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应试能力与自主学习

在我们生命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习与考试的关系都很密切。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职场,各种各样的考试成为我们展现自我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如果我们掌握了应试的技巧,生活就会变得轻松许多;而如果我们不善于应试,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本章第一节重点强调自学的理念,并向大家介绍多种学习方法;第二节的内容从如何把握两对平衡关系入手,探讨学习的状态;第三节的内容是关于父母的角色与价值,尤其对中小学生而言,父母的观念就是学习的起跑线;第四节则是一起探讨让我们持续学习的方法。

第一节
自学为王

一、学习者的困惑

到底是“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对于许多学习者,尤其是从早到晚在教室以学习为主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直接决定学习效能,甚至以后的人生方向。既然学习方法如此重要,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大家常见的学习方法方面的困惑。

1.厌烦学习,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许多同学的内心状态却恰恰相反。他们一想到学习就会皱眉头,感觉内心痛苦,想要逃避。于是他们就陷入了一个不良循环:成绩不理想使得学习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又使得成绩难以提升甚至加速下滑。还有的学习者认为,别人是生来聪明,而自己是没有学习天赋。其实,找不到学习乐趣的根本原因是不懂得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件事情都有规律可循,学习也是技术活,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关心学习内容,而没有思考学习本身。

当我们处于幼儿期时,学习和记忆主要靠用心感受和直接记忆,这时候的我们的确不需要学习方法。但是当我们逐渐长大,逻辑思维逐步成熟,学习内容也大大增加,这时就需要使用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

2.感觉学习压力大,跟不上进度,怎么办?

许多同学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常感觉学习轻松快乐,但到了期中和接近期末的时候,就会发现不懂的知识很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常常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制订学习计划,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许多同学盲目地依赖学校老师,他们认为,“老师讲到哪里,课本翻到哪里就可以了”。“只有老师布置了作业,才需要学习和看书”。好像学习是老师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样。这样的学习心态必然会导致学业上的被动,后期很容易跟不上进度。

其实,学习就像跑马拉松,每个学期的新知识都建立在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持续用功,才不会掉队。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要拿回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分析自己的学习问题,并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计划。

3.需要参加的补习班越来越多,怎么办?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提升成绩的方法就是参加学科补习班。数学不好,报数学补习班;英语不好,报英语补习班;作文不好,补习作文……结果是,同学们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导致没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校的听课积极性也会下降,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可以依赖补习班老师。最后,自学能力没有提升,听课效率同比下降,于是,需要补的越来越多。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学习者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者认为学习要在他人的扶助下才能开展,因此形成校内依赖老师,校外依赖补习班的情况。实际上,学习成绩提升的关键是依赖自己。我们完全可以自主地管理学习,通过自学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因为,只有相信自己,善于自学,才能让学习逐渐进入轻松的正向循环。

二、超前学习

我们要把在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变成我们复习和查漏补缺的时间,在老师开始教这门课程之前,先将所有学习内容都预习一遍。

“超前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指的是学习者在老师正式教学之前完成全部知识的第一遍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学习者可以用3~6小时的时间将一整本课本的知识整理在一张大白纸上,具体的绘制方法,我们会在书中第二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超前学习有以下四个好处。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预习的作用很像看电影前电影预告片给我们带来的吸引力。当学习者提前了解了知识的概貌,知道哪里比较有趣,哪里不太明白之后,正式听课时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者就可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自学时不明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上。

第二,发现自学的乐趣。独立打开一扇新的知识大门是件非常让人兴奋的事情。因为每个知识点都是崭新的,每个学习过程都会变成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学习的感受与被迫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或在学习压力之下看书的感觉,有着天壤之别。被动学习让学习者越来越厌烦学习;而主动探索则会让学习者越来越喜欢发现新知识。

第三,摆脱对老师的过度依赖。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成长,学习者每进行一门功课的超前学习,就会更加坚定自学的信心。他们会开始对学习效果和目标负责任,并让老师成为学习计划中的助力。

第四,超前学习能锻炼学习者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超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自主安排预习的时间,并保持预习的进度。在学校学习之余,他们也要践行这个行动计划。

