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14岁时的爱因斯坦和妹妹玛雅。根据玛雅的回忆:“即使有一伙吵闹不休的人在周围,爱因斯坦也可以在沙发上躺下来,拿起笔和纸,把墨水瓶很不安全地放在背架上,全神贯注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周围的噪音非但没有打扰他,反而激发了他的思想。”

慕尼黑卢伊特波尔德中学(Luitpold-Gymnasium)。爱因斯坦曾在这里就读,该校在“二战”中被毁。那时候的德国高中过分强调人文学科,而不重视科学与数学。爱因斯坦在这里经常遭受打击,他后来很少提及这段不幸的日子。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苏黎世以西的阿劳州立中学。与慕尼黑的学校相比,这里奉行的是瑞士教育改革家佩斯特拉齐的自由教育理念,专制主义气氛较少。

1896年爱因斯坦在中学毕业考试的法语作文中写道:“如果能顺利通过考试,我将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数学和物理”。图为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书时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时期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物理楼。大学里并没有太多让他感兴趣的理论物理学课程,爱因斯坦常常逃课,以自学著称。

大学时期的爱因斯坦偶尔去听音乐会或在Odeon 咖啡馆和朋友聊天。图为今日的Odeon咖啡馆

今日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爱因斯坦常常陶醉在美妙的古典音乐中,并在美的和谐中触摸宇宙的“神经”。他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正如钢琴家莫斯考夫斯基所说:“扶摇直上的巴赫音乐使爱因斯坦不仅联想到耸入云端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联想到数学结构的严密逻辑。”

爱因斯坦一生喜欢拉小提琴,常常与朋友同事一起演奏。爱因斯坦的儿子汉斯说:与其说我的父亲是物理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艺术家。

退休后的爱因斯坦仍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者。1930年12月。他在驶离纽约的贝尔根兰号(Belgenland)邮轮上进行了一次彩排,在参加美国科学院的会议时,他总带着他那心爱的乐器。

爱因斯坦在弹钢琴。巴赫和莫扎特是他最喜爱的音乐家。

爱因斯坦与大提琴家门德尔松(Francesco von Mendelssohn)和钢琴家埃斯纳(Brimp Eosner)一起在他位于柏林哈伯兰大街5号的家中。

1933年11月,爱因斯坦与大提琴手基斯金(Ossip Giskin)、小提琴手塞德尔(Toscha Seidel)和奥科(Bernard Ocko)在他普林斯顿的住所。

1923年2月25日,爱因斯坦与西班牙塔拉戈纳省Espluga Francoli村里的小孩子在一起。

约1950年,爱因斯坦与三个小女孩在聊天。

1946年9月,爱因斯坦抱着8个月大的小女孩。在照相时他说:“将来她看起来一定会像意大利的圣母玛利亚画像。”

1949年,爱因斯坦与有幸躲过大屠杀的犹太难民的孩子们在普林斯顿的家中。

1951年7月13日爱因斯坦抱着他邻居的小孩。

自从1910年起,每年爱因斯坦的名字都会出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的名单中,这个过程堪称20世纪审美判断的一场较量。1922年,评审委员会决定绕过相对论这个“争论太多”的障碍,直接以光电效应定律的贡献把1921年空缺下来的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

1922年11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代表诺贝尔委员会发送给爱因斯坦的电报:“授予您诺贝尔物理学奖,详见后信。”也许让爱因斯坦感到好笑的是,授奖通知上面特别指出:他在获奖演说时仅限于正式的授奖理由,而不得提到相对论。1923年7月,爱因斯坦在瑞典哥德堡作获奖报告时,题目是“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报告”。

可以说,在爱因斯坦获奖过程的这场较量中,不仅相对论获得了最终的认可,而且理论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由此获得了重大的胜利。所以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件事是一个分水岭,在科学美学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要对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恰当而中肯的评价,仍需假以漫长的时日。然而,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自信地断定: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一个真正的人,他的深邃思想和高洁人格在21世纪依然熠熠生辉。

