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英语专业内容及其课程组织模式探索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专业建设点快速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戴炜栋,2009;刘贵芹,2013)但是,也出现了千校一面、专业课程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特色等问题。(胡文仲、孙有中,2006;戴炜栋,2007;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等,2008)不仅如此,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偏窄、思辨能力较差、教学效率较低、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难以达到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马秋武,2005;王守仁,2008;蓝仁哲,2009;黄源深,2010;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2010)而且,快速发展多年后,英语专业竟然成为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麦可思研究院,2012)

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固然有其社会原因,但是英语专业教育的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及教师不能忽视英语专业自身存在的缺陷。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同质化问题不容忽视。在全国统一实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英语专业课程内容组织模式中的缺陷,以便有效地避免英语专业新的同质化问题。

2 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

2.1 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000年以来,我国英语专业出现了三个重要指导性文件:2000年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但未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修订稿)》和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专业介绍》。由于《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修订稿)》没有正式颁布,而2012年的《专业介绍》印发的时间比较短,过去十几年里真正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大纲》。

根据《大纲》的规定,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应该开设10门英语专业技能核心必修课程(即“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音”“语法”“笔译”“口译”)和5门英语专业知识核心必修课程(即“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英语国家概况”和“学术论文写作”)。(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3)而且,《大纲》还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另外20%左右的学时用于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5)从核心必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规定的学时来看,《大纲》将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训练之上,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是通过开设语言技能课程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以便最终帮助学生获得《大纲》规定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大纲》以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理念非常明显,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科内容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获得《大纲》规定的“广博的文化知识”或《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规范(修订稿)》及《专业介绍》规定的“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会面临巨大困难,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偏窄的问题似乎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2.2 我国历史上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其教授的学科内容

重新审视我国历史上高等学校开设的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李良佑、张日升、刘犁,1988;张美平,2011),我们可以总结出各个时期英语专业课程呈现出侧重语言技能教学或学科内容教学的显著特点,见表3-1:

表3-1 不同时期政府或官方机构规定的核心课程及其主要特征

从表3-1展示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比例来看,1950年以前我国英语专业依托学科内容的知识课程占据了专业核心课程的主体,其课时占62.63%以上,多时达到100%。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40%以下,各阶段的核心课程体系中学科知识特色明显。

但是,1950年以后,专业技能课程不断增多,专业知识课程不断减少,淡化了学科知识教学。这与我国当时整体英语教学水平偏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迫切希望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有关。(胡文仲,2008b)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全国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能保证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和专业知识的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内容教学不足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3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可以依托的内容

如上文所述,1950年前高校英语专业主要教授的是英国文学,有时教授跨学科内容,如史学、教育学、中国文学、哲学、美学、欧洲文学、逻辑。1950年以后的英语专业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附带教授英美文学及语言学专业知识内容。1987年后,英语专业更加凸显听、说、读、写语言技能教学,顺便教授英美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现代社会文化知识,教授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英美文学选读或英美文学简史等内容。(李良佑、张日升、刘犁,1988)2000年后,英语专业在强调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教授了语言、文学、文化等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这些年,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英语专业知识没有得到重视,但是英语文学、语言学及文化内容始终没有离开教学大纲。

在国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授文学和语言学内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剑桥大学,文学教学从20世纪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之后延续至今,目前该校仍以文学及文学评论闻名。在耶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文学教学特色鲜明。在牛津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系,他们更是以自己的文学研究成就而自豪。伯明翰大学英语系既教授文学也教授语言学。由此可见,英国和美国的英语系也教授文学或语言学内容。

我国外语界专家对英语专业应该涉及的内容也进行了探讨。Cheng(2002)认为英语专业应该强调人文/哲学教育(humanistic/philosophical education)。杨自俭(2004)认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应设语言学、文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等课程。马秋武(2005)认为英语专业应该有文学批评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知识。胡文仲、孙有中(2006)认为英语专业应该涵盖英美文学、语言学和英语国家研究(包括跨文化研究)。蓝仁哲(2009)认为英语专业应该有文学、语言学内容,应该开设英美文学或英语文学、英美文学史、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诗歌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语言学概论、英语语言学、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等课程。黄源深(2010)认为英语专业应该有语言文化知识(语言学、文学、欧美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和思想方法(辩证法、逻辑、辩论方法等)。张冲(2010)认为英语专业课程应该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中国文化等内容。

有学者对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中国台湾政治大学6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依托的专业内容涉及了文学、语言学和文化,但是其中的香港城市大学英语系核心课程没有涉及语言学内容,中国台湾清华大学英语系的核心课程没有包括文化内容,另外四所大学均开设的核心课程都涉及文学、语言学和文化内容。我国台湾和香港英语专业的学科内容组织模式比大陆要更灵活,内容组织模式也更多元一些。

从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的历史来看,英语专业教授的内容包括英语文学、语言学、跨学科内容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内容。综合来看,在英语专业教授英语学科的英语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的内容存在广泛的共识。此外,还有人倡导在英语专业教授英语区域国别研究(包括跨文化研究)、跨学科内容和相关专业知识内容,但存在不同的声音。(刘天伦,1996;刘毅,2000;王守仁,2001;胡文仲、孙有中,2006)

4 我国英语专业可能实施的学科内容课程组织模式

为避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千校一面、专业课程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特色、人文知识重视不足等问题,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强化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其核心课程涉及的专业内容组织应该允许以下学科内容组织模式:

