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开启大脑潜能

学习要用脑。那么,大脑到底该怎么用呢?你看过“大脑使用说明书”吗?许多伙伴说:“我曾花时间阅读吹风机的说明书,我也曾学过汽车要怎样开,但从没有想过该怎样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

大脑就像沉睡的巨人,等着我们来唤醒,也像装满宝藏的沉船,静候我们来发现。本章第一节会介绍大脑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第二节重点讲解记忆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认识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思维导图;第四节介绍如何调动身心力量,将静心冥想技巧应用于学习。

通过系统地呈现,我们会非常清晰地领略本书的核心内容,做好启动大脑能量的准备。

第一节
走近脑科学:揭开学习之谜

我们自身就是富豪,因为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件都是无价且唯一的,更换任何一个部件,可能动辄就要花费百万元。所以,对于如此精密且有价值的身体,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我们的大脑,它作为整个身体的最高管理中枢,负责向全身发出指令,并将全身心的信息收集起来进行汇总分析。因此,无论花多少精力来认识它、开发它,都是值得的。

那么,普通人的头脑到底已经开发了多少呢?1%还是5%?还是更多?这个数值在科学界也尚无定论。但所有研究者的一个共识是,当前人们大脑的利用率还是相当低的,可开发的潜力是无限且惊人的。所以很显然,谁能关注自己的脑力提升,并用好这些资源,谁就会获得改变自我、创造美好未来的巨大力量。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一起走近脑科学,揭开学习之谜。

一、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1.左右脑

我们的整个大脑分为三部分:后脑、中脑和前脑,它们分工各异。其中,后脑包括延髓、脑桥和小脑。中脑位于后脑顶部,它的作用是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和反射。前脑包括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由丘脑、下丘及边缘系统组成,第二个区域主要由大脑皮层组成。前脑主导认知、动机、情绪和行动。

在此,我们重点了解一下主要负责意识体验、语言和智慧活动的大脑皮层区域。

科学家通过许多医学案例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在功能上区别很大。比如,左脑受伤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会明显下降,但绘画、艺术和情绪控制能力仍然非常好;而右脑严重损伤的人,语言表达没有任何问题,但记忆力非常差,且情绪容易失控,经常处于愤怒的状态。

通过右图,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左右大脑皮层的功能差异。左边大脑是单色的,右边大脑是五颜六色的。左边大脑负责逻辑思维、数字计算、语言分析、数据整理等较“严肃”的工作;而右边大脑侧重负责处理美妙的音乐、节奏感、图形想象力、创造力与情感等特别“有趣”的工作。

当然,左右脑的运作不是完全分开的,它们通过中间的脑桥紧密相连,所以,在我们思考的时候,左边大脑的逻辑分析功能与右边大脑的艺术鉴赏功能经常相互合作,综合处理信息后再输出结果。

左右脑功能示意图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简单而重要的左右脑知识,其实并未完全被我们认识与合理利用。

举例说明,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比较重视左脑能力的学习和开发,却忽视了右脑能力的培养,这使得我们的创造力容易受限。同时,在日常记忆的过程中,学习者也比较喜欢使用左脑的语言和逻辑分析,不断重复,忽视右脑的想象力和情感等作用,使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导致背诵知识成为难题。

其实,右脑又被称为原始大脑,它是我们记忆信息的存储地,就像电脑的硬盘一样。而左脑负责对信息进行分析、运算和整理,没有记忆存储功能,就像电脑的CPU处理器。我们要想记住知识,一定要启动右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感官等能力。

2.神经元

你知道大脑皮层是如何实际运作的吗?它的基本细胞单元又是什么样的呢?

大脑皮层中的细胞,不像身体细胞那样一个一个单独分立,而是长着丰富的“触手”,样子很像活动的八爪鱼。具体如图所示。

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从左图可知,大脑中的基本细胞叫神经元。它的形态非常特别,由一个细胞体、一条轴突、大量树突及若干神经末梢组成。随着学习和大脑思考的推进,它的触角及分支会不断地成长和延伸,并与脑中其他的神经元末梢交错对接。

那么,神经信号是怎样传递的呢?

