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译本序(一)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是德国杰出学者、农业化学创始人李比希的主要著作。一百多年以来,这本书译成了十几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1940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为这本书发行100周年出版了纪念专集,全面总结了李比希学说及其发展,称这本书是划时代的名著。专集写道:“从来没有任何一本化学文献,在农业科学的革命方面,比这本划时代的著作起更大的作用。”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李比希的成就,高度评价《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这本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赞扬、评论李比希的贡献,直接引用这本书中材料的不下33处。例如1866年2月13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说:“德国的新农业化学,特别是李比希和申拜恩,对这种事情(注:指马克思写的地租理论),比所有的经济学家加起来,还更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卷181页)。在谈到土地生产率的时候,马克思介绍说:“关于在连续投资时,土地生产率降低的情形,可以参看李比希的著作《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马克思全集》25卷839页)。

李比希是一位伟大的化学家,他把化学上的研究成果,进行高度地理论概括,成功地运用到农业、工业、政治、经济、哲学各个领域,并特别重视解决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他根据大量科学实验的结果,深刻地揭露了自然界无机营养元素循环的规律,从而把土壤、作物、牲畜和人类生活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建立耕作业、种植业、饲养业相结合的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比希对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些卓越的见解。在140年以前,他就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地力、破坏自然资源的本质,并无情地揭露说:“现代的农业(注:指资本主义农业)是一种掠夺式的农业”(第七版序言)。他的这些思想,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技巧上的进步……同时也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553页)。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第一版在1840年问世,经过作者多次修改补充,1862年发行到第七版。在这个期间,许多欧洲人来到中国,了解到我国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以施用人畜粪尿,促进有机质再循环的过程。李比希高度评价中国农民的创造,在本书中他用很大的篇幅引用、赞扬了这些经验。他说:“中国农民对农业具有独特的经营方法,可以使土地长期保持肥力,并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本书绪论)。他认为中国农民的经验,证实了他的学说的正确性。同时,他还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农业是一种掠夺式的农业。

马克思高度评价李比希的贡献,写道:“李比希的不朽功绩之一,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出发,阐明了现代农业的消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553页)。资本主义农业发展到今天,无论从规模上、经营方式上、技术方法上,和140年以前相比,当然有许多不同,但是由资本主义本质决定的消极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农业环境遭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农产品质量的降低,大量矿物能源的消耗,正在各方面造成隐患。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当然要吸取工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但是不要忽视我国原有农业的优点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业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更应该重视我们社会主义农业和资本主义农业的根本差别,因此,对农业发展的根本理论问题和基本技术路线问题,还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李比希《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认识农业自然规律,启发我们在农业建设方面考虑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这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科学的发展,毫无疑问是有益处的。

当然,任何一位科学家,任何一种科学学说,都不免要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李比希及其学说也不例外。例如,他一方面正确地批评资本主义农业是一种掠夺式的农业,致使土壤贫瘠化;另一方面他又把“土壤肥力递减”说成是一个自然法则,“把资本主义的缺点、局限性和矛盾,归咎于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21页)。“他对农业史所作的历史概述,不免有严重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553页)。虽然如此,李比希在阐述农业发展史的时候,“但也包含一些卓越的见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553页)。更重要的,李比希能根据新的事实,修正自己学说中的错误。他说:“为真理建立巩固的基础,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我在自己学说中去掉糟粕的东西。”他确实这样做了。反映在《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这本书上,最后的版本就显得更加完善了。

刘更另同志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又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业务领导工作,他在土壤学、农业化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而且他长期在生产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实践经验丰富。在十年浩劫的过程中,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把李比希这本巨著译成中文,这种精神当然是值得称赞的。

我年逾八旬,能为李比希这本名著的中文本出版写几句话,并把它介绍给读者,至感欣慰。我相信它将在我国农业建设和农业科学发展中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金善宝教授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1982年五一节 AI+OxV1dUuWkExweMLf5mInneQqgXrad6RcOULxD1JQN2pc19H3fhmCI0+jEvKg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