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志学

周敦颐的作品看似零散,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会发现宋明理学的基本架构在他的思想中已经完整出现了。志学这部分实际上对应的就是修养工夫的部分。学要立志,立志的标准是“圣希天”,即圣人追求的是天的境界;“贤希圣”,贤人追求的是圣人的境界;“士希贤”,一般的士人追求的是贤人的境界。 周敦颐有两句话特别重要,其中提出了儒家士大夫的理想和目标:“志伊尹之所志”,因为这个世界需要圣人来治理,即使没有圣人出来也得有贤人出来;“学颜子之所学”,这是他为儒者确立的目标和理想。 在他看来,士大夫应以此为目的。这个世界总需要有道义的担当者,总需要有智慧的担当者,总需要有人不断地重新出来,每隔数百年,如果一个文明不出现伟大的哲学家,这个文明离没落就不远了。在我看来,哲学就是一种根源性的谈道理的方式,一个伟大哲学家出现以后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人们谈道理的方式都会受到他的深刻影响。你只能按照这些大哲学家的方式来谈道理,否则别人会认为你不讲道理。为什么《孟子》最后一章讲“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我们这个文明的基本命运,每隔数百年一定出伟大的圣人。但是怎么能成为圣人呢?不同的人对圣人的理解不一样。在《通书·圣学》篇里面,周敦颐提出了“圣可学”的观念,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的。怎么才能达到圣人,怎么才能学成圣人?周敦颐说:“一为要”,一是学为圣人的根本,一就是纯一、专一的意思。但不能只讲专一,如果只讲专一,那我专一于赌博怎么办?所以,周敦颐接下来讲,“一者,无欲也”。怎么理解“欲”这个字呢?在宋明道学的传统里,欲一般都是指过度的欲望,逾越了自己本分的欲望。“无欲则静虚、动直”,无欲的结果是静则虚,动则直,无论动还是静,都能够做到公平。“静虚”的效果是“明”,明自然通达,所以“静虚则明通”;“动直则公”,公正的人才能博大,即周敦颐说的“溥”,“公则溥”。没有过度的欲望,每个人只专注我自己本分的事儿,因为不过度,所以不在“欲”的范畴。不能把无欲理解为没有欲求,那样理解就成禅宗了。因为没有过分的欲望,所以我们能虚静,静则虚,虚就是内心中没有任何成见,有成见就不再虚了。而因为没有任何成见,所以你能够客观地、如实地看待事物,因此就明通。直则无私念,无私念所以公平,公平才能够真正做到博大。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周敦颐的思想从本体论到政治思想再到工夫论,是有一个相当完整的架构的。《太极图说》和《通书》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明达、理性的哲学建构的努力,而且这一哲学建构是以哲学写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周敦颐不像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那样,以注疏的方式来思考和写作,他的哲学著作是以原创的形态出现的。《太极图说》和《通书》里闪耀出的那种朴素、明达、理性的光芒对后来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因此将周敦颐视为宋明道学的奠基者。至此,从中晚唐开始的儒学复兴运动有了更为确定而明晰的方向。 8AszZ5N5O8KApuf1TxN8UWSyh8RtTBQyFszJFNltBPHFRcB8aWH70qbAY/DkUl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