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观物

我们首先讲邵雍思想的第一部分:观物。观物是邵雍对待世界的一个基本态度,他的整个人生态度首先建立在静观明理上。朱子说:“邵康节看这人须极会处置事,被他神闲气定,不动声气,须处置得精明。他气质本来清明,又养得来纯厚,又不曾枉用了心,他用那心时都在紧要上用。被他静极了,看得天下之事理精明。尝于百原深山中辟书斋,独处其中。王胜之常乘月访之,必见其灯下正襟危坐,虽夜深亦如之。若不是养得至静之极,如何见得道理如此精明!” 邵雍常常讲自己的观物之乐,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和静观万物的快乐相比。

观物的态度是一种非常客观冷静的态度,甚至我们会觉得他有一点过分地冷静和客观,他要把一切主观的人的情感的因素都清除掉:

天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天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不是用眼睛来观,“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用心来观,“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观之以理”这个“理”字不是说通过一个抽象的观念来看事物,而是如实地、客观地来面对事情。因为有人的主观意识发挥在其中的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爱憎的情感,有了爱憎的情感我们就不能冷静地客观地来看待事物。所以在讲到圣人的特殊性的时候,他说“圣人之观”与一般人的观的不同就在于圣人能够“反观”,“反观”的意思就是不以我观物,而“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就是一个“物各付物”的意思,就是真正地如实地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这是观物的基本特点、基本态度。这样一种静观的态度恰恰是他了解世间万物之理的一个基本的态度。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 邵雍在很多地方都强调“以物观物”和“以我观物”的不同,他用“性”跟“情”这两个字来区别“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在邵雍的哲学话语当中,性、命、理之间是有共同性的,在我身上就是性,在物身上就是理,一旦到了“以物观物”的状态就叫性,“以我观物”就是情。人有了爱憎,喜欢的时候就蒙上了一种光彩,不喜欢的时候这种光彩就没了而蒙上了一种晦暗,以爱憎来影响我们看事物的客观性。“性公而明”,“公而明”就是看世间万物的一个基本态度;“情偏而暗”,情的状态就偏、暗,就不再能够看清事物。北宋道学家普遍地强调一种公的态度,特别是在程颐那里,“公”字被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对于所有事物如果都能够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看待,我们就能够不掺杂人的主观意志。

在邵雍的观物思想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子的影响,所以他对庄子评价是比较高的。在讲到《庄子》的“濠上观鱼”那段的时候,他说这就是人能够尽性,人能够尽己之性就能够通物之性,能够尽己之情就能够通物之情,这也是庄老的一个态度。

“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 这样一个“以物观物”的态度他有时候表达为“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这样才能两不相伤,而如果倒过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虽然可以有条理,但是仍然会彼此之间相互伤害。这里面一定要强调一个无我的意思。他强调的无我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玄妙,他说:“易地而处,则无我也。” “易地而处”就是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到这种状态就能超越我们的私我,然后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问题,能这样做就是“无我”。这样一种静观的、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就构成了他认知世界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1c7NFaNiHxt61NBVkeOGsO/HoLN4HCqlG4by+yiizn5Y0IUyFTWMtUMEXPJcDX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