超前学习

三、科学的学习法

科学学习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最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快速记忆技巧。首先,我们要学会启动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枯燥的记忆任务变成有趣的图像游戏。然后,我们还要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因为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是学习的进阶要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整合新知识,并通过逻辑分析深化记忆。接着,要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让我们积累大量的人文知识。最后,通过呼吸、冥想和自我暗示,改善学习心境,从脑力技巧的运用升级到全身心模式的应用。

总之,“科学的学习”是一种学习逻辑。我们不但要低头学习,也要抬头问路,这样才能逐步探寻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走出辅导班

学习者不能依赖外力提升成绩,在学习中自己才是最好的依靠。所以,学习者既不能让补习班的节奏代替自己学习的进度,也不能让补习的时间完全挤占了自学的时间,否则,辅导班只会让学习者越来越被动,并失去对自己学习掌控力。

因此,学习者要善于协调自主学习与参加补习的关系。在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充分提升、学习计划已经合理清晰的基础上,可以策略性地引入短期补习。同时,优先选择教授学习方法型的课程才是明智之举。

所以,让我们回归正课学习,把课余时间交给自己吧。

五、小结

过去,毛主席带领大家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核心战略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现在,面对学习难题时,我们也应该树立依靠自己、重视学习方法的理念。这样,我们的学习能力就会持续提升,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让我们的学习逐渐走向正向循环,并最终实现“学海无涯乐作舟”。

第二节
有机平衡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目标经常是多维度的,促进学习进步的要素也常是多元化的。所以,要想取得学习进步,学习者就需要有全局意识,能够统筹各种关系,把学校、家庭和生活的关系协调好,同时还需要平衡长期学习目标和短期学习目标的关系。

一、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对于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进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来调控的,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家长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开明的教育理念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许多家长一味地认为,教授知识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孩子的学习交给老师管理就可以了。于是,不少家长常会和老师说:“您一定要多关心我家的孩子,帮助他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但事实上,学校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客观原因是,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在一天的时间中,老师根本没有办法和每个孩子单独聊上哪怕10分钟。主观原因是,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深度有限。因为老师们每天要同时应对几十个孩子,而且还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老师们无法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性格偏好,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变化。

所以,孩子们这些老师发现不了的个性化差别与观察不到的细微变化,就需要父母来关注。同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学习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源于孩子上课是否能自觉听课,下课是否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所以,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教育理念的提升上,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其等待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或是祈求上天给孩子安排一个最棒的老师,不如让自己成为最棒的家长。

2.积极了解学校老师的教学计划与孩子的学习情况,辅助孩子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因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是有限的,他们很难有预见性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所以,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对重要事项进行分类和排序,让孩子先完成学习任务再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同时,父母还可以带领孩子在开学前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超前预习。

家校协作

3.注重培养学习习惯。12岁以前是孩子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父母可以积极引导孩子阅读,让他们体会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感受,也可以把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逐步引入孩子的日常学习中。

二、学习者与学校的关系

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父母和家庭的影响逐步缩小,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逐渐增强。进入中学以后,学习者就需要学会处理自我学习计划与老师教学计划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进行过多的干涉和控制,很容易让学习有抵抗反应。因为此时学习者需要父母协助建立的习惯已经基本建立,而还没有建立的习惯,则更多地需要学习者自身去觉悟和建立。

许多中学生学习者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不清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只知道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从不提前对学习进行规划,连老师布置的任务也经常拖延怠慢。

而实际上,一味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必然导致学习的被动。举例来说,一个班有40个学生,但数学老师只有一个。40个学生的情况各有特点,遇到的学习难题也各不相同,但老师不会为每位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帮助单个学生解决他的难题,老师只能制定一个折中的教学方案以保持基本协调的进度。所以,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掉队;学习能力特别好的学生也得不到老师加量的支持。

在这个阶段,学习已进入快车道,学习者急需自主把握学习的节奏。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如下。

1.多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了解自身优劣势,学会扬长避短。比如,自己喜欢文科还是理科?擅长记忆还是推理?有哪些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什么时候学习状态最好?这些问题都需要学习者在心中有明确的答案。

2.分析老师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老师的教学计划比较容易厘清,甚至许多中学的教学计划是全国统一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长来分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就能大体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然后,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内容。

把握学习的节奏

三、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

有句话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用在学习上可以是“学习不止每次的考试,还有梦想和情怀”。