研究发现,我们每个想法和每次思考都是通过电流的形式,在各个神经元之间进行相互传递的。所以,有时我们会说:“我的大脑断电了!”这并不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它其实是一种对大脑工作状态非常贴切的描述。

3.脑神经网络

一个一个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相互连接,组成了庞大的神经网络。这个密布的“电网”的复杂性,远远超过现在的任何一台巨型计算机。脑神经网络如下图所示。

许多科学家曾思考,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大脑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只有在人类大脑中才能产生高级的智慧?后来他们发现,不是大脑的重量决定了人类聪明与否,也不是大脑与身体之间的体积比例决定大脑的运算能力,决定大脑发展程度高低的关键指标在于:脑神经网络的发达程度。

神经网络示意图

曾为普林斯顿医院首席病理学家的托马斯·哈维30年来致力于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与我们普通人的大脑到底有什么区别。经过大量对爱因斯坦大脑切片的实验分析(爱因斯坦的儿子在爱因斯坦死后同意将其大脑用于科学研究),哈维及其他科学家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的大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仅有的几个区别之一,就是爱因斯坦大脑额叶的神经元密度比常人更大,这很可能使得他大脑中信息交换的速度更快。

具体来说,人体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它的数量与银河系的星星相当,其中大多位于大脑中。同时,每个神经元可接受或传输约10 000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这使得我们的大脑拥有了强大的思考和运算能力。

此外,这台神奇的“生物计算机”还拥有超强的学习和成长能力。研究表明,脑神经网络是一个非常活跃且发展迅速的系统。在大脑中的许多关键区域,尤其是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新的神经元直到成年期都还在生长。例如,我们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就能使与视觉注意有关的皮层区域内的神经细胞体的数目平均提升3%!

可见,这完全符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即用进废退。如果我们关注自己的大脑,并持续开发和利用它,脑神经网络就会越来越发达;而如果我们放弃使用和提升脑力,神经网络则无法得到发展。

很显然,我们的大脑拥有很强的成长性和可塑性。

二、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我们常说自己还有无限的潜能可以挖掘,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呢?通过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潜意识和梦境。他认为,人的意识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意识是指当下能够感觉到的所有思想、情感和直觉,它只代表一小部分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前意识则是我们目前不能想起,但能轻松被提取并进入意识的信息。比如,中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是谁,早上做了什么事情,等等。而潜意识是我们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多的一部分,它是指完全隐藏于意识之外,通常不能被接收到的信息。潜意识与身心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把这个意识结构形象地用一座冰山来进行比喻,如下图所示。

意识结构示意图

在上图中,身心主导的潜意识像冰山沉入水中的部分,非常庞大。刚好在水表面以下,又能被我们看见的部分,代表前意识。而头脑的意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明显凸出,但它其实只是整个内在意识的极小一部分。

我们发展身心感知觉时,能很好地带动潜意识的提升。比如,多练习静心冥想和瑜伽,就能开发智慧;多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发展平衡感、觉知力等智能;多动症儿童也可通过爬行练习和触摸练习来提升学习专注力。

同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也告诉我们,感知觉发展是我们智力发展的基础,因为我们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形象思维能力又是更高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成年前的“学习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

学习能力的开发,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质,所以开展的学习活动也应有所不同。这种情况在0~18岁尤其突出,就像我们常说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心智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时提出的理论,他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部分。在此,我们来重点认识一下人在0~18岁这个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它包括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中0~18岁的人格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是0~2岁,人格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希望”特质;第二阶段是2~4岁,人格发展的重点是培养“意志力”的特质;第三阶段是4~7岁,人格发展的特质主要是培养“目标感”特质;第四阶段是7~12岁,人格发展的特质主要是培养“能力感”特质;第五阶段是12~18岁,主要任务是培养“诚实”的特质。

由以上理论可知,在0~7岁这个阶段,我们的发展任务侧重性格和品格素质的培养;12~18岁,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身体激素进入活跃期,我们的培养重点是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而7~12岁,是难得的激素平稳期,我们的任务就是提升能力、开展学习活动。

