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 我以为自己和孩子沟通得很好,但最近我们之间发生了几次严重的矛盾,我才发现其实我并不了解她。她在日记中也表露出很恨我。我该怎么办?

2. 我家孩子读初一,在外人面前她表现得挺乖,跟我的关系也很好。但是每次放学回家她都直接关上房门,也从来不做家务,我和她聊天她也爱搭不理,像换了个人似的,我现在都觉得我们营造的表象下面暗流涌动,关系不正常。

3. 我的儿子上初二,爱玩游戏,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对我这个母亲的态度也是冷漠、熟视无睹,做错了事也从不道歉!

——家长互动时向我提出的问题

在将近15年的国际教育经历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渴望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这些家长大多都是自己所在行业或者机构里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在我面前谈及自己的孩子时,则表现得焦虑不安,特别寄希望于某个机构、某个组织甚至某个人用一剂灵丹妙药一劳永逸地解决他们和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哪怕付出很大代价也在所不惜。当我面对他们的孩子时发现,虽然他们各不相同,但这些孩子身上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一种属于青春期阶段的灵气,即便是最让父母无计可施、气急败坏的孩子,身上也都有许多一眼可见的优点。

为什么两方本来应该相互热爱、相互理解,并且相互支持地走过人生旅程,却在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阶段相爱相杀、往复循环,好像永不结束?我遇到过被送到美国读初中,父母无法陪读,本人因不能融入新环境、新生活,而不得不辗转多国求学,却始终在学业上无法突破的孩子;我遇到过与父母关系紧张,乃至过于孤独自闭,将发型弄得跟恐怖片里的贞子一样,就为了可以不与周围的人(主要是针对父母)交流的孩子;我遇到过因为孩子语言不过关送去国外又不得不回国学习,家长一掷千金要求语言培训机构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解决掉,但就是拒绝让孩子回家的家庭。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曾经有多让家长失望,不过到底有多大的失望,才会表面上予取予求,内心却已经对他们完全放弃。这个世界有许多标准来衡量孩子是不是乖、是不是好、是不是优秀,却没有多少标准来衡量父母是不是合格。可能够解决青春期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父母的身上。

1. 当有多个工作机会时应怎么取舍,应该优先考虑什么?

2. 企业招聘最看重的是哪一类人?看重这些人的哪些方面?

3. 企业最希望毕业生有哪些方面的能力?

——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互动时向我提出的问题

做了20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职场当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虽然进入民营机构以后,人员流动的常态化曾经让我感觉,自己付出的心血很可能并不会100%给所在机构带来直接的收益,但是“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职业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就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贡献”这个信念,让我不断产生探索更高效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方法的欲望。探索针对未来,但如果不能先回头探查原因,就根本无法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我开始追溯人们的心路历程,体会和总结种种在人生初期的经历、经验对人们现在行为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不是心理专家,没有能力去探索终极的心理问题,能够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去发现曾经的美好,忽视过去的种种黑暗面。但是工作成果相对于努力而言非常不成正比,尤其发现青春期中形成的许多意识、观念其实是最难改变的。所以能不能提前帮助更多人在青春期就开始建立正向思维的能力,让他们逐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谁?要往哪里去?”就变成了一个长久以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

1. 可以不以你自己的出发点去看我的话吗?可以不用你自己的道理把我想表达的意思掩盖过去吗?

2. 你不是一直觉得我不聪明又自以为是吗?好啊,那我就做给你看喽。

3. 想要揪住我的一个失误吗?然后批评我,给我讲一番道理?

——与女儿沟通时,她向我提出的问题

做了20年的父亲,之前许多有关孩子学习、生活的事情都是夫人做得更多一些,尤其是在孩子因为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而由夫人带回到家乡就读后,我虽然每天都与她们通电话、视频聊天,但总体来说其实我做得很少。直到女儿出国前一年半回北京学习英语,而夫人则被派往国外支教,在这一年多我和女儿两个人才真正做到了完全的、无可替代的朝夕相处——每天背单词,讨论出国留学,每天一起上下班(她在我所在的机构学习),每天讨论中午和晚上吃什么。为了做出一份合格的留学申请文书,讨论细节时,我才知道许多她之前不曾说过的社会活动经历;在帮助她渡过艰难时期(考试在即,家人去世)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她为了自己的梦想是如何用尽全力的;为了能够让她开心,我去买了圣诞树作为礼物,才知道她其实已经不在乎这些形式,更重视能够跟我共享一段快乐时光;为了能够让她坚持把人生当中第一份全职实习工作按照约定做完,我们爆发了记忆中最激烈的争吵,才知道在她的内心深处觉得我在这件事上对她没有足够的支持和信心。这些都让我思考良多,其实许多时候家长给予孩子们的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而我们却仍然傲慢地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虽然中国有一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但事业成功弥补不了家长在子女身上的遗憾;路易十四曾说过一句话——“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但是父母老时仍然少不了子女的陪伴。为什么不从此刻、从自己开始进行改变?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让家庭成为孩子最爱的地方,我们可以征服星辰大海,也应该有能力让孩子热爱自己的家庭。

与自己孩子的大量互动、与其他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参与大量学校讲座时与在校学生的交流等使我产生了写作本书的动力,并希望通过这本书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 家长如何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待孩子的青春期、建立策略性思维,并从一开始就找对方向?

2. 家长如何在孩子的青春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3.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具体做什么?

4. 一旦家长能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孩子会怎样回应?

让我们一步步看一切是如何发生和变化的。知道并不难,但是做到很难,难就难在没有人保证你按照知道的做,就一定会成功!那么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付出、真诚与坚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每当我在面临与孩子的沟通出现困难时,都会回忆自己在职业生涯当中最艰难的时刻,坚信既然我可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那么同样可以努力去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X8s44407h3gJhhs0w9bIX7qvUUVJksKY07414aaVXkUOhL7o0TqDMVO516kyrs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