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完了星星的传奇故事,让我们在浩瀚宇宙继续航行吧。在穿越银河系的旅途中,与五彩缤纷的恒星擦肩而过,记得向它们问好。
在银河系之外,更广阔的宇宙空间里,你不仅能看清银河系的全貌,还能遇见更多“奇形怪状”的河外星系,快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吧!
在盛夏、初秋的晴朗夜晚仰望星空,你会看到一条淡淡闪耀的光带横贯天空,宛如奔腾的河流一泻千里。这条光带就是“银河”,传说是王母娘娘为了阻止牛郎和织女相见,用银簪子在天空中划出的一道河。每年只有农历七月初七,他们才能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这就是“七夕节”的由来。
美丽的“银河”究竟是什么?这自古以来就是宇宙探索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银河”,发现它是由许多密集的恒星组成的。现代观测表明,在整个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人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大约有6000颗较亮的恒星。
除了恒星,银河系中还有无数弥散的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隐秘的暗物质,估计有一半恒星被这些暗物质遮掩,而未被我们观测到。可见,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天体体系呀!
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如此的庞大,已经可以看作是宇宙中的一个宇宙,但是我们的这个宇宙,在广大宇宙中,还毕竟是一个小天地,有一定的边际,有一定的形状。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银河系是一个漩涡状星系,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应该是一个棒旋星系——在银河系的中心处有一个长度约为2.7万光年、由恒星和尘埃组成的棒状结构。银河系中的大多数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区域内,就像一块巨大的铁饼。“铁饼”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半径约为7000光年。核球的中心部分是“银核”,四周叫作“银盘”,在银盘外围还有一个更大、更疏松的球状区域,叫作“银晕”。
银核是一个很亮的球状体,它由高密度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大部分是100亿岁以上的老年红巨星。银盘内主要有气体、尘埃和恒星,恒星镶嵌在气体和尘埃之中。银晕的直径可达10万光年左右,在银晕中可以观测到的主要成员是球状星团。球状星团由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颗恒星组成,在它的中心处,恒星分布最为密集,这里的恒星是银河系中最年老的天体。
我们的银河系在宇宙中就像一粒谷子在大海中,微不足道,而在银河系以外,宇宙中还有千亿个以上姿态各异的星系,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不规则状,还有的像银河系一样也是棒状……它们组成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河外星系世界。
人类对河外星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期,人们通过望远镜看到深邃的星空有一些朦朦胧胧、形态各异的云雾状光斑,认为是银河系中的气体星云。直到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仙女座大星云时,才发现它由大量极暗的恒星组成。哈勃计算出仙女座大星云离我们大约有80万光年之遥,于是推测它并不属于银河系,而是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星系!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约220万光年。在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和仙女座星系一样的河外星系,它们都是银河系的兄弟姐妹。
在南半球的夜空中,大、小麦哲伦星系是璀璨群星中最壮观的景观之一。它们是银河系附近的一对河外星系“兄弟”:大麦哲伦星系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小麦哲伦星系距离地球约20万光年。
大、小麦哲伦星系的名字来自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他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正是由于这次成功的航行,人们才确信大地是球形的,这在科学史和航海史上都是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16世纪初,当沿巴西海岸南下航行时,麦哲伦每天晚上抬头就能看到天空中的两个十分明亮的云雾状天体。麦哲伦把它们详细地记录在了自己的航海日记中。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后人用他的名字为这两个天体命名,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两个河外星系,于是最初将它们称为“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后才称为星系。
如果把地球想象成一颗直径为1厘米的玻璃弹珠,坐飞机(假设速度为1000千米/小时)横穿银河系大约需要85年。如果把目前可观测到的宇宙当成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算一算银河系有多大,相当于房间中的什么物体呢?
小提示: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可观测宇宙直径约为930亿光年,一张沙发的高度约为1米,一粒尘埃的直径约为0.1毫米。