应试教育经常让我们筋疲力尽,或者自我麻木、行动短视。在小学阶段,有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书中的知识,却错过了黄金阅读时期。进入中学之后,学习者又忙于应对每次的考试,回过头才发现,已经错失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有效平衡短期学习目标与长期学习目标的关系。

1.每年设立课外阅读计划,让课外知识反哺课内知识。比如,进行科普阅读可以改善科学思维,进行英文小说阅读可以提升英文词汇量。

2.深度学习一门艺术学科,让我们的右脑更加活跃。这样,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我们就能够激发创造力,改善理解力,提升记忆力。大部分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出色的艺术家。比如:爱因斯坦喜欢在思考问题时随手弹钢琴;达·芬奇不仅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还是伟大的发明家。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

四、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离开学校,学习的战斗才真正开始打响,这才是人生拉力赛的开始。我们可以选择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不再学习。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让我们弯道超车,最终实现全新的自我。

但为什么大部分人会放弃学习呢?因为在生活中保持学习状态非常困难。如果说在校学习是练内功的过程,那么毕业后的学习就是练杂技,我们需要协调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和休闲娱乐。

那么,如何更好地腾出学习的时间和保持学习的精力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努力来完成。

多方平衡状态

1.养成早起的习惯。如果能保证每天早上5点按时起床,我们就能为自己争取一段美好而安静的学习时间。当然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2.定期前往图书馆。如果不能在时间上给自己一个单独的安排,那就在空间上保证自己不被打扰。图书馆是职场伙伴获得良好学习环境的绝佳选择,它能让我们瞬间回到学生时代,进入专注的学习时空。

总结可知,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我们不但要关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学习者与学校的关系,还要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当然,如果我们以后想拥有成功而丰富的人生,就需要学会保持持续而平衡的学习状态。

第三节
在学习上的四个亲子着力点

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人物,那么在学习方面,父母如何才能四两拨千斤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四个重要的亲子互动着力点:成为榜样、提供空间、培养习惯与专业指导。

一、成为榜样:身教为上

有一次我问儿子,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他毫不犹豫地说:“你每天都在忙,我以后要把你在忙的事情,变成我来忙的事情。”还有一次,有一位金融行业的朋友说:“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看到爸爸晚上坐在台灯前用计算机工作的样子。他是个会计,总要算各种账。我很喜欢他工作时专注计算的动作。”

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很多时候,当我们指责孩子时,内心会感到很无力,因为我们想改变孩子,但无法如愿。但如果父母能够将功夫下在自我改变上,孩子的改变就会自然发生。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刻苦、好学、积极上进,那我们就要做这样的父母。

先不问孩子看了多少书,先关注自己每天花了多少时间看书;先不问为什么孩子不能专注地学习,先关注自己是否有专注投入的学习状态;先不问孩子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先关注自己和家庭成员是否戒掉了看电视的习惯。我们也不需要担忧孩子为什么会拖拉磨蹭,而要先从提升自己的目标感和行动效率上开始发力。

我们可以采取的如下三个行动。

1.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并努力完成它。父母努力学习的身影会成为孩子心中珍贵的记忆。

2.把电视机从生活中移开。这样,整个家庭就会节约出大量的学习、活动和亲子交流的时间。同时,孩子的世界也会清静许多。

3.增加阅读量。父母能享受阅读,孩子自然会对阅读和学习有好感。

成为学习榜样

二、提供空间:成长必需

我曾遇到一对焦虑的父母,他们对我说:“老师,现在孩子让我很头痛。他小时候很听话也很聪明,在儿童科技创造大赛中还获过金奖,登上了报纸。可自从上了中学以后,他就无心向学,成绩也一落千丈。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有一位妈妈说:“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珠心算、奥数、英语、钢笔字等培训班,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现在五年级了,他的成绩反而落到中游,也不喜欢写作业了。怎么办?”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父母经常为孩子安排过量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从小就缺乏自由的成长空间。其实,这样很有可能是在揠苗助长,最终将得不偿失。如果父母过多地干扰孩子的思考节奏和学习模式,孩子的自我提升动力也许就会消失,长期处在疲于应付长辈要求的状态。这样,一旦进入叛逆期,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习等各个方面出现与父母对抗的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成长必需的空间呢?这就要求家长尽量放下过多的要求、指责和控制,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性,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欣赏和陪伴。