所以,7~12岁可以说是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学习黄金时期”。在生理方面,我们已经通过七年的时间,完成了自我身体探索,进入身心平稳期;在外在环境方面,此时学习者正处在小学阶段,既没有中学时高强度的应试压力,也不需要承担其他社会责任,所以,此时是难得的自由学习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在0~7岁,我们没有被过度地开发,进入7岁以后,学习者就会自发地产生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各种知识的热情。如果我们把握好7~18岁这个时段,培养学习者的全方位智能、多元化知识体系和阅读习惯,就会为后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整个生命中,“智力巅峰”是什么时候

我们除了在成年之前要把握住最好的学习时机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合理利用每段时光也非常重要。研究智力变化过程的学者很多,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多个理论指导,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理论。

1.韦氏智力测试

智商分数与年龄的分布图

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提倡通过智力测试来判断人们的智商情况,他设计了著名的韦氏智力测试,测试分为儿童测试与成人测试两大类。在20世纪80年代,韦克斯勒使用韦氏成人智力表(WAIS)对大量成年人进行了测试。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每位受测者都进行了两次测试。由此,他得出了智商与年龄的关系,如左图所示。

成年之后,人的智力会到达一个高点,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下降。其中,男子的智力顶峰出现在25~32岁,女子的智力顶峰则出现在20~24岁。智力在60岁之后将呈现较大幅度地下降。

2.结构化智力

虽然从韦氏智力测试中我们得到了较“悲观”的结论——智力巅峰时期非常短暂,但也有较为“乐观”的智力研究理论,如一般智力、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雷蒙德·卡特尔1963年提出了新的理论,他对智力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将智力分成两类: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其中,流体智力是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相对不受学习经历及文化影响的智力。比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和识别图性关系等。晶体智力是指受环境因素制约且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掌握的词汇、言语理解、数量知识等,它主要基于个人的学习经历。

随后,格林(Green)通过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在生命过程中会出现结构性调整,并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他将这种智力称为一般智力。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和一般智力的年龄变化如右图所示。

格林研究了24~64岁不同年龄智力分数的变化,发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年龄变化程度较为明显。具体来说,流体智力在进入成年期以后,测试成绩随年龄增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晶体智力,即来自知识、文化、经验的智力因素,可以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发展。

晶体智力、流体智力和一般智力的年龄变化

研究还发现,虽然这两种智力会随着年龄而迅速变化,但总体智力水平在60岁之前一直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两种智力之间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这使得智力的总体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行了结构性调整。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不少学者在生命的中后期仍有卓越的智力表现。比如,达尔文在50岁时完成了生物学巨作《物种起源》;伽利略在64岁时将摆动规律应用于钟表的控制;雨果在60岁时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时写出了戏剧《笃尔克玛》。

3.脑髓鞘理论

髓鞘示意图

从另一种脑科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脑的重要生理成熟指标——髓鞘化程度,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智力发展的新角度。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髓鞘,如左图所示。

如图所示,髓鞘(Myelin sheath)是指包裹着神经元的轴突的白色脂肪物,类似果冻卷,也被称为髓磷脂。它的作用是让神经元的轴突具有绝缘性,以提高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其中,髓鞘化(Myelination)是指髓鞘结构的发展过程。髓鞘的结构会一层一层地成长,像卷纸一样不断包裹着轴突,其厚度增长的过程能持续到人类成年后期。

科学家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的神经元切片发现,男性在约45岁时会达到神经元髓鞘化的最佳状态,女性则是在40岁左右。此时,大脑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也将达到一生中的最佳水平。随后,神经元表层的髓鞘开始一层层脱落,大脑机能也随之进入衰退期。

综合上述的三个智力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智力发展的过程有多个特点,关于巅峰智力的认知也有多种理论。大家形成的基本共识是:25岁是一个重要节点,学习者最好在25岁之前多储备需要记忆的知识,完成个人知识库的基础打造;45岁也是一个节点,学习者最好在此之前完成社会经验和核心技能的学习,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个重要的年龄节点是60岁,我们最好可以在此之前,进行人生中主要的智力活动和产出,充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总结可知,要想提升学习力,就要基于大脑发展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训练。首先,充分利用左右脑功能进行策略性学习;其次,认识神经网络的成长性和可塑性,积极关注大脑开发;再次,注重感知觉培养,开发学习潜能;最后,把握成长中的“学习黄金期”和生命中的“智力巅峰期”,让脑力资源得到充分调动。

