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前言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财产权首先是一个法学术语,但在本书的视野中,财产权通过与正义的联系,更多地呈现出政治哲学的意义。回溯西方政治思想史,从财产权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现象,大体来说不会早于洛克。在洛克之前,财产权也会出现在政治哲学的讨论之中,但一般不是作为正义的对象或核心内容。

张新刚的论文《最佳政体与财产》讨论了财产在古希腊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最佳政体秩序的追求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这个叙事中,财产分配不公成为城邦的致乱之源。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的正义秩序是一种灵魂秩序或者社会秩序,与财产分配本身并无直接关联;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财产也只是服务于更高级的灵魂德性活动的外部条件,其本身并不是政治追求的核心价值。

到了中世纪,财产问题进入了托马斯·阿奎那的视野,但根据惠慧的论文《偷盗与友爱:托马斯·阿奎那的财产观》,阿奎那恰恰是在用正义的观念来限制——而非实现——私有财产权。阿奎那希望用源自内心友爱情感的慈善行为来解决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并赋予穷人在急需的情况下占用富人财产的正当权利。这些方面都说明中世纪思想家在看待财产权与正义之关系方面,与我们现代的理解相去甚远。

政治思想史上一个决定性的转变体现在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霍伟岸讨论洛克正义观的文章认为,财产权是洛克正义观的三个基本维度之一。洛克的财产权理论最早为判定何为正义何为不义提供了明确的形式性标准。在正义与慈善的关系上,洛克始终把正义摆在中心位置,慈善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不能冲击正义秩序。这也与阿奎那的有关论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洛克之后,财产权与正义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休谟的《人性论》和《道德原则研究》中,两者简直成了同义词。我们看到,在现代思想家的视野中,对正义的论述基本上是围绕着财产权安排来展开的,罗尔斯之后就更是如此。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做一番仔细的梳理。康子兴的论文从财产、自然与正义的关系角度回顾了两位18世纪的思想巨匠斯密和卢梭关于现代文明的论战。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也是人类一切不幸的开端,要追溯到私有财产权最初被确立的那一刻;斯密则把财产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扩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视为自然正义的延展。洪特和英格纳梯耶夫合撰的论文《〈国富论〉中的需求与正义》,同样对斯密如何为商业社会的财产分配秩序的正义性辩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19世纪的思想家黑格尔和密尔也都有对财产权与正义的重要论述。按照杰里米·沃尔德伦的著名研究,黑格尔与洛克分别代表了现代以来对于私有财产权正当性证成的两种最重要的思路。丁凡的论文指出,黑格尔对于财产权的论述绝不能纯粹地从法律角度去理解,也不能纯粹地从社会或经济角度去理解,而是必须从政治的视野去理解。不过丁凡认为,由于黑格尔接受了私人资本主导的工业社会秩序安排,他的理论思考注定无法解决他从这个秩序中洞察到的根本问题。如果说丁凡是在别人肯定黑格尔的地方指出他的失败,那么张继亮则是试图在别人否定密尔的地方指出密尔的成功。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很多理论家都认为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与分配正义难以协调一致,张继亮则试图论证,密尔不仅有自己的分配正义理论,而且这种理论并不与他的功利主义思想相互矛盾。

除了以上思想史脉络的主题论文之外,本书还有两篇文章和“财产权与正义”的主题密切相关。其一是吴亚楠讨论张栻义利观的论文。这位南宋著名理学家对儒家的义利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们理解西方政治思想语境中的义利关系,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东方思想参照系。其二是康子兴为新近出版的伍德的《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自由与财产》中译本所写的书评。无论是这篇书评,还是伍德的原著,都提醒我们在思考财产权与正义问题时,绝不能忽视政治思想的社会史背景。但是正义的概念是否会因此而遭到消解,所谓思想是否会因此纯粹成为社会权力关系的一种反映或折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三篇有独到见解的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和两篇书评。美国法学家斯蒂芬·霍姆斯的《告密的自由:古代的与现代的》看似讨论的是一个司法问题,实际上关涉现代自由观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难题。文章以法国思想家贡斯当的理论为中心,表明现代自由需要在“个体公民的隐私权与政府行为之秘密性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蔡廷建的论文批评了把斯宾诺莎视为一个理性主义者的主流解释路径,强调只有从他的犹太人身份出发,才能理解其思考神学政治问题的真正目的所在。雷文皓的论文则深入剖析了自我意识在奥古斯丁思想中的地位,并指出奥古斯丁对自我意识的理解促成了他的自由意志学说和崭新的基督教世界观。陈伟的书评对贝淡宁的贤能支配论做出了批判,认为这种反现代的政治方案无力回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要求。胡传胜的《公民的技艺:西塞罗修辞学思想的政治解读》虽非新作,但在国内学界关于西塞罗修辞学的研究中,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力作,刘沐恩的书评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做出了中肯的评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主题论文的组稿始于2014年的北京大学政治思想史论坛。由于本书的出版历时较长,在此期间,相关论文大多陆续发表在国内主流期刊上。凡是发表过的论文,本书在收录时都对其发表出处做了标注。虽然这些论文中的大部分都不是首次发表,但本书以“财产权与正义”为主题、以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把它们集合成册,仍然呈现出了一幅独特的政治思想发展图景,相信会给关心这些问题的学界同人带来有益的启发。

本书的编辑和出版还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18YQ15)的支持,特此致谢。

霍伟岸谨识
2020年元月 8D5pRQYz6l0dLFtwKSlQP+gKwaXFC+msg0pNNuHGmCaocDscxXpCeEx+l7Q0e8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