为什么空间和留白那么重要?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那么父母就是保护小树的屋子。屋子的作用是为孩子遮风挡雨,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保护的空间如果没有改变,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束缚,甚至会使孩子的天赋受到压抑和扭曲。所以,屋子一定要足够大,才能满足孩子释放天赋的需要;天花板一定要足够高,孩子才可以健康长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父母给予的帮助越少,孩子成长得反而越快。父母的心境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任何的外在空间——好的房间、好的学校、好的社区,都没有父母给予孩子的内在空间重要,那是一份赞许、信任和支持。

提供空间

我们可以做以下几点。

1.在孩子6岁以前,家长尽量减少安排学习任务,让孩子更自由和主动地选择学习与游戏的内容。

2.在小学阶段,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艺术培养,尽可能减少学科补习。

3.当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直面挑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父母只需在必要时给予一些提示和建议。

三、培养习惯:着力于点滴

我们都知道“水滴石穿”的力量。父母坚持不懈的微小的好习惯经常会在孩子身上创造出惊人的成果,这也是父母与老师最大的区别。老师会教“短、平、快”的具体知识点,而父母则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地培养孩子的习惯。可见,父母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是最重要的人。

1.制订计划的习惯

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首先是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哪件事情非常重要,哪件事情不太重要,哪件事情可以忽略不做……这样的排序会直接影响孩子分配时间的能力,并最终决定学习行为成果。比如,孩子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每天设立多个固定的小时间板块来学习需要长期累积的专题知识;新知识要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复习;共同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等等。

这些时间管理原则经过长期贯彻,就会融入孩子的血液。它们会推动孩子攻克各种学习难题,作用远大于学会某一个知识点。

2.独立思考的习惯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来自外界的给予,而是通过每次目标的达成来累积。当孩子可以自发地去实践自己制定的目标,并享受实现目标后的快乐时,自我认可度就会越来越高,哪怕这个目标只是喝一杯水。

当孩子口渴了,想要喝水,于是他立刻行动去端水,接着顺利喝下自己拿到的水,解决了口渴的问题。这样简单完整的行动链条不断发生,就会让孩子学会跟随内心的需求,掌控自己的行动力。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培养出他们专注地朝目标进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能力。

可见,过多的干扰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节奏,甚至放弃自己的意愿,从而变得迷茫、脆弱或依赖他人。所以孩子不被干扰的思考和行动非常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源于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的相信。

3.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有的学习者来说是痛苦的,而对另一些学习者来说就是享受。为什么呢?因为不同的感受基于我们不同的阅读能力。如果我们能从书籍中挖掘到宝藏,那么看到书就会激动;如果我们不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那肯定只想把书扔掉。

所以,让孩子爱上阅读,是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最大支持。父母可以从每天讲故事开始,逐渐让孩子学会释放想象力,爱上阅读。

培养习惯

四、基于专业,给予指导

为什么书香门第的孩子更喜欢看书?为什么商人家的孩子更有经济头脑?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在孩子走向社会之前,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最多的,对孩子的性格、喜好和特点也是最了解的,所以父母完全可以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把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通过正确地指导有效地传递给孩子。指导的过程通常有以下三个特点。

1.简单

给予孩子的指导一定要从简单的开始。当孩子有了成就感和兴趣,学习就会越来越有成效。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过大,不但会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可能直接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

2.重复

学习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重复。父母不必在乎孩子是否可以一次学会,而要关注孩子是否喜欢不断地重复练习。当孩子能够细水长流地坚持时,进步会自然发生。

3.有效期

我们常说,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2年。为什么?因为随着孩子理性思维的增强,独立的个性和判断力也都会增强,父母施加影响力的可能性就会逐渐下降。所以,对于高年级孩子的家长来说,尊重和理解就变得更加重要。

给予指导

总结可知,在学习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护航舰,甚至是精神领袖。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不需要多说,就能深刻地影响孩子;作为空间打造者,父母的心胸有多大,孩子的成长就有多自由;作为习惯的守护者,父母的引导将为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作为专业能力的培养者,父母可以用水滴石穿的力量创造奇迹。

第四节
持续学习:做一座活火山

走出学校,应试就不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活出更精彩的自己就成为我们持续学习的动力。这一节我们会从五个角度来与大家探讨:如何成为一位持续学习者?

