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大西洋东北边缘,漂浮着几座海岛,孤悬于欧洲大陆西部海岸之外,是欧亚大陆的天涯海角。其中最大的岛是大不列颠岛,岛上有一个国家,面积只有24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6604万(2018年英国国家统计局预测数字)。国家虽小,却曾称霸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语言也从部落语言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lingua franca)。这个国家就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其语言是英语。

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网络化时代,不同母语族群之间的交流更多依赖英语,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地位。当今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数最多,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数最多,中国作为英语学习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更需要了解英语如何从一门偏居一隅的日耳曼部落语言,在近1600年时间里通过对历代强势语言的兼容并蓄,跻身世界通用语。

从文化视阈研究英语语言史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该领域的重要研究,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谓在国内外都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国内,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并不多。

西方语言学界对英语语言史的研究,无论是历时研究还是共时研究,都将其研究重点聚焦在语音、拼写、词汇、语法等语言的内在本体结构之上,而对影响或决定语言变化走势的诸多外在文化因素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甚至将此类文化因素与语言研究彻底割裂开来。及至20世纪50年代,这种将语言视为封闭自足的符号体系、只关注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才发生转变,此后数十年间,随着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语言学领域的相继拓宽成熟,语言学家才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命题产生实质兴趣,并以空前开阔的视角重新审视语言与文化的复杂关联。这种新兴的语言研究观念在历史语言学界,尤其是英语史学界表现突出,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德·M.霍格(Richard M.Hogg)、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格里·诺尔斯(Gerry Knowles)等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随着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延展,越来越多的英语史研究者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语言结构的变化,从而深化对英语演变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国内学术界系统研究英语语言史的历史不长,而从文化视阈研究英语语言史者更是寥寥。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李赋宁教授开始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史课程,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张勇先教授开始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英语发展史课程;进入21世纪,外研社推出了“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先后推出了“西方语言学丛书”“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目的是把语言学最新前沿成果引入中国。然而截至目前,中国人自己撰写的英语语言史主要有秦秀白教授1983年出版的《英语简史》、李赋宁教授1991年出版的《英语史》、朱文振教授1994年出版的《英语简史》,以及张勇先教授2014年出版的《英语发展史》,前三部著作秉承了西方长期以来的研究路径,重在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语言本身的音、形、意等结构变化;最后一部著作在兼顾语言特点的同时,重点讲述英语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涵盖了语言学、文学、词汇学、跨文化交际和翻译等领域的重要内容。国内学界亟须有更多学者投身英语语言史的研究,尤其是通过文化来研究语言发展,从而拓宽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以不列颠岛为本体考察,该岛经历了五次入侵:凯尔特入侵、罗马征服、日耳曼征服、维京入侵、诺曼征服。以英语为本体考察,英语经历了两次入侵以及一次文化革命:维京入侵、诺曼征服以及基督教带来的拉丁文化革命。

笔者在给英语专业学生讲授英语文化课程时,倍感学生有深入学习了解英语史的必要,因此有了本书的问世。本书共分十章,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讲述英语形成、发展的历史,始终紧扣英语自形成伊始便不断呈现出的在语言变体意义上的多元特征,重点介绍形成各个时期英语特点的历史背景,探讨英语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havLjtWhg86RN72TEQTNsVbcT7PaCyGVWGv1b9Jo5vYpMuh0YdY/BTPvkA6PoE6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