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禁止厚葬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 [1] 材木尽于棺椁。 [2]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 [3] 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4] 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 [5] 罪夫当丧者。” [6] 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1]衾(qīn):被子;此指覆盖尸体的单被。[2]椁(guǒ):外棺,古代棺外的套棺。[3]蔽:用来遮挡的东西,指衣被、帘帷等类生活用品。[4]守备:指武器、车船等军用装备和栅栏等防御设施。[5]度:尺度,法度。戮(lù):陈尸示众。[6]夫(fú):那。当:当值,主持。当丧(sāng)者:主持丧事的人。古代丧礼以死者嫡长子为丧主。

译文

齐国人举行葬礼喜好大操大办,结果布帛都拿去做了死者的衣服和被子,木材都用去做了棺材。齐桓公为此很伤脑筋,就把这个问题告诉了管仲,说:“布帛都用光了,就会没有拿来做常人用的衣被、帘帷等的东西了;木材都用完了,就没有拿来制造武器、车船、栅栏等的材料了。人们无休止地大操大办丧事,要禁止这种陋俗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大凡人们做事,不是用来求名,就是用来求利。”于是就发布命令说:“棺材(衣被)超过规定的标准,就把死者的尸体当街示众,并对丧主治罪。”把死者的尸体拿来当街示众,让他颜面扫地;将丧主治罪,使其无利可图。这样,人们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解说

丧葬制度本是子女对亲人去世表达哀痛的形式,合理的丧礼是必需的。但是有时丧礼成为一些人向社会显示自己孝敬亲人以博取名誉的手段,甚至变成彰显自己身份地位和财富等的表演,这样的厚葬就属于陋俗。不过,只要演化为一种全社会的风气习俗,要加以改变就不容易。管仲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死者被暴尸示众,不仅羞辱了死者,对整个家族都是很没脸面的事情;丧主受处罚,恐怕要损失钱财。韩非由此总结出其中的治国原则有二:一是要针对人性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二是既然要禁止某种行为,就必须严刑重罚,而且做到违法必究。如管仲仅为移风易俗,措施足够狠辣,其效果也是可以想见的。

将人的本性定义为趋利避害,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出发点,其发明权属于管仲。现在《管子》一书大部分篇幅研究经济问题,其基本观点便是人类的自利心理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管仲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提出并论证他的经济思想,同时并不否认仁义,所以他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非常善于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现象。例如,当时桓公见周王室财政很困窘,想让天下诸侯给周王室缴纳贡赋,又不想得罪天下诸侯,管仲就献计说:“江淮一带盛产三脊茅叫菁茅。请天子派专职官员把产菁茅的地方都围起来看守。然后周天子举办封禅泰山的大典,并号令天下,诸侯要参加盛典,必须抱一捆菁茅来才有资格。”结果,诸侯们闻令都赶紧派人带黄金跑到江淮购买菁茅,菁茅的价格一路狂飙,一捆居然卖到百斤黄金。凭借着管仲的菁茅之谋,周天子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不求诸侯朝贺贡献。 3zWGS9TcLWprAk02RUJEbSqLOEvZeSEPTPRhwa2n05oQSxSs9BMn9L92Lm9dS9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