第二节
初识记忆:学习从记住知识开始

我们的记忆力还能提升吗?大脑是如何记住知识的?在本节中,我们会初探大脑记忆的奥秘,了解知识记忆的关键、要素、方法和路径。

一、关键:重复

很多学习者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信心,他们通常认为:学过的知识,我转头就忘记了,这说明我的记忆力不好。其实遗忘是每个大脑正常的工作特点,记忆高手同样会遗忘。

下图是阿特金森(Atkinson)和谢夫林(Shiffrin)在1971年提出的记忆存储模型,他们认为记忆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信息存储器组成的。

记忆存储模型

其中,感觉记忆能将大量信息保存在大脑中,这种“快照”保存的时间大多为四分之一秒,以便于我们筛选出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数量通常是7±2,而且存储时间很短,不超过30秒。经过持续的重复,短时记忆将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则能够存储几乎无限量的信息,且存储时间可以是永久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的现象非常正常。因为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会从感觉记忆转入短时记忆,接着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而且这一过程也会损失大量信息。唯有那些被大脑有意识地不断重复的信息,才有机会被最终长时间记住。

可见,如果我们想要将知识转入长期记忆库,那么关键操作就是:重复。

中小学生每天埋头死记,是为了不断重复;寺庙僧人百遍千遍地念经,是在通过重复实现背诵;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之所以被自然记住,也是因为我们每天不断地接触和使用。

如果没有周而复始的科学再认过程,那么用巧妙方法记忆下来的知识,也逃不掉被遗忘的命运。为此,在本书的第二模块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复习的策略。

二、要素:图像、声音和感受

很多学习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嘴上在不停地念着要背诵的知识,脑子里却已经开始想动画片的场景或者美味的午餐了,回过头发现,自己竟然不记得刚才背到哪里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我们的背诵只是嘴上功夫,大脑根本没有启动。

其实,大脑感兴趣的知识不是文字和数字,而是有趣的画面、声音和感官体验。这个结论从人类认知记忆的过程中也能找到。最开始,古人认为我们是用肚子来记忆事物的,之后发现,记忆应该是心脏的工作,我们是在用心思考。近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则发现,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而记忆主要是右脑的工作。所以,从我们认知记忆的过程可以看出,记忆与身体、心理和大脑都有关系。

做梦的过程就是我们内在记忆运作方式的一种体现。做梦时,我们会进入一个场景,看到各种画面,听到不同的说话声。我们也会有高兴、伤心、害怕或尿急等身心感受,但绝对不会梦见一整版的文字和标点符号。因为在我们的记忆库中,文字和数字只是记忆的中转符号,图像、声音和感官感受才是最终的存储格式。

三、方法:主动记忆

被动记忆是自然发生的,我们被动记忆的经历有很多。比如我们看了一部连续剧、电影或小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会历历在目。当我们轻松愉快地看完之后,就可以滔滔不绝地复述里面的内容及细节。电影中的某些内容,甚至可以被自然地记3~5年。其原因就是,大脑接收到了图像、声音和情感等亲脑的信息。

而主动记忆是指,需要我们付出大量努力且进行有目的性的记忆活动。学习过程就是主动记忆的过程。

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大都是生涩的文字、复杂的公式或各种数据符号。要想顺利完成记忆,就需要采用记忆策略将知识转化为图像、声音和感官感受等适宜右脑记忆的元素。比如,我们要努力去思考:如何将政治中的一个概念变成有趣的动画片?如何将数学的系统理论在脑子里拍成连续剧?在看化学课本时,怎样才能找到看武侠小说的感觉?

