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在凝视中倾听

耶稣怎么会有那么多脸?其实何止微若尼卡和她的圣像,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以某种方式出现的耶稣的脸。不熟悉圣像画的人们很可能会把很多圣约翰像当成耶稣像,因为他头上常常也有光环,他也和圣母在一起,甚至颇有相依为命之态。甚至在关于圣安东尼、圣方济各等后世圣徒的画像中,我们一不留神都有可能错认为耶稣像。更有甚者,当私人绘画在中世纪晚期蔚然兴起之时,有些画家竟以自画像的方式描画耶稣;简直是亵渎神灵、大逆不道。研究中世纪的艺术史家汉伯格(Jeffrey Hamburger)在谈到圣约翰的画像时称这种现象为约翰的成圣(Sacralization)。 耶稣的这么多张脸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真是匪夷所思,就像看微若尼卡的电影时觉得云里雾里、颠三倒四一样。不是说基督教对耶稣基督无比崇敬吗?不是说他们只有唯一的一个上帝吗?这些头顶光环的俗人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耶路撒冷的微若尼卡究竟何许人也?

其实何止中国人感到疑惑,就是基督教自身在这个问题面前似乎也显得底气不足;如果上溯到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这些乱七八糟的圣像真的就是大逆不道了。基督教延续了犹太教的传统,素有“不拜偶像”之称。在这个教条面前,不要说那么多僭仿基督的俗人像,就是最纯粹的基督圣像都是不该存在的。可是,自从耶稣基督走向十字架的那一刻起,整个基督教不就是建立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这个形象之上的吗?即使在这个事件没有被画下来的时候,基督信仰仍然是以一个耶稣受难的形象为其根本的,就像犹太教其实是以那不见其形、只闻其声的上帝对摩西的训导为基础的一样。如果说西方天主教会在接受偶像崇拜上还有一些迟疑的话,辉煌壮丽的拜占庭艺术则早已公开挑战所谓不崇拜偶像的教条了。基督教为了回避这个矛盾,区分了偶像(idol)与圣像(icon)。但这种区分还是难以掩盖基督教从异教徒那里受到的影响。

在一些基本信仰上继承了犹太神学的基督教似乎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将会打破偶像崇拜的禁忌。耶稣受难这个事件的深刻内涵似乎使它只能通过某种偶像的形式才能真正表现出来;而不见于福音书的微若尼卡的故事则能够极为鲜明地体现出基督教偶像崇拜的神学意义。因而无论基督教与犹太教有多少表面的相似之处,关于偶像的这一看似微小的问题其实颇能道出二者那仅在几希的区别。当耶稣宣布摩西旧的约法自动解除的时候,他其实就在告诉人们,以前那种只以倾听接近上帝的信仰已经解除了。

库里路克(Ewa Kuryluk)指出,微若尼卡其实体现了犹太与希腊两个传统的汇合,同时也是言与像(Word and Image)的结合。在《克拉底鲁篇》中,柏拉图已经讨论过言与像的区别;而在《旧约》里面,我们也知道上帝依自己的像造人和摩西拜受上帝之言的旧话。虽说这两个传统都不乏言与像的说法,但就精神气质的大略观之,希腊哲学更近于像,犹太宗教更重于言。在《会饮篇》的讨论中,爱若斯对美好与善好之神是仰望而不是倾听;在《旧约》的经书中,先知只能聆听上帝之言,却无法看到他的面容。听与看,构成了希腊与犹太传统相当根本的区别。

那么,当基督教把犹太教对圣言的聆听转变为对圣像的仰视的时候,是不是以希腊的传统取代了犹太的精神呢?看上去,同希腊传统更接近的拜占庭传统似乎更乐于用圣像来表现其对上帝的信仰,好像更说明了希腊哲学在基督教中的借尸还魂。

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记载耶稣行状的《新约》经典题目“福音”不就有着基本的听的意涵吗?不是恰恰在基督教色彩非常浓重的《约翰福音》之中,圣言的概念一开篇就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吗?

当我们诵读《约翰福音》一开始关于圣言的讲法时,也可以看到,那言其实并不是像犹太教中的言一样,以绝对的威仪赫赫倾下芸芸众生,而是要变成可见的血肉,寄居到人们中间。在基督教的言与福音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的意涵;在它的像中,我们同样可以听到言的声音。基督教并不是以耶稣受难像取代了圣父垂示的圣言。作为三位一体中的圣子的基督,在《约翰福音》中同时又是圣言。难道这个变成肉身的言不正是摩西听到的那言吗?因此,我们不能说基督教中的受难像取代了摩西听到的言,而是当这个言以受难的基督像的方式再次到达了凡人,摩西所录下的言就自动解除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区别并不在于以像取代了言,而是用以像表达的言取代了先知转述的言。因此,当基督徒面对那十字架上的基督像划十字的时候,实际上是通过基督的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这里的像与希腊传统中的像也有了相当重要的区别。

尽管“微若尼卡”一词强调的是真的像,这里的真却与希腊意义上的真很不相同。对于希腊传统中的像,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海伦》大概可以给我们一个粗略的印象。那惊动了千军万马、导致了十年战乱的女人,只不过是海伦的一个幻象;而真正的世间最美的女人,其实早已到了埃及。有真必有假。不可能有两个真正的海伦,也不可能有两个同样的苏格拉底。无论假的海伦有多么美,也不会成为真的;无论泰阿泰德与苏格拉底有多么相像,他也不可能成为苏格拉底,同样,无论苏格拉底有多么智慧,也不是神。但是,却可能有无数个真的基督。微若尼卡之所以被看成真的像,恰恰是因为真的基督有可能就显现在这块普通的布上。