一、为自己而学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和境遇中,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在校期间,学习多是为了考试,我们需要记住某些固定的知识点。离开学校之后,如果我们仍保持着这样的学习认知,认为“离开学校了,我们就再也不需要学习了。不用考试了,为什么还要努力看书呢?”当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时,危机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如果我们不能重新定义学习,生命的光和能量就会逐渐暗淡。

我们对“学习”定义的转型期,就发生在离开学校之后的这个时期。此时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也没有老师喋喋不休的监督,它变成一种随时随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也变成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生命的光芒越来越亮。

二、把兴趣发扬光大

在人生选择的路口,有一种说法很具有迷惑性,那就是“现在要做应该做的,以后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于是许多人放弃了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开始为生计而奔波。但其实,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该做的事”,它不应该成为我们违背自己内心意愿的借口。试想,如果我们不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如何得到内心想要的成果呢?

做自己所爱,才能真正爱自己所做,这是我们对生命负责任的选择方式。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不断钻研时,学习的过程会自然发生。比如,一个喜欢机械的人会主动地学习组装技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会研究各种摄影器材,并学习各种网络教程;一个喜爱演讲的人则会认真研究名人演讲稿,练习语言表达艺术。

可见,忠于自己的兴趣,是持续学习最好的起点。

兴趣支点

三、坚持阅读

你有阅读的习惯吗?你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力量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说明你的持续学习之门还未真正开启。

我们常说,身体的改变需要点点滴滴,而心智的成长可以一日千里;阅读能让古今中外的老师常驻心里;阅读就像那个能撬动地球的支点……我们的想法变了,我们的整个世界就会随之彻底改变。

坚持阅读

使用思维导图阅读法能快速开启阅读之门,让我们走进书中的神奇世界,让持续学习自然发生。

四、坚持梦想

小时候,总有人问我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但等我们长大之后,真正可以掌控人生去向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再问我们同样的问题,好像这些问题不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了,也好像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变成不可能实现的童话。其根本原因是,我们还不善于学习,还不知道自己具有可以实现内心理想的无限潜能。

我遇到许多学习者在掌握脑力开发技巧和高效学习方法之后,再次燃起自信,重拾梦想。他们有的重新走进教室学习,从而考取了学位;有的参加了职业认证考试,重新选择了职业;有的开始制订阅读计划……

的确,生活不要留下遗憾。与其让孩子来帮助我们完成梦想,不如从此刻开始,让我们超越工作和想象力的局限,通过持续的学习实现更好的自我。相信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持续的努力,我们就有能力快速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坚持梦想

五、分享知识带来动能

俗话说,教学相长。传递知识是最好的自我学习过程。

图解寡闻与博学

为什么说“越无知的人越骄傲自满,越博学的人越谦虚好学”呢?我听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此和大家分享。每个人掌握的知识范围,可以用圆圈来代表。圈内的面积是已知的知识,圈外则是未知的。无知的人掌握的知识很少,像一个小圆圈;博学的人掌握的知识很多,像一个大圆圈,如左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一个人知道得很少,他能看到的圆圈未知边界也很短;而当一个人懂得很多时,他会发现这个大圆圈的未知边界非常长。而且,知道得越多,未知边界增长得就越快。于是,寡闻的人会认为:“哦,我未知的事物只有一点点。”博学的人会认为:“哇,我不知道的世界真是太广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是的,成长就在“舍”与“得”之间。分享知识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吃透知识的过程。我们传递越多的知识,就会激发越强的学习欲望。于是,一个美妙的学习循环就此开启。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总结可知,持续学习能让我们激发生命的能量,分享的过程又会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首先要调整学习目的,为自己而学;其次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铭记梦想,勇敢前行;最后,让我们成为知识的分享者。

本章结语

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应试能力。

同时,平衡的学习状态、循循善诱的父母和持续学习的愿望是有效自学的助力。 9PZAg5dGNhLzw4h+RcNMKdXtv5fjBrmh6zThstbY2ZRo7b1bNYBFQJUpz0LECw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