四、路径:苦练记忆方法

放弃死记硬背,学习使用右脑想象力来记忆,会让背诵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在书中会系统地介绍三大核心记忆方法,它们都来自古老的文献记录,并经过大量记忆高手的实践运用总结而成。

这三大记忆方法是串联记忆法、代码记忆法和定位记忆法。其中串联记忆法是基本功,代码记忆法是针对特殊符号信息的记忆方法,定位记忆法则是最强大的专业记忆技巧。通过定位记忆法,每个人都能记住一本字典、一本书或上千个无规则的数字。我们通过第一模块的“突破背诵”内容,就能掌握上述方法。

当然,方法之所以能达到神奇的效果,都源于学习者的苦练。我们不可能刚弄明白记忆的方法和原理,就拥有超级的记忆。在掌握方法之后,我们需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刻苦练习,才能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举例来说,有的学习者每天坚持训练一小时马拉松记数字,一个月之后想象力会有明显提升,半年之后就有可能在脑力比赛中获奖。我们将会在第四模块中具体讲解训练方法。

总结可知,记忆离不开重复,我们需要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右脑记忆的元素是图像、声音和五官感受,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各种文字、数字和公式信息转化为右脑记忆元素的过程。坚持使用适宜的记忆方法并加以苦练,最终我们就能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第三节
锻炼逻辑思维:思维导图技巧

第二节的记忆训练侧重右脑的开发,这一节的思维导图技巧则会很好地锻炼我们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左右脑的协作能力。

思维导图最常用的英文名是Mind Map,中文名可以是心智图、思维树、大脑地图等。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的托尼·博赞教授。与思维导图相似度较高的是图形笔记,还有概念图、流程图和泡泡图等。本节的内容将从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制作方法四个方面展开。

一、它是什么?

1.笔记工具

从基本性质上去理解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做笔记的方式。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是单一方向的横式记录,又叫线性笔记,思维导图则是多维度的发散式记录。所以,我们使用思维导图时,最好使用空白笔记本,以便自由画线。

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见字如见人”。这些话都体现了内在思考与外在记录之间的密切关联。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思维导图,我们会发现思维方式决定笔记模式,笔记习惯也可以改变思考方式。

长期使用传统线性笔记会限制和固化思维,而习惯使用思维导图之后,我们的联想能力会得到大幅改善,逻辑思维会越来越强,记忆力和创造力也会有明显提升。

下图是一幅书籍阅读分析《深度工作》手绘思维导图(作者:李凤艳),它包含了图像、关键词、线条和色彩等元素。从狭义上讲(托尼·博赞教授最推崇的),思维导图的必备要素是:以中心为图像,一个分支只能有一个简单词汇,分支中要有插图。而从广义上讲,关键词和线条等传统特征的笔记方式,也属于思维导图的范畴。比如,没有彩笔时,我们可以做黑白草图;没有时间画插图时,我们可以做关键词简图等。

当然,不管如何简化,思维导图都会呈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这是思维导图的本质特征。

书籍阅读分析《深度工作》

2.发散状呈现

思维导图的精髓就在于发散状的结构特点。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脑能量。在此,我们列举了一些大自然中能量释放的过程,它们也都是遵循同样的原则,采用从中心向四面发散的方式来释放能量。比如,太阳系的能量源——太阳,它的光和热就是这样释放的,如下图所示。

太阳

我们再来看地球上很常见的植物——大树。它们的枝叶是从一个中心树干向四面八方展开的,每根小树枝都可以相互连通。不仅如此,大树的根系同样是一个发散状的网络,它用这样的方式稳固自己,并最大范围地汲取营养,如下图所示。

大树

核反应结构图

我们接着从微观角度来看一下强大的核能是如何释放自己的能量的。在左图的核反应结构图中,能量释放的过程是由一个游离的中子碰撞铀原子,将其原子核分成两半,然后从铀原子中释放出更多的中子,这些中子继续激发其他原子核。这样就发生了分散状的链式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

我们回到大脑中的基本神经单位:神经元细胞,看看它是如何传导大脑电流信号的。从右图这张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神经元都是由一个中心细胞体和多个分支状突起组成的。每个突起又会伸出无数细分的触手,与其他神经元的触手相连,最终形成我们大脑中能量传递的网络。