因而,微若尼卡圣像中体现的神与人的关系,既不同于苏格拉底与泰阿泰德的相貌相似,也不同于上帝依自己的像造人之后的相像。耶稣本就是一个饱受凌辱的囚徒,微若尼卡本来就有得救的可能。这里的相像,是人子的人性与凡人的相像,也是有望救赎的凡人对基督的模仿与追随。

据说,耶稣是圣子,是属神的。不过,他同时又是人子,是成了血肉的圣言。凡人对耶稣的模仿却只能理解为对人子的模仿,而不能当做对上帝的僭越;或者说,人们可以模仿耶稣的像,却不能模仿上帝的言,只能模仿作为人子的耶稣如何上升,却不能模仿作为圣子的基督如何为万王之王。

正如基督教的圣像画传统开启了欧洲现代的绘画艺术,教堂中的圣乐也成为现代音乐的前身。倘若圣像画被理解为以看的方式听,那么圣咏与赞美诗,这个最直观的听的方式,又当如何对待呢?

就像圣像画不能等同于希腊传统中的看一样,圣诗、圣歌也与犹太教中的听大异其趣。虽然一切圣像画都出自俗人之手(姑且把微若尼卡当做例外),它却被当做神在人间的化身;而虽然一切圣咏都充满天国的宁静与神圣,却永远是凡人唱给神同时也唱给人听的,因而它不折不扣是属人的。基督教里的歌要么用来讲述经里的故事,要么引领人们认识耶稣和走向天国。就其信仰的功能而言,是对成像的圣言的诠释和追寻。无论对于歌者还是听众,唱和听都是一个朝向耶稣的行动,是一种仪式化的救赎与上升(在这里,唱和听其实并无根本区别。与其说唱诗者是在表演给信徒听,不如说他们是一种领唱)。换句话说,歌乃是仪式化了的对圣言的追随,因而与犹太传统的听基本上无关。它恰恰是帮助人们体认耶稣受难这个形象并模仿圣子的。

就这个层面而言,弥撒也是一种歌,而教士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领唱。在基督教灵修的这个最重要的仪式之中,基督徒要从教士那里观看耶稣受难的过程;即使教士在讲解和诵读的时候,教徒们的听也不同于犹太先知的听。他们不是在听圣言,而是在听对圣言的像的讲解,一如倾听圣歌。

在弥撒的核心圣餐礼这个人们虽已习以为常、其实却最奇怪的仪式当中,基督徒们竟然要吃下人子的血肉。它以最为震撼的方式建构了基督与人或者说作为神的基督与作为人的耶稣之间的关系。与对圣歌的唱与听一样,吃也被当成一种朝向上帝的方式。它告诉人们,不仅要看基督受难像和划十字,不仅要在歌声中去接近那成像的圣言,而且要吃下这圣言。这个吃下圣言似乎更接近于倾听圣言了。这种听并不是像摩西和他的人民那样获知圣言讲的是什么,而是要使那成了肉身的圣言也化为自己的血肉。这里的吃不仅包含了听的威严和看的美好,而且以其特有的丰富内涵揭示了牺牲、亲吻和写在血肉上的爱。

基督教中对圣言的听要靠对圣像的看来完成,而这种看又必须通过对圣歌的唱来实现。那么,那唱着迈向天堂之歌的微若尼卡,这基督的真正的像,意义又何在呢?

两个微若尼卡在满怀愉悦的歌声中迈向天堂,却砰然倒地,在茫茫人世间若有所失。那牵动她们心灵的细线究竟是什么?那根其貌不扬的鞋带也许就来自耶路撒冷的微若尼卡手中那块同样其貌不扬的布?

圣言成了肉身,听要靠看来完成。这种用眼睛的听与摩西用耳朵的听,究竟区别在哪里?前面已经讲到,信徒是要模仿人子的。这种模仿其实还暗示了很多其他的意涵。圣言成像之后不仅可以被看到,而且可以看到。可是,在犹太教中,上帝不是也可以听到人的声音吗?神与人之间相互的看和相互的听究竟有什么不同?

有些研究艺术史的学者曾指出,微若尼卡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那女子与圣像同名,而且在于那圣像的构成。它不像一般的画像那样由颜料画成,而是完全由耶稣流动的体液构成的。无论耶稣的脸的轮廓、斑斑点点的颜色,还是呈现出来的表情,背后都是基督的汗和血。微若尼卡不仅揭示了基督与凡人之间的相互凝视,而且透露了这种凝视的对象和方式。当人们看他的时候,不仅会看到他最狼狈、最痛苦的那一刻,而且是看到了颤栗而蹒跚的他那最纤细和敏感的创伤,以及其中流淌出来的苦与痛。而他在看人们的时候,也是在用他的血和汗来凝视,用他的痛甚至死来观看。这血与汗无疑首先会使人们联想到弥撒中的血和肉。

无论圣餐还是微若尼卡,都告诉人们,当人们看到圣言的肉身的时候,已经不再仅仅是聆听和遵从律法,而且在凝视一种最敏感和脆弱的苦难。正如圣微若尼卡所做的那样,她也许并不知道耶稣曾经做过什么,也未必知道他为什么赴死,但擦汗这个微小却大胆的动作已经足以使她成为圣徒了。同样的,耶稣在人间看到的也是那挣扎的灵魂、卑微的啜泣和罹患中的肉身。

圣言一旦成了肉身,他的目光就会一直进入那最深处的细小苦痛。而他的模仿者要做的,也是像他那样理解到生活最隐密的肌理。要进一步理解基督教的听与看的这层意涵,我们可以借助中世纪晚期另外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 iZlVzyAAHwMOouce86g8j7b+fEMfmHtg0Lw6JW45/bjW9a9lmc+qpxSM/N5U1y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