模式1:“英语文学”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重点放在英语文学。该模式是英、美高校英语系及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英文系的通常做法。为了突出各校文学教学内容的不同特色,不同学校所教的文学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因而可能出现如下变体:关注多个国家的英语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英国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美国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澳大利亚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加拿大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经典英语文学的变体;重点关注当代的英语文学的变体等等。这就意味着英语文学模式会有不同变体、不同的内容特色,为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很大空间。其优点在于:有助于特色文学教学及研究队伍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国家文学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专业修养。其缺点是:教研团队知识面偏窄;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偏窄。

模式2:“英语语言学”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重点放在语言学。该模式关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或不同分支的不同组合,也能构建出侧重各不相同的特色课程体系,例如:关注所有语言学分支内容的变体;重点关注普通语言学的变体;重点关注社会语言学的变体;重点关注心理语言学的变体等等。国外高校的语言系有的就采用了这种模式。其优点在于:有助于特色语言学内容的教学及研究队伍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专业修养。其缺点是:教学内容仅仅偏重语言学;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偏窄。

模式3:“英语国家研究”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重点关注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模式的变体包括关注所有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变体;重点关注某一英语国家社会的变体;重点关注某一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体等。构建的课程体系同样能够凸显不同的内容特色,其优点是:有助于对象国教研队伍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为学生未来与这些国家的人进行沟通奠定良好基础。其缺点是:教研团队非传统语言文学教研团队,团队建设面临挑战;培养的学生缺乏传统的语言文学专业知识。

在上述三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出现如下组合的模式,其中还可以出现很多组合的变体。

模式4:“英语文学+英语国家研究”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英语文学及英语国家的国别研究。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构建放在文学和英语国家国别研究两个领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能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和课程体系。这有助于两大领域内教学研究队伍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对这两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的毕业生。其缺点是,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两个团队,教学内容涉及两大领域,培养的学生不易成为专门人才。

模式5:“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语言学及英语国家两个方面。在语言学和英语文学两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也具有很大的空间,能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这有助于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对两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的毕业生。其缺点是,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两个团队,教学内容关注两大领域,培养的学生不易成专门人才。

模式6:“英语文学+语言学”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放在英语文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在语言学和文学两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也具有很大的空间,能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这有助于教师在这两个方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对两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的毕业生。其缺点是,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两种团队,教研团队难以做大做强,培养的学生难以成为专门人才。

模式7:“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英语文学、语言学及英语国家国别研究。在英语文学、语言学和国别研究三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也具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这有助于教师在这三个方面均衡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对三个领域都有所了解的专业毕业生。其缺点是,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三个团队,教研团队难以做大做强,教学内容关注三个领域,培养的学生不易成为专门人才。

模式8:“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跨学科知识”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放在英语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别研究及跨学科知识两个方面。此模式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推出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有助于两个方面的教研队伍建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两个领域的了解。其缺点是,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两个团队,教研团队难以做大做强,培养的学生难以成为专门人才。

模式9:“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相关专业知识”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英语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和某一相关专业的知识(如国际贸易、法律等),培养《大纲》所倡导的某种形式的复合型人才。此模式也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具有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有助于教师在不同专业方向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领域的了解。其缺点是,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偏离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本体,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两个团队,教研团队难以做大做强,教学涉及多个领域,学生不易培养成为专门人才。

模式10:“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相关专业知识”模式

本模式要求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同时关注英语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和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构建设计四大方面,培养某种形式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大纲》倡导的模式。此模式具有不同的内容组合模式。它有助于教师在不同专业方向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多领域的了解。其缺点是,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偏离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本体,教研团队建设要关注四个团队,教研团队难以做大做强,教学内容关注多个领域,学生不易培养成为专门人才。

依托以上基本模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凸显自己的特色。这样,不同院校的英语院系都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和拥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凸显自身教学内容特色和专业课程特色,进而凸显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5 学科内容课程组织模式多元化实践面临的问题

实施上述多种组织模式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未来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是否允许上述模式存在。例如,某高校英语专业以文学教学内容和文学课程教学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文学修养的学生,那么国家有关英语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应该允许该模式的存在。现行《大纲》规定的大而全的一种模式不应该是未来英语专业允许的唯一学科内容组织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理念及课程建设理念需要进行重大转变。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多以技能训练为导向开设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中,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占主体,这极大地压缩了凸显学科内容组织模式和特色专业课程的建设空间。要想凸显学科内容教学,极有必要转变教学理念,大力开展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或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将学科内容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第三,师资队伍能否保证凸显本校特色的学科内容教学。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他们能较好地保证其中部分模式的实施。但是,由于教师队伍总体缺乏跨学科知识、国别研究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很难开展跨学科知识教学、以国别教育为特色及以相关专业知识为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一些模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四,一些模式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几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依托的教学内容单一,课程体系缺乏特色。如果开展具有学科内容特色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要想建设特色的课程体系,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扎实开展专业特色建设的准备。

6 结语

针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千校一面、专业课程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特色等同质化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不同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涉及的专业内容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英语专业教学可以依托的学科知识内容,提出了凸显专业教学内容特色的十种基本模式,分别关注文学、语言学、国别研究、跨学科知识等相关知识,同时也指出了实施多种模式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自身英语专业建设的优势及未来发展规划,关注英语专业的多元化建设。英语专业教育的决策者有必要充分认识多种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管理人员有必要认识内容语言融合教育理念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认真建设教师团队,构建教学内容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及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奠定基础。

考虑到当前英语专业师资主要是语言文学背景的现状及学生未来从事涉外领域工作与学术发展多元的需求,大外英语专业启动的内容语言融合课程改革主要依据了上述第七种模式,即“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模式。希望依托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英语文学、语言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扩展学生的文学、语言学、相关国家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及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从事涉外领域的工作及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OoYdKfbjZ41bCuGOWclLv/zyu95ICSglGRfngOd/IgwrqVhtUNJXkicDwIJctd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