通过多个例子我们会发现,放射状的结构非常有利于能量的释放。同时,这种形态正是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所以,我们就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思维导图有助于开启大脑能量,激活创造力了。

脑神经网络结构图

二、与线性笔记的区别:重塑思维

1.简化记录

从记录内容上来看,线性笔记与思维导图有很大的区别。线性笔记需要通过长篇大论来表达意思,文字会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纸上。而画思维导图时,我们只需写关键词,或用一个简图就可代替大量文字。思维导图中基本没有句子、连接词和标点符号,这种方式让内容表达方式大大简化。

从记录顺序来看,两者也非常不同。线性笔记的所有内容必须沿着直线的方向不断记录,写到头再另起一行继续写。读者阅读时,经常会迷失其中。而思维导图的记录顺序则是,首先通过中心图介绍核心含义,其次将重要主题用主干来代表,最后写上后续分支和关键词。一眼看去,思路清晰,主次分明。

2.节约时间

首先来看一看记笔记的过程。线性笔记的记录过程耗时耗力,我们做笔记时经常会感到肩酸背痛,还有可能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讲的新知识。而使用思维导图做一个学期的听课笔记,大概也只需要10张图,此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来看一看复习笔记的过程。传统的听课笔记通常会记录一大本。线性笔记的关键词都隐含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当中,信息非常分散。所以,我们经常会记了一大堆,却懒得从头到尾再去看一遍。而思维导图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校学生通过阅读思维导图有可能30分钟就复习完一个学期的知识点。

3.创意与艺术性

线性笔记很难表达艺术性,因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排列整齐的单色文字。而思维导图就像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我们将想要表达的主题内容,用形象生动的图像展现出来,使读者迅速接收到丰富的信息。

4.定制密码

私人定制性也是两种笔记方法的重要区别。线性笔记虽然记录过程烦琐,但它会完整地写出每个关联词,以便他人阅读理解。而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浓缩性,更像是作图者的定制密码。只有作图者能了解图中代表的完整信息。旁观者看到的则是复杂的线条和简单的词语。

所以,要真正想通过思维导图获益,我们就需要亲手绘制。下图为思维导图绘制规则(作图者:汪志鹏),我们可以参考学习。

思维导图绘制规则

三、思维导图的分类

1.两种功能

思维导图一般有两种定位:一种是对内,成就我们的思考;另一种是对外,展示和表达个人思想。这两种价值定位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呢?我们来比较一下。

(1)成就思考。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动脑思考。比如,阅读一本新书、准备一门考试、写一份演讲稿或做一个备考计划。这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思维导图的价值就是推动思考或指导行动,所以绘制草图就能达到目的了。

当然,画完图之后,最好能够背下来。这样我们就能把实体的图变为心中的图。

(2)展示思想。思维导图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为展示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载体。比如,演讲用的展示图、竞赛思维导图、表达祝福的祝贺图或阐释理念的解说图。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作图的目的是:强化思维导图的存在性,让它成为打动对方、展示自我的突破口。所以,作图的重点就是打造一幅充满灵性、艺术感和生命力的思维导图,让我们想表达的精神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四个类别

我们把思维导图根据作用(思考、展示)和绘制方法(手绘、电脑软件)进行归类,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绘制方法1:手绘 绘制方法2:电脑软件 作用草图 档案 思考艺术品 标准品 展示

思维导图四类别

其中,草图绘制起来最简便,它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快速地进行思考,而要达到艺术品这种摄人魂魄的展示效果,就需要花费不少工夫,它比较注重图像化的表达和整体布局;用软件做的思维导图档案,主要是用于记录信息量大、结构复杂的内容,而用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标准品,则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演讲和会议展示。

3.多彩光谱

思维导图四个类别不是分割的四个板块,而是渐变融合的四种方向。比如,有些精美的手绘草图本身就可以成为艺术品导图;作为个人档案的软件导图,稍作完善就能升级为标准展示图。

可见,思维导图的类型就像多彩光谱,连贯渐变。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最适合的表现形式。我们也可以将思维导图与鱼骨图、曲线图、流程图、表格等工具整合使用。

