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章

章旨

本章旨在说明,道顺应万物之自然而不主宰万物,养生与治国也要像道那样顺应自然。

载营魄抱一 [1] ,能无离乎 [2] ?专气致柔 [3] ,能婴儿乎 [4] ?涤除玄览 [5] ,能无疵乎 [6]

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7] ?天门开阖 [8] ,能为雌乎 [9] ?明白四达 [10] ,能无以为乎 [11]

生之,畜之 [12]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13] ,是谓玄德 [14]

注释

[1] 载:发语词,无义。营:灵魂。河上公:“营魄,魂魄也。”魄:形体。朱谦之:“魄,形体也,与魂不同,故《礼运》有‘体魄’,《郊特牲》有‘形魄’。”抱一:抱持道。一,指代道。

[2] 离:离开(道)。

[3] 专:通“抟”,凝聚而不外散。致:极,最。王弼:“致,极也”。

[4] 婴儿:指婴儿无知无欲的状态。

[5] 涤除:清除。玄览:微妙的人心。览,通“鉴”,镜子。古人认为,心为思维器官,因镜子能照物,用以喻指反映外物的人心。

[6] 疵:瑕疵,喻指欲望杂念。

[7] 无以知:不用智。以,用。知,通“智”。王弼本“无以知”作“无知”,据帛书乙本、傅奕本、范应元本与王弼注改正。

[8] 天门:人心。陆德明注《庄子·天运篇》曰:“天门,谓心也。”开阖:开启与闭合,喻指人的思维活动。

[9] 为雌:保持柔弱。雌,喻指柔弱。王弼本“为雌”作“无雌”,据帛书乙本、傅奕本、范应元本与王弼注改正。

[10] 明白:聪明。四达:通晓四方事理。达,通晓,明白。

[11] 无以为:无意而为。王弼本“无以为”作“无为”,据傅奕本、范应元本与王弼注改正。

[12] 生之:生产万物。畜之:养育万物。

[13] 长:长辈,喻指本原。宰:主宰。

[14] 玄德:道之德,即道的本质属性。

译文

形与神抱持道,能不离开(道)吗?精气凝聚而不外散、身体极度柔和,能像婴儿那样无知无欲吗?清除心中的欲望杂念,能没有瑕疵吗?

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不运用智慧吗?心中的所思所想,能使自己保持柔弱吗?聪明而又通晓四方事理,能无意而为吗?

(道)生产万物,养育万物。生产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对万物有恩,虽为万物的本原而不主宰万物,这叫“玄德”。

述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营”和“魄”即神与形,或说灵魂与肉体。《韩非子·扬权》说:“道无双,故曰一。”“一”字指代道,“抱一”即抱持道。生命是神与形的统一。神与形所以能够统一,是二者抱持道。所谓抱持道,是指神与形的相互作用保持着强弱不分的平衡状态。强弱不分或说强弱混同,正是道所呈现的状态。可见,是道使生命得以存在。“能无离乎”是指神与形不离开道,而不是神与形不离。因为唯有抱持道,神与形才能不离。句首的“载”字,合理的解释是语助词。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气致柔”的“专”字,一般认为通“抟”。但“抟气”应理解为精气凝聚而不外散,而不是一些人所说的结聚精气,因为没有人知道精气如何结聚。唯有精气凝聚而不外散,身体才极度柔和。这本是婴儿的自然状态,无须结聚。婴儿之所以如此,因为婴儿无知无欲,不会因为贪图名利而耗费精气。由于后天影响,成人产生了名利欲望。有了名利欲望,势必要为获取名利而算计,算计就要伤精耗气,从而破坏神与形的统一。成人再也无法回到婴儿时期,但可以像婴儿那样,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这两句话是从养心上讲养生,即养生要养心。《孟子·尽心下》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内心经常为欲望杂念所烦扰,势必影响健康,所以要自觉地把名利欲望从心中清除出去。禅宗神秀有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有学者认为,神秀的偈语显然受了“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的影响,在修养方法上也属同一个层次。针对神秀的偈语,六祖慧能也有一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与“佛性常清静”大体相当的意思,三十八章称作“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这是道的状态,大概只有圣人才是这样。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要“时时勤拂拭”。只要坚持不懈,也能达到“无为”的状态。

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能无以知乎”的“知”字,通“智”,“无以知”即不用智。从三十八章可知,“智”是先知们创制礼的智慧,礼则是“智”的产物。以智治国亦即以礼治国。礼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引发了争和乱。争得尊位者不劳而多获,百姓因此贫困。爱民是不要百姓贫困,治国是不要国家混乱,以智治国却适得其反,所以说爱民治国不要用智。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指人心,“开阖”喻指人的思维活动。“雌”性柔弱,“为雌”喻指保持柔弱。这两句话是说,心里的所思所想,能使自己保持柔弱吗?为什么要保持柔弱呢?这要从道的运动规律说起。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的运动是反向的,保持柔弱是为了利用道的反向运动,这样可以得到有利的结果。

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 “明白四达”指聪明过人。老子将聪明分为两类,一类称作“智”,一类称作“明”。“智”是以价值观念区分事物的聪明,“明”则是顺应万物之自然的聪明。“无以为”即无意而为,亦即顺应万物之自然。聪明人如果将聪明用于区分尊卑贵贱,人们就要争名逐利,争则乱。所以,聪明人不要把聪明用在区分尊卑贵贱上,而要顺应万物之自然。顺应自然则无名利可争,不争名利就安定。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张岱年先生说:“玄的观念其实亦即道的观念之变相。”则“玄”字指称道。“玄德”即道之德,亦即道的本质属性。道的本质属性是无对立物,与万物没有对立关系,谈不上占有万物、有恩于万物与主宰万物。道不主宰万物,而是顺应万物之自然。本章的六问体现的皆为顺应自然,而顺应自然是持守道。

严复在解读本节时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这就关系到对“无为”的理解问题,需要做些辨析。从“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来说,严复所谓“黄老之道”实指老子之道。

以老子之道来看,将“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看作“民主之国之所用”,以及一些人将民主与自由看作普世价值,都是不妥的。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有民主与自由,就有不民主不自由。只要还存在不民主不自由,民主与自由就不是普世的,自然也谈不上无为。唯有没有了不民主不自由,民主与自由才是普世的。但是,没有了不民主不自由,民主与自由也就不再存在,这时才能称作无为。这也是老子所主张的道的状态。人类社会的发展还远未达到这一步。 dkPZbrBvnrjIs6EEEZ53ynSbny4y6FQyC7UhXdkWcG+gDaHZYi/yxPBrK/wLwm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