爱因斯坦一生的和平活动分为三个时期:“一战”爆发到纳粹窃权(1914—1933),纳粹窃权到“二战”(1933—1945),“二战”之后直至他逝世(1945—1955)。在第一个时期,他积极从事公开的和秘密的反战活动,号召拒服兵役,战后为恢复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谅解四处奔走,参与国际知识分子合作委员会。在第二个时期,他告别绝对和平主义,呼吁爱好和平的人民提高警惕,防止纳粹的进攻,并挺身而出反对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英国的绥靖主义和美国的孤立主义。在第三个时期,他为根除战争加紧倡导世界政府的建立,大力反对冷战和核战争威胁,反对美国国内的政治迫害。

1923年2月8日爱因斯坦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的一场招待会上,他被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1952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邀请爱因斯坦担任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回绝了。

1924年,爱因斯坦在德国的犹太学生联合会上讲话。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情绪正在不断高涨。在爱因斯坦看来,犹太人应当树立信心,自力更生,而不是向他们的宿主社会求援。泰戈尔对同一时期的印度人和英国殖民力量也持类似看法,这就是爱因斯坦和泰戈尔为什么在社会态度上有许多共同语言的原因。

1930年夏天,爱因斯坦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伯林。爱因斯坦虽然并不赞同泰戈尔的哲学,却同意他对社会和政治的看法。他们的讨论内容涵盖了哲学问题和当代的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爱因斯坦写给《书友》( Liber Amicorum) 的稿件的草稿,于1926年1月29日在罗曼·罗兰60岁生日之际发表。爱因斯坦与罗曼·罗兰都热情地致力于和平事业。

1923年,爱因斯坦参加在柏林举行的反战示威游行。

1933年10月,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爱因斯坦和许多著名的演讲者在那集会,帮助犹太难民基金筹款。当时的爱因斯坦刚刚离开德国,在英国过着逃亡生活,不久就要前往美国。在排队等候的时候,爱因斯坦在与奥利弗·兰普森切磋。挨着他左侧坐着的是被誉为“核物理之父”的欧内斯特·卢瑟福。

从1943年6月到1944年10月,爱因斯坦在美国海军担任顾问性质的职位。爱因斯坦曾给罗斯福总统写信,信中强调关于生产原子弹可行性及进行大规模实验的必要性。他说过:“我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实验成功会对人类带来多大的威胁。但是我又感到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因为看起来德国也正在进行这类实验。我别无选择,尽管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1950年2月10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电视节目《今天和罗斯福夫人有约》录制现场。他认为科学家肩负特殊的责任,需要告诉人民核战争的危害性。

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是象牙塔之内的阳春白雪,但是他却走出象牙塔,身体力行,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各种有益的社会政治活动中去。他对真善美古道热肠,对假恶丑疾恶如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永不泯灭的科学良心。他觉得,对社会上非常恶劣和不幸的状况保持沉默,无异于犯“同谋罪”。他的自由心灵、独立的人格、仁爱的人性、高洁的人品,以及富有魅力的个性,使世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爱因斯坦的为人,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和仰慕。

正在阅读信件的爱因斯坦塑像。

韩国科学博物馆为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制作的爱因斯坦蜡像。

爱因斯坦雕像

雕塑家艾普斯坦(Jacob Epstein,1880—1959)爵士和爱因斯坦的半身像。

这个塑像根据爱因斯坦的一张著名照片而制成,这一表现出严肃科学家的调皮瞬间的镜头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

爱因斯坦的当代意义主要在于他的思想、精神和人格——这是世人一笔极其珍贵的“形而上”财富,是人类的无价之宝。爱因斯坦是科学思想家或哲人科学家。撇开他的具体的科学贡献不谈,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现在依然是科学家的锐利的方法论武器。他的“多元张力哲学”,是20世纪科学哲学的集大成和思想巅峰,时至今日还在引领科学和哲学的新潮流。他的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成为21世纪“和平与发展”主旋律的美妙音符,成为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和整合的强大动力,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的人生观之明鉴。 Ot83FaKJFzG+uMPbfDtbbGC6EG6vhWRkGNJ3Gm4WHnxNVqpu6DfFtQ+Lxv3NJf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