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隋取代北周

杨坚和北周皇族宇文氏都属于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集团是一个以军事力量组织起来的、以鲜卑军事贵族为主的、门阀化了的军事贵族集团。

在北魏时期,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弘农杨氏、陇西李氏、京兆韦氏和杜氏逐步成为士族门阀。还有一些地方豪强成为地方大姓。在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宇文泰和高欢的争夺战中,河东豪族纷纷起兵,归附宇文泰。

在不断的战争中成为来自六镇各派系武将首领的宇文泰,为了全力对付东魏,把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连续采取了几个措施:大统八年(542),设置六军,分统5万鲜卑禁旅。九年,又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一些地方豪族被任命为帅都督、大都督,统领乡兵。接着,又设立柱国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等作为领兵将帅。到大统十六年,共设立八柱国,其中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六柱国各统二将军,每将军各统二开府。柱国留居京师,出任公卿。大将军则统领府兵并领兵作战。大统十六年,还籍民之有材力者为府兵,扩大了府兵征召的范围,加强了汉族兵将在府兵系统中的地位。这样,从大统八年至十六年(542—550),宇文泰就组成了以柱国为核心,以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包括六镇武将和关陇豪强大族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在这个集团中,鲜卑贵族占据主导地位。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有时亦称之为“关陇六镇集团”“关陇府兵集团”,或简称之为“关陇集团”。为了从思想上巩固这个集团,宇文泰恢复鲜卑复姓。并把入关汉人将领的郡望改为关内郡望,汉人诸将之姓改为胡姓,如前述杨忠赐姓普六茹氏,郡望为弘农华阴杨氏。

建德二年(573)十二月,周武帝宇文邕对府兵又采取了一项重大措施,据《隋书·食货志》记载,“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

府兵制最初是模拟鲜卑部落旧制,其兵士分属于各军将,而不直隶于君主。周武帝“改军士为侍官”,也就是使府兵成为天子的禁卫军,使他们直接隶属于君主。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兵制》中指出,府兵最初是由鲜卑及六镇之胡汉混合种类、山东汉族武人之从入关者,以及关陇中等以上豪富之家组成,绝无下级平民参加于其间。周武帝募百姓充之,改其民籍为兵籍,不仅增加了府兵的数量,而且也改变了府兵的成分。汉族平民大量进入府兵系统,进一步使府兵扩大化,也就是平民化。这不仅进一步削弱了鲜卑贵族的兵权,而且加强了国家对军队的直接控制。

依靠这支武装力量,周武帝于577年灭掉北齐。当时军队主要由宗室、姻亲和汉人将领统帅。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汉人将领被任命为掌握地方兵权的大总管。周宣帝时,命诸王就国,回到自己的封国,也没有什么实权。各地掌握兵权的大总管,多为汉人,只有少量为鲜卑贵族,且为皇室亲属。

这些情况,就为杨坚取代北周提供了可能性。

578年宇文邕去世,其子宇文赟继位,即宣帝。他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年,但他唯事兴造,游戏无度,为政苛刻,制定《刑经圣制》,其法深刻。他猜忌大臣,横加诛戮,公卿以下,经常受到杖责,后妃也不能幸免,多被杖背。内外恐怖,人不自安,上下离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上升,民间反抗增多。

宣帝摈斥近臣,多所猜忌,不肯信用关陇贵族,特别是其中的鲜卑贵族。信用的只有刘昉、郑译、颜之仪等少数几个人。刘昉,博陵望都人,郑译,荥阳开封人,都是他做太子时的侍臣。

宣帝即位,杨坚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地位提高了,但是实权特别是兵权也没有了。宣帝有四个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杨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见杨坚,对左右说:“若色动,即杀之。”杨坚去后,容色自若,才得以保全。

杨坚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敏锐地看到,宣帝身边没有一批真正忠诚于他、能够经世治国的能干大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核心,而宣帝荒淫过度,身体日渐衰弱,又没有什么深根固本之计。根据这些情况,杨坚知道宣帝的统治不可能长久。基于这样的估计,杨坚展开了多方面的活动。

他加紧结交了一批亲信,同时深结宣帝亲信郑译。郑译出身于山东高门,其父郑孝胥西魏初入关,西魏、北周时曾任大丞相府长史、刺史等官职。郑译博览群书,很有学识,特别擅长音乐,骑射也很精到,宣帝为太子时为太子宫尹。由于他会玩,又善于迎合,因此受到宣帝的特别信任,即位后便委以朝政。杨坚与郑译有同学之旧。郑译也看到杨坚在关陇贵族中的特殊地位,将来要保住自己的地位还需要依靠他。于是二人倾心相结。

