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章

章旨

本章是对道的存在状态与特性的描述,并进一步肯定了道的本原性质。

道冲 [1] ,而用之又不盈 [2] 。渊兮 [3] ,似万物之宗 [4]

挫其锐 [5] ,解其纷 [6] ,和其光 [7] ,同其尘 [8] 。湛兮 [9] ,似或存 [10]

吾不知其谁之子 [11] ,象帝之先 [12]

注释

[1] 冲:通“盅”,空虚。《说文》:“盅,器虚也。”

[2] 用:利用,运用。之:指代道。又:王弼本作“或”,据傅奕本、范应元本与王弼注改正。不盈:不满,不可穷尽。

[3] 渊:幽深。

[4] 似:好像。宗:祖先,喻指本原。

[5] 挫:挫削,摧折。其:远指代词“那个”。锐:锋芒。

[6] 解:排解。纷:杂乱,纠纷。

[7] 和:调和,柔和。

[8] 同:混同。尘:尘俗。

[9] 湛(chén):隐没无形。《说文》:“湛,没也。”

[10] 似或存:好像又存在。或,又。

[11] 其:王弼本无“其”字,据帛书乙本、范应元本与二十五章王弼注补。子:后代。

[12] 象:类似,好像。帝:天帝,主宰自然界与人世间的最高神。先:祖先。高亨:“古者祖先亦单称曰先。”

译文

道是空虚的,然而利用它,其作用又不可穷尽。幽深啊,好像万物的祖宗。

它挫削了锋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混同于尘俗。隐没无形啊,好像又存在。

我不知它是谁的后代,好像天帝的祖先。

述义

道冲,而用之又不盈。 从属性上说,道是空虚的。道之所以是空虚的,因为道是“独立”的,没有对立物的界定。没有对立物的界定就不能称作物,没有物一样的实体所以空虚。空虚是道的重要属性。但空虚只是相对于物而言,并非一无所有,所以下面说道“似或存”。“用之又不盈”的“用之”,是指利用道的运动规律。如果依照一些学者关于道有“体”有“用”的说法,则道体是持守而不是利用。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即道的运动是反向的,“用之”即利用道的反向运动。如七章说:“后其身而身先。”“身先”即为利用“后其身”的反向运动。利用道的反向运动,其作用是不可穷尽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 “万物之宗”喻指万物皆为道所生,亦即道为万物的本原。道是如何生物的呢?以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来说明。这句话是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生之前就存在着,可以做天地的根源。浑然一体是指天与地尚未区分时的混同状态,天地就是从这种状态中区分出来的。混同状态是对道的描述。天地如此,万物莫不如此。在老子的哲学里,区分出对立即为出生。

“万物之宗”的“宗”字,有些学者解释为主宰。这是后面经常遇到的问题,需要做些辨析。所谓主宰,必须形成对立关系,居于主导地位的一方即为另一方的主宰。如果把道看作万物的主宰,道与万物就存在着对立关系。道与万物一旦形成对立关系,就要为万物所界定,就是有形可见、有名可称的物一样的东西,就不可能是万物的本原。“宗”字与一章“万物之母”的“母”字同义,皆指万物的本原,而不是主宰的意思。从三十四章可知,道顺应万物而不主宰万物。唯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读懂《老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亦见于五十六章,谭献、马叙伦疑为羼误或错简,一些解读者亦从此说。高明先生则认为:“《老子》一书,同文复出者多矣,情况各不相同,应具体分析。有些则因经文所需,绝不能因其复出即视为错简。今从帛书甲、乙本勘校,本章与第五十六章皆有此四句,而且均与前后经文连通,足见今本《老子》此文不误,谭、马二氏之说不确。”早在帛书《老子》出土之前,蒋锡昌先生就指出了这一点。

道是不可称名与言说的,老子只是对道进行描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就是对道的描述。道是个什么样子?是挫削了锋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混同于尘俗。四者都是消解事物的对立。道就是以无对立的混同状态存在的,不为任何东西所界定,所以隐没无形。“湛”字则是对道隐没无形的形容。道虽说隐没无形,但并不是“无”,所以说“似或存”。“似”字是承接“湛”字说的,用以说明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老子还以“混而为一”“混成”“朴”等词语描述道,无不是为了说明道是混同不分的。比如,宇宙万物在诞生之前,道体现的是有和无混同不分;当天平两端处于平衡状态时,道体现的是轻和重混同不分;人类社会在自然状态下,道体现于人的是尊和卑混同不分,体现于物的是贵和贱混同不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对立(物)出现之前的一种状态,不得以“无”来看待。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不知“道”为“谁之子”,旨在说明道不是生出来的。上面已经说过,区分出对立为出生。道是一个无对立的存在,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所以,《庄子·大宗师》说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天帝所创造。老子却说道是天帝的祖先,则天帝亦为道所生。说天帝亦为道所生,并不是说老子认为存在一个实际上的天帝,而是说存在于当时人们思想里的天帝观念,而天帝观念同样为道所生。以道与天帝相比,旨在说明道的本原性质。也就是说,天地万物并非天帝所创造,而是由道所生。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天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肯定道为万物的根源,也就否定了万物皆由天帝所创造的传统思想。春秋时期,子产、孔子等人对天帝鬼神的存在已经产生怀疑,但都没有像老子这样彻底。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万物生成的过程中,老子没有为天帝安排任何位置。老子恢复了天的自然意义,将人们的思想从天命神学中解放出来,为人类认识世界开拓了广阔的视野。今天看似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却具有重大意义。 YomRrfesTgy+KmmPPUjvB83fXkY35Ya7fM2NtehzWkwLfSRyp5ldw941wq7Gom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