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诗歌

第一节
引言

如前所述,贾希利叶时期的文学是从伊斯兰教创兴前150—200年算起,因为流传至今最早的阿拉伯诗歌是从那时才开始出现的。正如阿拉伯阿拔斯朝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大文豪贾希兹在其名著《动物书》中曾说:(阿拉伯)诗歌是新生的,年轻的。开创诗歌之先河的前驱是乌姆鲁勒·盖斯和穆海勒希勒……如果我们追溯一下诗歌最早出现于何时,就会发现那是在伊斯兰降示前150年,充其量是前200年。

当时在阿拉伯半岛已有了统一的标准阿拉伯语,也有了阿拉伯文字,正如当时一位诗人大穆拉基什一首诗的开头:

故园荒芜,一片废墟,

好似笔在皮面上写下的字迹……

在莱比德的《悬诗》中我们也会读到这样的诗句:

还有赖亚山的沟壑,也已变得面目全非,

惟有洪水留下的石头像书中的字迹一般。

……

洪水冲去泥沙,显露出废墟遗迹,

好似翻开书页,挥笔又写下新篇。

但当时能读会写的人很少。据说,在伊斯兰教问世时,麦加会写字的仅17人,麦地那仅11人,游牧人中就更少了。文字多用于公文或商约。大多数人是文盲。文学作品多为靠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这些作品直至8世纪,即伍麦叶朝后期和阿拔斯朝时期才由哈马德·拉维叶、艾布·阿慕尔·本·阿拉和穆法德勒·丹比等人搜集、整理、辑录下来。因而近代有些学者,如埃及的塔哈·侯赛因对这些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是后人伪托于伊斯兰教前人的赝品。固然,口头文学在相传过程中,部分作品内容会有增删失真的情况,亦会有些作品是后人托古的伪作,但要全部否定这一时期的作品则是不对的。因为当时搜集、整理这些作品的学者多数是认真负责的,他们在辑录的过程中也往往要经过一番去伪存真的考证。

这一时期作品最主要的体裁是诗歌。

最初的诗歌产生于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是人们为抒发情感而吟唱的抒情诗:在赶驼、打井、汲水、集会、饮酒、婚礼、战争、祭神、求雨时吟唱。

诗人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他们熟知本部落的历史、宗谱、业绩,对敌对部落的兴衰成败、弱点、耻辱也往往了如指掌。他们为人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声誉,歌颂他们的荣光,以便万世流芳。伊斯兰教史上第二任的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曾说:诗歌是一族人的学问,他们没有比诗歌更完美的学问了。阿拉伯古代著名学者伊本·赖世格则说:阿拉伯人的部落中,一旦一个诗人成名,别的部落会前来祝贺。人们会像庆贺婚礼一样,大宴亲朋,女人聚在一起弹唱欢歌,老少奔走相告,相互道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体面将有人保护,他们的事迹会有人颂扬,他们祖先的光荣和功德也会被维护而千古流芳。只有一个男孩诞生,一个诗人成名,或是一匹母马下驹,人们才会这样欢庆。

通常,一位名诗人都有一个称为“拉维”( ,ar-Rāwī,意为“传述者”)的人追随于其左右。其作用相当于诗人的秘书,诗人吟诵出的诗歌,由“拉维”背诵下来,再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同时,“拉维”也在传诗的过程中,学习作诗而渐成诗人。贾希利叶时期和伊斯兰时期不少名诗人都曾经作过“拉维”,师承前辈诗人。 bFso1H8hHDp8Qa6lBgUnSF2Nn2lYBiYMGIIa/tVI0WUrvZ+zodhekNmuHaQ08tx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