杨坚要郑译想办法让他出守重镇,以便掌握一部分实权。正好宣帝命郑译南征,郑译向宣帝推荐杨坚为扬州总管,镇寿阳以督军事。大象二年(580)五月初五就下达了任命,但直到十一日杨坚和郑译还没有成行。就在这一天,宣帝突然得了急病,已经不能说话,生命垂危。静帝才八岁。刘昉与郑译把杨坚召入宫中,称受诏居中侍疾,文武百官皆受杨坚节度。宣帝一死,又立即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掌握京城宿卫。统领禁卫军的诸卫接到诏书后,都接受杨坚节度。

杨坚初受顾命,就让族子杨惠去找李德林和高颎,希望他们辅佐自己。李德林,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北齐秀才,北周武帝平齐后带至长安,“诏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一以委之” 。高颎,自云渤海人,其父高宾由齐入周,为独孤信僚佐。杨坚妻独孤氏因为高宾是父亲的故吏,经常往来其家。杨坚素知高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是用得着的人。二人都表示愿辅佐杨坚。

刘昉、郑译推出杨坚,一是看上他在关陇贵族集团中的特殊地位。二是要和他共掌大权。他们准备让杨坚为大冢宰,掌行政。郑译自摄大司马,掌兵权。刘昉为小冢宰,副杨坚。杨坚征求李德林的意见。李德林建议,宜作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不然,无以压众心。宣帝死后,即依此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以听于左丞相。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李德林为府属,高颎为相府司录,卢贲典丞相府宿卫。

杨坚革除宣帝苛酷之政,更为宽大,删略旧律,作《刑书要制》,奏而行之;躬履节俭,中外悦之。六月,庚申,复行佛、道二教。这都是为了争取人心。

正当杨坚以左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身份,准备代周的时候。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反抗。

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是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创建者宇文泰的外甥,妻为西魏文帝之女,孙女为周宣帝皇后。他本人北周初进位柱国大将军。他看到杨坚要取代北周,于六月初宣布起兵。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原北齐旧臣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也前后起兵。

三方叛乱在七月全部平定。这不仅为杨坚取代北周扫平了道路,而且为杨坚建国后解决山东问题打下了基础。

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任命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李德林为内史令,同时任命了六部尚书。

在杨坚掌权和平定三方叛乱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三方起兵在不同程度上都和北齐旧臣有关。特别是相州总管尉迟迥,母为宇文泰姊,妻为宇文泰女,孙女为宣帝后,乃周室至亲。可是他在相州起兵,“多用齐人”,最信任的谋士长史崔达拏,是山东高门博陵崔氏。尉迟迥起兵后,“赵、魏之士,从者若流,旬日之间,众至十余万” 。不论尉迟迥的主观意愿如何,他在客观上是代表了关东士族豪强的愿望。至于司马消难,虽说是周静帝皇后之父,但本身就是北齐旧臣。王谦所用之人就有北齐后主的宠臣高阿那肱。

二是在杨坚掌权和平定三方叛乱中,支持者多为关陇集团中的汉人官僚。北周宣帝死时假传遗诏拥护杨坚掌权的刘昉和郑译均为宣帝亲信。握有重兵的并州总管李穆遣使见杨坚,上十三环金带,坚决支持杨坚取代北周。平尉迟迥的韦孝宽为京兆杜陵人,世为三辅著姓,出自关中郡姓的著名家族。

三是杨坚出自关陇贵族家庭,因此隋朝取代北周并未改变关陇集团的统治,是政权由关陇军事贵族一个家族转到另一个家族手中。但杨坚的父系是汉人,因而其意义又不止于家族的变更,而是标志着关陇贵族集团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已由鲜卑贵族变为汉人贵族。而杨坚的夫人独孤氏则是鲜卑族,因此隋王朝又具有胡汉联合统治的色彩。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内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这些汉人贵族也大多具有双重血统,但杨坚打出的旗号却是代表汉族。三方叛乱平定后,大定元年(581)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赐姓,皆复其旧。” 令宇文泰时改为鲜卑姓氏的汉人文武大臣恢复原来汉族的姓氏,以表明自己是汉族正统的代表者。 xzkmT21ymcSiuGPoNijl0U2k1UVFFeDFPbzzdlQfnm2gIFZJDeCTMoRx6mJw5B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