四、基础绘制方法

对于18岁以下的思维导图使用者,我们建议以手绘为主。其中一个原因是,手绘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且携带方便;另一个原因是,中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较少,一本课本(一个学期)的知识点,基本上在一张A3纸上就可以画完,不需要使用大容量的软件。

对于18岁以上的思维导图制作者,我们建议以手绘为基础,以软件为辅助。手绘导图可以在日常思考的时候用,软件导图则可以用于对大量信息的整合。

1.四个步骤

基础手绘包括四个步骤:准备纸和笔,绘制中心图,绘制主干和分支,完善全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步,准备纸和笔。

最好使用彩笔来绘制,一个主干一种颜色。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准备或粗或细的彩笔。如左图,日常学习时使用的纤细且颜色鲜艳的彩色针管笔就是不错的选择。

纸张最好是没有格子的空白本子,类似绘画时使用的本子。因为思维导图的线条是由绘制者即时制作的,所以不需要规范固定的格子。

第二步,绘制中心图。

首先,我们需要将纸张横放,这样有利于打开视野;然后在白纸正中间的位置绘制中心图。中心图的大小要适中,占纸张的1/7到1/9大小的位置,这样可以给后期发散主干内容预留下充分的空间。

我们最好在中间绘制一个图像化的形象,这样可以让大脑快速聚焦和兴奋起来,而最简易的图像化形象就是线条加中心词。如下所示就是两幅不同类型的中心图。

彩笔

《生物》中心图

复习计划中心图

第三步,绘制主干和分支。

我们将需要记录的信息通过树状结构展现出来。如下图所示,主干较粗、分支较细,关键词画在线条之上,就像树枝和树叶的关系,树枝是连续贯通的,树叶长在树枝上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一边画图一边转动白纸,那就会带来后期的阅读困难。所以,绘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纸张静止不动,线条尽可能平滑,以便于承载关键词。并且,所有关键词都需要保持正常的文字方向,以便于阅读。

《生物》结构图

第四步,完善全图。

这属于收尾工作。此时,我们要跳出单棵树木的视角,从整片森林的高度来整理全图。比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心图和中心词;在关键知识点处添加插图;用特别的符号标出重点知识;在需要进一步求证的知识上标记问号;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用长箭头连接起来;在需要对照原书的位置标上对应的页码等。下图为思维导图操作手册(作图者:张银),我们可以参考学习。

思维导图操作手册

2.要点答疑

问:为什么手绘时线条要弯曲?

答:当我们以直线的形式来制作手绘图时,分支是僵硬的,没有办法充分自由地向各个方面延展。而弯曲的线条能够让空间更合理地被利用,如下图所示。

手绘直线

手绘曲线

问:为什么手绘时要字在线上,并保持同一方向?

答:手绘时,我们需要注意字在线上,线线相连。原因是:断开的线条或圆圈会造成空间浪费;当线条连贯时,文字记录在线条之上,空间会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如下图所示。

线条断开

所有关键词画圈

字在线上

同时,文字需要保持在线条的同一侧,并竖直向下。其原因是:如果有的文字在线条上侧,有的文字在线条下侧,会造成归属和阅读的混乱;文字竖直向下则保证纸张位置不变,不需要旋转纸张。

问: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都是总分逻辑的吗?

答: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导图的线条将各种关键词有机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词的各种关系都被隐去了。所以,线条不但可以代表关键词之间的总分逻辑关系,还可以代表递进、因果、自由联想等逻辑关系。

总结可知,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记录笔记。它突破了线性笔记的许多限制,可以改善思维能力,激活创造力。我们通过四个简单的步骤,就能完成一幅思维导图。它将在阅读、听课、写作和学习计划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助力。

第四节
调动身心力量:学习中的静心冥想

学习是头脑的工作,它与我们的身心有什么关系呢?

