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章

章旨

本章旨在说明,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走向反面,要有功不居功。

持而盈之 [1] ,不如其已 [2] 。揣而锐之 [3] ,不可长保。金玉满室 [4] ,莫之能守 [5]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6]

功遂身退 [7] ,天之道 [8]

注释

[1] 持:执持。盈之:使盈满。

[2] 已:停止。

[3] 揣(zhuī):同“捶”,锻击。锐:使锐利。王弼本“锐”字作“棁”,据河上公本、范应元本与王弼注改正。

[4] 室:内屋为室。王弼本“室”字作“堂”,据楚简本、帛书本、傅奕本与范注改正。

[5] 莫之能守:即莫能守之。

[6] 遗(wèi):加给。咎:灾祸。

[7] 功遂:功成名就。遂,成。身退:此指不居功。

[8] 天之道:指道的运行规律,即四十章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译文

执持而使盈满,不如停止。锻击而使锐利,不可长久保持。金玉满室,没有谁能够守住。富贵而又骄纵,是自己加给自己灾祸。

功成身退,是道的反向运动。

述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所谓物极必反。执持使其盈满,盈满了就要外溢;锻击使其锐利,锐利了就会折损。财富敛藏得再多,早晚都要丧失;富贵而又骄纵,是自己加给自己灾祸。所以,凡事要适可而止,知道进退。老子将这些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到哲学高度,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必然性。

功遂身退,天之道。 “天之道”所指称的,是老子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关系到对许多章节的理解。一般将“天之道”解释为自然规律,但作为自然规律的“天之道”,其具体所指是什么?现以《老子》的有关论述加以说明。七十七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高者抑之”是由上向下的运动,“下者举之”是由下向上的运动,二者皆为反向运动。“有余者损之”是由多到少的运动,“不足者补之”是由少到多的运动,二者亦为反向运动。这段话旨在说明,在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中,道的反向运动起着一种调节作用。但也足以说明,“天之道”是指道的反向运动。二十五章说道的运动为“周行”,具体则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也就是说,道的运行从起点到极点,再从极点返回起点。这是一次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反向运动,亦即反之反。从根本上说,向着相反方向运动是道唯一的运行方式。

河上公、王弼等人,即把“天之道”看作道的反向运动。如河上公说:“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王弼亦说:“四时更运,功成则移。”二人所说皆为物极则反,亦即事物的反向运动。与日月四时反向运动不同的是,“功遂身退”是人们的主动行为。“天之道”也称“天道”。在道的被动作用下,天地万物无不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概莫能外。

“功遂”是事业发展的极点,依照道的运动规律必将走向反面,所以要“身退”。王真说:“身退者,非谓必使其避位而去也,但欲其功成而不有之耳。”王说是。“身退”即有功不居功,亦即返回“功遂”之前的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唯有不居功,才不会失去功,并能继续保持建立功业的动力。鉴于“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教训,后人将“功遂身退”看作避祸保身之术,但这不是老子的本意。老子主张泯灭价值对立、回归自然,是就人类社会的整体而言,与某些人逃避社会现实的出世完全是两码事。正如陈鼓应先生所说:“老子哲学,丝毫没有遁世思想。” 8ftHk2mJqvvtJTpX5in4hI9KRuRIjxAwM1/Ov6ba/VOF5gubKEXh4sYW1+JVGX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