

如此,很多“矛盾语”其实是对两种貌似互相矛盾的要素的巧妙组合与操纵(Manipulation)。就像魔术师,就是靠操纵别人的视线和注意力而吃饭的。否则,魔术师们就都得露怯“掉底儿”,喝西北风了。破解魔术需要的正是视角的转换。如果我们把两种貌似矛盾的要素进行系统的并列组合(Juxtaposition),在不同的维度上比较二者的相同性(Comparison)和反差性(Contrast),那么矛盾可能会得以化解和转化。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向操纵”(Reverse Manipulation)来还原刻意营造的“矛盾语”中具体矛盾的形成。同时,进一步引申,采用这种反向操纵,我们也可以对各种悖论中真实的矛盾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应对。

比如,竞争性垄断(Competitive Monopoly)或者垄断性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表面上就是以“矛盾语”的形式出现的悖论。如果我们把竞争和垄断假设为两个独立的维度来并列考察(Juxtaposed),我们会发现它们可以构成不同的组合状态。此时,竞争和垄断,这两个原先貌似相互矛盾的要素,并不是在(只由竞争对手的数量界定的)同一个谱系上的两个极端,而是代表两个不同的维度。

这样,就有一种情形是高度垄断和高度竞争的组合,比如双头垄断。当然,竞争与垄断的焦点和维度也可以事随境迁。比如,两个企业间的垄断效应主要体现在定价上(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合谋),而双方激烈的竞争,可能主要体现在品牌和差异化的价值提供上,而不是(至少不是主要)体现在价格维度上。如何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正是对悖论中张力的拿捏,需要企业决策者伺机适时地去把握二者的平衡。

总结说来,我们从上述讨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对于一般的悖论和具体的“矛盾语”,我们可以进行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的系统性的比较分析,来试图拆解悖论中的矛盾,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章开篇对于解读矛盾的讨论。悖论思维的视角、“矛盾语”的拆解、“逆向操纵”的应用,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转换分析单元与层次以及时空组合,从而在承认(甚至欣赏)矛盾存在的同时,依据决策的终极目标来更加巧妙地应对矛盾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腐朽为神奇”。

升级整合

与二维拆解相反的一种对悖论的解读,是所谓的“升级整合”,即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悖论中矛盾双方的共同点,开阔视野,寻找共性,升级思考,存异求同。这种升级整合,也许通常需要建立在二维拆解的基础上。

不妨看一下“充满爱意的恨”这个著名的“矛盾语”。爱与恨貌似是不可兼容的矛盾,是反义词。其实,正像竞争与垄断不是反义词一样,爱与恨也不是反义词,或者不一定是反义词,取决于不同的视角。爱与恨是两个不同的情感表现,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爱的反义词是不爱,恨的对立面是不恨。这样的拆解,强调的是这两种情感方式的不同和相对独立。而“升级整合”则强调的是二者的共性。那就是,无论是爱还是恨,都是极为强烈浓重的情感,表明当事人态度的认真、情感的投入和内心的在乎。从这个意义上说,爱与恨的共同反义词是“无所谓”“不在乎”“随便”之类用来形容用情不深或漠然的词语。正是在这个高度,爱恨情仇才会有最大的张力。两个人之间,充满爱意地恨,恨之入骨地爱,恨得咬牙切齿,爱得死去活来。只要两个人持续在一起,矛盾就会存在,悖论就会持续。至少,他们互相在乎。

另外一个例子是大家常见的。很多人盼着退休,觉得退休之后就可以不用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了。而一旦退了休之后又可能会失落,一时缺乏归属,无所适从,才又想起来应该有点事儿干。有些人被返聘或者再谋事由,成为“退休了的工作者”(Retired Worker)——退休了但还在工作。有些人退了休给子女带孩子可能比上班还累。现在有些人说退休后专注养生。但你养好了身体,又为了什么?这又是个问题。其实,用升级整合的视角看,退休恰恰是一种悖论:退休也是一种工作。从每天生活的内容和任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退休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工作,既跟原先的工作不一样,又跟原先的工作很相似,甚至二者之间在很多线索上都有关联。

让我们再看一个升级整合的例子。20世纪早期有一位极为重要的管理学家玛丽·福利特(Mary Follet)。她曾经讲述了一个例子,突出地彰显了整合意识在悖论思维中的重要性。图书馆里有两个读者。其中一位读者嫌屋里憋闷,要打开窗户。而靠近窗户的那位读者则不愿意受到由窗而入的风的直吹。如果双方争执不下,矛盾就会僵持。如果换一个思路,双方都同意的结果,是打开另外一扇窗户。当然,如果我们引申想象一下,也可能就只有一扇窗户。此时,只要靠窗的人挪得离窗户稍微远一点即可。此人也许同样喜好由窗而入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当然,如果靠窗的人同意的话,也可以让想要风的人和自己换一下座位。无论如何,双方的意愿都得到满足,靠的是整合思维(Integration)。

但如果靠窗的人不愿意挪动,就不会有整合,想要风的人就得不到满足。这是一方强势地坚持自己的想法(Domination)。另外一种可能是妥协(Compromise),靠窗的人只同意开一个小缝,自己觉得已经委曲退让,想要风的人仍然觉得不满足,但又不好意思再做进一步的要求,双方都觉得不爽。以此观之,从升级整合的视角来应对矛盾,通常是导致双方共赢结果的必需。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时矛盾的解决(一时的解决)就是通过一方用强势压倒另外一方,使之暂时甚至永久屈服。矛盾双方的互相妥协,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不可或缺的权宜之计。最终,每个决策者都要对面临的矛盾进行系统的考量,通过相应的权衡取舍,在相互冲突的要素之间构建和把握必要的平衡,尽量避免被压制(尤其是长期被压制),谨慎使用妥协,力求整合双赢。 Lt6XfK++rOmziMcO53yeXuZTgQ/OG1XrzO8ojDIYCUE4wX2ecsDXpvlHkdpgnrM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