人们经常关注外显的事物,就像我们能很清楚地感知表意识的思维活动一样。其实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谈到,表意识只是冰山的一角,真正庞大的意识部分是隐藏于水下的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尤是如此。头脑中和思维活动的影响虽然明显,但其实力量微小;而身心状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却无处不在,而且非常巨大。

所以我们常说:“心态决定成败”。可见,学习的心法与学习的技法一样重要,甚至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快速调整心态?如何充分调动身心力量来增强学习效果呢?在本节中,我们会从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三个阶段入手,探讨如何通过静心冥想来帮助我们有效放松、聚焦精力,并且将知识内化。

一、学习前:放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学习开始前,我们做一个小动作能使学习的效率倍增,这个小动作就是先进行5分钟的“学习冥想”。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调整坐姿,打开肩部,全身放松;其次,调整呼吸节奏,让自己的呼吸逐渐拉长放缓,进入平静的状态;最后,进行自我沟通和暗示,让自己进入学习的状态。详细讲解请看第五模块内容。

这种调整学习状态的方法操作简单,也非常有用。学习者可以迅速从思绪烦乱的状态进入平静专注的状态。每天5分钟,坚持1个月,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心境得以改善;坚持6个月以上,就能让我们的性情变得更平缓冷静,反应速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学习过程中:聚焦精力

很多学习者习惯于关注学习的时长,而不关注学习的质量。他们认为学习时间越长,说明学习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还有的学习者不善于分配学习时间,喜欢在学习开始的阶段做简单有趣的作业,而把自己认为难啃的、不感兴趣的作业,比如数学题,放在学习的后期完成。这些习惯都会造成学习精力的浪费,不利于提升学习专注力。

其实,专注学习1小时,比烦躁地看书10小时更有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拒绝疲劳战,应根据学习状态的变化规律来调整学习内容。比如,我们要先完成需要思考、运算和背诵的烧脑任务;接着完成只用抄写、朗读和复习的简单学习任务;而放松娱乐的活动则放在最后去做。这样,我们就能把最旺盛的精力聚焦在最困难且重要的学习任务上。(更多时间管理策略,请参看第二模块的内容。)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挺直后背,打开双肩,让我们能够呼吸到更多的氧气,以便于大脑运作;同时,保持四肢放松,让所有的身体活力集中在头脑的学习和思考上;改掉晃腿或玩笔的习惯,收拢注意力,等等。

三、学习之后:内化

常听有的同学说:“为什么我看了好几遍书,还是不会解题?”就像有的职场人士会说:“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些疑问的背后,探讨的都是学习之后内化的问题。当知识仅停留在识记阶段,学得越多思想负担就越重;只有将知识转化为个人领悟,才能够灵活运用和触类旁通。

推动学习者消化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做练习题、实际运用和教授他人。这些是显性行为层面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还有一种隐性意识层面的内化方法,就是静心冥想。

静心最直白的解释是让内心回归平静,放空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然呼吸法”做到这点。做法是:设定一个时间段,比如10分钟,然后闭上眼睛,放下思考,在这段时间只关注一进一出的呼吸感受。

大家会说,这个方法太简单了。谁不会呼吸?观察它干什么呢?其实,大部分学习者并不缺乏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但是并不懂清空头脑的方法,也从来没有让自己这样去尝试,于是,刚开始做静心冥想的时候,他们会觉得非常困难。我们虽然只设定了10分钟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学习者压根就没办法让意识聚焦呼吸,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各种思绪牵引着乱跑。

其实,只有在我们停止思考的时候,头脑才能进行修正。我们需要经过许多的练习,才会让自己的心逐渐变得稳定,不再衍生出其他想法,而是安守当下,关注简单的呼吸。当这样的时刻到来,我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才会逐渐提升,对知识的领悟力也会明显增强,学过的各种知识才会在脑海中自然“发酵”,并能够融会贯通。

总结可知,学习不单单是头脑的事情,它需要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当我们能够展开身心感知每一个当下的时候,学习和领悟就会随时发生。所以,静心冥想有助于我们协调身、心、脑,进而做一个快乐的持续学习者。

本章结语

想成为学习高手,必须先掌握有效学习的技巧。

记忆法侧重开发右脑,思维导图侧重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静心冥想则能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调动身心力量。 oowxfQXvNoaJvkwL0Hetomybo8D6EKyNRCmZmv2p8Y9egk96EjH3Zs0qfB7eIY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