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第三个微若尼卡

看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微若尼卡的双重生命》,不知道是否有谁会像我一样产生这么一个似乎奇怪的问题:有没有第三个微若尼卡?如果有,她会在哪儿?她是否也会在迈向天堂的途中倾堕在地上,是否也会在陌生而嘈杂的人间茫然若失?既然是第三个,她就该和巴黎的Veronique与克拉科夫的Veronika都不太一样;但她一定也经历过人间的苦与爱,一定也曾经在风雨如晦的时候仰望天空。那么,她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在两千年前耶路撒冷的郊外看到她。她就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那崎岖的小路通向一个阴森森、光秃秃的山顶。路上是一群推推搡搡、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个满脸横肉、鸷眼鹰鼻的士兵正押解着一个囚犯走向那座山。这个囚犯衣不蔽体,满身满脸的汗水和血水,头上顶着一团乱糟糟的荆棘,或背上扛着一个巨大沉重的十字架,跌跌撞撞地走着,十分狼狈。那个叫微若尼卡的女子睁大了眼睛看着他。她认识他吗,这个自称上帝的儿子而今却即将赴死的人?她也许见过他,她甚至可能得到过他的解救;或者,她也许只是觉得这个人在穷凶极恶的士兵的折磨下实在可怜。那些士兵不时用皮鞭和棍棒打他,还往他的脸上吐口水。旁边的一群人一边起哄,一边嘲弄这个狂妄的囚犯。微若尼卡却悄悄掏出自己的手绢,好不容易分开众人走过去,把手绢递到囚犯的脸前,给他擦去一脸的汗水和血水。还没等她擦干净,后面的士兵就拥了过来。一群人又在嘲弄与呼喝声中前行了。囚犯的脸上很快又淌满了汗水和血水。

她的手绢上,竟然印上了那囚犯的面容。(威顿作品)

当人群过去之后,微若尼卡惊讶地发现,她的手绢上,竟然印上了那囚犯的面容。不过,这面容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却不得而知了,因为这块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珍藏几百年的圣迹最终还是遗失了。有人说,虽然耶稣基督当时狼狈不堪,但他印下的面容却从容肃穆,充满天国之光,而在他的头的周围,还有一圈神圣的光环。除去脖颈的位置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十字架奕奕生辉的三个分岔。这块唯一记录下耶稣面容的布告诉我们,他是世间最美的男子。不过另外一些人却说,这块手绢上的耶稣就是那个狼狈不堪的囚犯。他满脸的汗渍与血迹,神情颓废。那十字架就是刑具,根本没有发什么光。也有人说,他给微若尼卡显示的,两个面容都有;而二者正体现出肯定神学与否定神学的对照与补充。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开头,1968年,当两个女孩还只有两岁的时候,波兰的微若尼卡正在数星星。“就是那颗星,我们等待它开始圣诞之夜。看,还有下面那雾。看,那不是雾。那其实是成百万的小星星。指给我看。”巴黎的微若尼卡正在看着树叶的经脉:“这是第一片叶。春天来了。看,这儿,在颜色轻一些的这一面,有小小的叶脉和很好看的绒毛。”一个在仰望那与耶稣一同升起的星星,一个则在凝视着那湿润而柔弱的生命。

耶路撒冷的微若尼卡那么小的时候在干什么呢?也许她也看到了那颗预示耶稣降生、引领三博士来朝的星星?也许她也曾在加利利的路上或是克西马尼园里抚摸树叶。这个福音书中根本没有记载的圣微若尼卡的童年,我们无从知道。有人说,她其实就是那个被耶稣解救了的妓女,有人说,她就是曾经被耶稣治愈了的那个身患重病的女子,也有人说,她就是那个为耶稣涂油的女子,或者后来看到耶稣复活的三个马利亚中的一个。在尤西比乌的著作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她的影子了。一般认为,教会为强调那块布是真正的圣迹,称之为“真的像”(Vero Icon),连读即为微若尼卡(Veronica)(库里路克[Ewa Kuryluk]认为,微若尼卡其实是希腊人名Berenice的拉丁写法,只是在形式上恰巧与Vero Icon相近。不过她也承认,这种文字的巧合实际上成了这个形象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 )。“微若尼卡”同时成为那块布上的耶稣像和这位女子的名字。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微若尼卡究竟是谁,基督教史上却因此有了一个圣微若尼卡,而微若尼卡更成为基督教国家后世很多女子的名字。

那个在画面边缘的手绢上的耶稣像却睁开了双眼。(博斯作品)

微若尼卡这个形象在中世纪的流行程度,就像今天的耶稣受难像和圣母怀抱圣婴像一样随处可见。在中世纪后期的许多圣像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若尼卡形象。有时候是圣微若尼卡手持她的手绢展示耶稣的面容,有时微若尼卡像作为耶稣受难像的装饰,或与诸多迫害耶稣的刑具一同出现。还有很多绘画作品描述教廷向信徒展示微若尼卡实物的情景。今天如果我们走进欧洲稍微古老一些的教堂,还常常会看到微若尼卡。

耶路撒冷的这位微若尼卡,其实就是那块布的化身,或者说,她就与耶稣的面容同在。比如在尼德兰绘画大师博斯(Bosch)的画笔下,一群狰狞可怕的士兵,状如鬼怪,眼如铜铃;扛着十字架的耶稣虽饱受凌辱,却对这些罪孽深重的人满怀悲悯地微闭着双目。微若尼卡是画面上另外一个神色从容、闭上眼睛的人;但是,正如艺术史家吉布森(Walter Gibson)指出的,那个在画面边缘的手绢上的耶稣像却睁开了双眼;他不仅睁开了眼睛,而且以一种极为震撼的眼神看着周围的人乃至看画的人。那目光不是在谴责,而是在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在有关耶稣受难的画作中,微若尼卡的耶稣像常常这样出人意料地点出圣像画的主题,如一道闪电划过拥挤的行刑人群,催人警醒。那尺素之间的耶稣其实就是真正的耶稣的另一张脸;而手持耶稣像的女子,其实就是与她同名的那个耶稣像(这里的同名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笔下的同名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或者可以说,微若尼卡这个女子,其实也就是耶稣的一张脸。 0j+nxk6HeZYYxdBjkPxlaXxQ5KiT3Tt9Yal8os1zCGPxSTq8cWQRmwReYGyBdp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