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研究框架与内容

(一)基本框架

本书采用社会科学经验主义范式,以实证研究为主体,包含一个质性预研究和三个前后承继的实验研究。

(二)内容安排

本书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对网络人际传播进行界定并对其技术形态做一个发展史的纵向回顾和传播模式的横向比较。

第二章主要通过无结构式个人访谈的方法针对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印象形成完成一个质性的预研究,以便初步把握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影响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后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第三章是使用控制实验的方法对网络人际传播和面对面人际传播两种传播条件下的印象形成效果进行比较。实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传播媒介(CMC/FtF)为自变量因素,然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种传播媒介情况下的人际印象形成效果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验证印象效果的鲜明度、全面度、好感度和失真度等测量指标的有效性。

第四章采用析因设计的控制实验研究了认知图式(通过启动激活)对于网络人际传播条件下印象形成的影响。实验采用2×2的二因素二价析因设计,以认知启动(强/弱)和线索水平(强/弱)为自变量因素进行匹配,然后通过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探明两个因素对网络人际印象形成产生了何种影响。

第五章仍然使用析因设计的控制实验对个人资料线索、表达风格线索和交流内容线索三种主要类型的社交线索对网络人际传播条件下印象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采用2×2×2设计,以个人资料线索(呈现/缺失)、表达风格线索(呈现/缺失)和交流内容线索(呈现/缺失)为自变量因素进行匹配,然后通过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三个因素对网络人际印象形成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第六章是在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网络人际传播条件下印象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并构建出能够反映网络人际传播中印象形成过程、要素、效果的理论模型。 btvzzbc8zsMjH09IWw/GYTCsFzJPEG1Q+xzQGbTPvj9RKtZ33aQEJqvaFEK5mH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